三個技巧,讓親子溝通高效而簡單——《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比爾·蓋茨的父親曾被記者問道:“為什麼你們的家庭關係十分親密?您認為其中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說:“比爾的母親和我早年曾在教堂裡接受過父母效能訓練,那裡的人們教導我們永遠不要貶低孩子。這是我獲得過的最佳人生建議之一”。

三個技巧,讓親子溝通高效而簡單——《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本書作者是被譽為“溝通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併成為同事。他花了近50年的時間傳授有效溝通的“戈登模式”,成為人們相互溝通與解決衝突的方式,被40多個國家引入影響了數百萬家長。“戈登模式”不僅適用於親子關係,而是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

什麼是PET父母效能訓練呢?PET是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的英文縮寫。父母效能訓練為父母們提供了有效解決親子關係問題的方法,是世界上第一套經過深入研究和實踐的方法,並廣泛得到人們的讚譽。父母效能訓練提供的有效溝通技巧,包括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有效技巧——“積極傾聽”,面對孩子不可接受行為的有力影響技巧——“我-信息”,處理親子衝突時“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等。

01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有效技巧——“積極傾聽”

很多學習過父母效能訓練的家長證明, 他們學會了讓孩子自覺地遵循家長的意願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因為害怕被懲罰,或者失去自己的特權才好好表現。父母效能可以讓父母們摒棄懲罰,放下恐懼,養育出富有責任感和嚴於律己的孩子。

“積極傾聽”是處理孩子問題的有效技巧。“積極傾聽”是指積極主動地傾聽對方所講的事情,掌握真正的事實,藉以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僅僅聽對方說話。

關於孩子的問題,先了解一個重要理念——“問題歸屬”,父母效能的所有溝通技巧都是圍繞著“問題歸屬”展開的。是指誰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問題歸屬於誰。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表示孩子遇到了問題,他有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孩子感到家庭作業太難;孩子沒有進入棒球隊;孩子被朋友拒絕等,這些讓孩子感到挫折、失望和沮喪的問題,都是歸屬於孩子的。這都不是父母的問題,沒有影響到父母的需求。這時,父母需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代孩子去解決。

三個技巧,讓親子溝通高效而簡單——《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書中有個例子,媽媽用“積極傾聽”幫助12歲的女兒艾麗莎接受了她不可改變的狀況。

艾麗莎說:我討厭我們的新英語老師約翰遜夫人!

媽媽說:哦,你這個學期碰上了一位不喜歡的老師。

艾麗莎說:沒錯!我看著她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太煩人了!真想讓她閉嘴。

媽媽說:她真的讓你很生氣。

艾麗莎說:是的,其他同學也都不喜歡她,真不明白學校怎麼請她這樣的人當老師!這樣的人還能保住工作?

媽媽說:這樣差勁的人當老師讓你想不通。

艾麗莎說:是呀,可她已經當我們的老師了,現在也來不及換班,我也只能將就了。對了,我要去給史戴茜打電話去了,我們要商量週末的事情。再見!

這段對話中,媽媽沒有評價,也沒有說教和建議,而是一直允許艾麗莎表達她的情緒,同時接受和理解她的情緒。這使艾麗莎在傾訴的過程中釋放了對英語老師的不滿情緒,接納了她不能改變的現實。媽媽的“積極傾聽”也向艾麗莎表明,當她有困難時,媽媽是一個接受她的人,能夠和她分擔。

運用“積極傾聽”有兩個重要的部分,一是傾聽並解讀孩子的情緒,就是識別孩子的情緒並說出來和孩子核對。比如,當艾麗莎向媽媽傾訴時,媽媽說:“她真的讓你很生氣。”就是在識別與核對艾麗莎的生氣情緒。

二是傾聽事實,幫助孩子定義他的問題。當艾麗莎說:“我討厭我們新的英語老師約翰遜夫人!”媽媽說:“哦,你這個學期碰上了一位不喜歡的老師。”媽媽聽到艾麗莎事實——她換了一個新老師,同時幫助艾麗莎看到自己問題——不喜歡新老師。


三個技巧,讓親子溝通高效而簡單——《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02面對孩子不可接受行為的有力影響技巧——“我-信息”

不少育兒理念會談到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然而,戈登博士卻認為做一個真實的父母更重要,父母面對孩子的行為會存在接受和不接受兩種感情,父母不需要在內心不接受時假裝接受。

戈登博士也不贊同父母需要保持一致性的建議,他認為父母可以缺乏一致性,不需要建立“統一戰線”。每個父母都是不同的凡人,同一時刻對孩子的行為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試圖保持一致也不會真實。

“我-信息”就是處理孩子不可接受行為的技巧。當孩子的行為影響了父母的需求時,問題就歸屬於父母。比如:你在和一個朋友談話時被孩子打斷;孩子用了你的東西沒有放回原處;孩子經常吃飯遲到。孩子這些行為都影響到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

很多父母這時會訓斥或警告孩子,用的是“你-信息”,比如:你不要打斷我說話!你能不能把東西放好!你吃飯總是遲到!而“我-信息”技巧提供了一個尊重孩子同時又能夠影響孩子更配合的方法。“我-信息”技巧有三個部分構成:描述不可接受的行為;表達父母的感受;指出這個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實際而具體的影響。

上面的例子,用“我-信息”技巧的話,父母可以說:“我正在和朋友講話被你打斷了,我感到很生氣,我就沒法正常和朋友交流了。”“我的東西沒有被放回原位,我感到很煩,下次我可能用的時候找不到它。”“我們開始吃飯時你連續3天沒有及時坐下來了,我感到很著急,你不來我們都沒法開飯。”

03 處理親子衝突時“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積極傾聽”用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我-信息”用來處理父母的問題,那麼,當父母和孩子都有問題,就是雙方的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時,用到的是“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很多父母面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時,容易陷入“你輸我贏”的境地,最後要麼強制孩子服從自己,要麼妥協。而這些看似解決了問題,卻給關係埋下隱患,無論是孩子“輸”了還是父母妥協,都壓抑了自己的需求。而

“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是一種不涉及權力的解決方法,衝突解決後,沒有任何一方是輸的。

“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有6個步驟:

1、發現和定義衝突(界定雙方的需求)。

2、提出可能的備選方案(頭腦風暴)。

3、評估可能的備選方案。

4、確定最優的解決方案。

5、確定執行。

6、追蹤評估解決方案。

運用“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很重要,你需要清楚地告訴孩子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明確地告訴孩子希望和他一起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對開始的時間要和孩子達成共識。

最近,因為三年級的兒子玩起來就忘記作業,我提醒多了感到很煩,他也嫌煩,我們就一起討論瞭解決方法。之前我是要他完成作業才可以看30分鐘動畫或者玩遊戲,他提出要把作業放後面。然後一起商定了具體安排時間,評估下來,他還是基本可以遵守約定,做作業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想起書裡那句話:“每當父母抓住方向盤並試圖讓孩子轉向某個特定的方式時,他們就會遭到抵抗。”在兒子作業這件事上我也感到,當我想讓他按照我的安排時他就反抗,當我放下焦慮跟著他的節奏時,他做作業會更高效。

前兩天我還和先生分享了這件事,最後對他說:“我們要時刻保持副駕駛的教練位置,別搶方向盤。”他也笑著點頭。這兩天,我們都刻意忍住不催促作業——“不搶方向盤”。

有時忍住不催孩子會感到很難受,因為要和自己的焦慮情緒共處。但我感到很值得,守住自己才能做到不侵犯孩子的界限,讓他為自己的事負責。

總結一下:

父母效能為我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技巧:當孩子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有負面情緒時“積極傾聽”;面對孩子不可接受行為時運用“我-信息”,當親子之間出現衝突時用“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願我們都能夠掌握並在生活中運用這三個技巧,讓親子溝通變得高效而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