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在中國,提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即使180年過去了,給我們民族留下的烙印依然深刻而清晰。

1840年的8月29日,英國"東方遠征軍"兵臨中國南京城下,正如馬克思所說:"清王朝的聲威一遇到不列顛的槍炮就掃地以盡。"英國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以武力逼迫戰敗的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強迫清政府割地、賠款、開放商埠,給予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其中片面最惠國待遇可以說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在華特權的核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片面最惠國待遇那些事。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1842年8月《南京條約》簽訂現場圖

一、 什麼是片面最惠國待遇

孔夫子諄諄教誨到:"不學禮,無以立。"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特別符合互惠原則,就類似於最惠國待遇,但這是需要實力的。

1、 關於最惠國待遇

最惠國待遇最初是源於歐洲重商主義時代的市場擴張需要而產生,最初的最惠國待遇條款出現在1641年荷蘭與葡萄牙所簽訂的一份互惠性商約之中。不久,在1654年英國與瑞典所簽訂的條約中也出現了這一條款。後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貿易的繁榮,這種條款在十八世紀中葉以來的歐洲各國簽訂的商約中相當普遍,"是作為補救重商主義及殖民地專利政策之彼此交困影響的。它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間平等互惠之常用的辦法"。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在商務、航海方面給予另一國的權利應不低於該國給予任何第三國所享有的權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最惠國待遇的取得必須有條約為根據。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

注意是相互而不是單方面的。今天的WTO就強調所有成員國之間都應無條件給於最惠國待遇,所有成員都必須相互給予對等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

2、關於片面最惠國待遇

19世紀40年代以後,由於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最惠國待遇也隨之引進到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國際關係實踐中。不過,由於中外關係的不平等,最惠國待遇在中外關係中的應用不同於它在歐美國家相互間的應用。西方列強要求在中國享受的最惠國待遇是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條約,

往往只片面規定該締約外國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則無對等權利,具有片面性和不平等性。我們稱之為片面最惠國待遇。

強盜邏輯下沒有道理可講,你的東西必須給我,我的則還是我的!簡直是赤裸裸的搶劫。

二、英國是最早在清朝時期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國家

最惠國待遇條款首先規定於1843年10月8日訂立的中英《南京條約》附約,即《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也被稱為《虎門條約》。 該約第八款為:

"向來各外國商人止準在廣州一港口貿易,上年在江南曾經議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 國商人一體赴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四港口貿易, 英國毫無靳惜。但各國既與英人無異, 設 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國均不得借有此 條,任意妄有請求,以昭信守。"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分析這一條款, 我們可以看出:

  • 1、該款僅僅規定了中國向英國開放的通商港口, 而並不規定英國向中國開放的通商港口,甚至沒有規定或保留中國要求英國向中國開放通商口岸的權利,所以它是片面最惠國待遇,這是最惠國待遇在近代中國的最早約定。
  • 2、如果說此前中英關於最惠國的交涉只是限定於新開通商口岸的範圍。但至此,提出這一要求時英國認識到,隨著傳統中國對外關係體制被打破,其他國家也必定會向中國要求條約特權。所以在條約中,英國明確了:"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的內容,這裡用了一個概念模糊難以界定的"新恩"字眼, 這就不僅僅侷限於通商了,而是把所有列強在華取得的所有新的特權,包括但不限於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等,都通通看作是"新恩",要求分享。英國當時居於各國對華貿易的首位,簽訂這一條款可以防止其它國家在同中國的關係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從而維護英國在列強對華關係中的領導地位。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殖民擴張時代的英國海軍

作為老牌的殖民國家,英國人用巧妙而又惡劣的手段在不知不覺間將片面最惠國待遇無限制地推向極致,可謂老謀深算。以至於英國人菲利浦·約瑟夫在《列強對華外交》一書中,將片面最惠國待遇視為"在條約中具有最深遠的後果併成為外國人在華享有一切讓與權的主要根據的條款",這一條款對其後的中國歷史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三、片面最惠國待遇的裂變

當然,西方列強所期待的特權最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體均沾"需要有更多國家的參與才有實際意義。美國、法國等國的介入使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在華實行成為事實。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成指數級的增長。

1、美國輕而易舉地獲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

《南京條約》給英國以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等一系列特權,英國對華貿易處於比任何國家更 有利的地位。這引起了美國政府和在華商人的羨慕,他們力圖在對華貿易上取得與英國商人同等的地位。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中國海域上的外國兵船

為了保護美國在華貿易,美國海軍派加尼率東印度艦隊前往中國,《南京條約》簽訂後,他向清朝兩廣總督祁貢表示:

"我渴望帝國政府關注美國的商業利益,切盼考慮美國貿易的重要性,使美國人在貿易方面 與享受優惠待遇的他國商人處於平等地位。"

在美國在華商人的督促下,1843年美國國務卿韋伯斯特向對華交涉全權代表顧盛下達了赴 華使團的第一任務:

"使美國船隻和貨物按照英國商人享受的同樣優惠條件進入這些口岸。"

顧盛到達中國東南沿海後,利用清政府對外國使節進京的恐懼心理,多次以進京相恫嚇,逼迫清政府答應美國的訂約要求。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凱萊布·顧盛

清政府為了維護所謂的天朝上國的威嚴,對外為了籠絡各國,特別是清政府在對西方列強的態度上一向以一視同仁而自詡。於是,1844年7月3日,中美雙方達成了《望廈條約》,它是中美關係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區別於《南京條約》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一個戰爭條約,其形成有賴於"一體均沾"的原則。這個條約共有34條,除割地賠款外,把中英條約的基本內容都收納在內。條約第二款規定:

合眾國來中國貿易之民人所納出口、入口貨物之稅餉,俱照規定冊例不得多於各國,一切規費全行革除。如有海關胥役需索,中國照例治罪。倘中國日後欲將稅則變更,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如另有利益及於各國,合眾國民人應一體均沾、用昭平允。

美國在利益均沾的名義下,取得了英國已獲得的各種權益。由於對其適用範圍沒有加以界定,美國在華官員和其他人利用清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無知,對之任意加以解釋,許多方面更超出了英國原先獲得的權益,從而給了美國政府和在華美國人以極大行動便利。美國就此輕易地從中國獲得了最惠國待遇權。

2、 法國等國緊隨其後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美國成為繼英國之後在華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的第二個國家。更嚴重的是,在華利益分享成了一種定式。

其它列強如同餓狼聞到了肉味,紛至沓來,根據國際慣例競相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1844年10月訂立的中法《黃埔條約》,1847年3月訂立的中國與瑞典、挪威的條約基本上都是中美《望廈條約》的翻版。此後俄國、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荷蘭、 日本等列強紛紛向清政府要求享有最惠國待遇,並且都取得了最惠國待遇及其它特權。由此形成的中國近代史上貽害無窮的廣泛的片面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像一條條沉重的鎖鏈,牢牢的捆住中國這個東方巨人,一個獨立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從屬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四、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1、片面最惠國待遇對近代中國的危害

片面最惠國待遇使中國處於不平等的屈辱地位,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沒有平等地享受它所給予締約方的相應的各項優惠待遇。僅供一方享有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極為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國待遇僅僅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向中國傾銷商品、進行經濟掠奪,擴大各自在華政治、經濟、文化等特權的有效工具。這種不平等的最惠國待遇對中國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

  • 01、從經濟上說,中國如果想提高關稅收入,就會受協定關稅的限制。如果中國或主動或被動地給某一國以某種優惠,列強均可一體均沾。一國獲得的權益能同時為其它列強所共享,這種共享刺激了列強的相互勾結,促使它們去奪取更多特權。由於一項權益為眾多的列強共享,又使得列強獲得的權益被置於一個牢固的基礎上,通過這種方式,列強就牢牢地把清政府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開埠後的上海

  • 02、 從政治上說,最惠國待遇使列強有利均沾,利益相關。不管列強相互之間有多少矛盾,在攫取中國權益的時候則一致對華。最惠國待遇同列強在華獲取的其它各種政治、經濟特權的結合,嚴重加深了對中國主權的破壞。參加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外交談判的廣東布政使黃恩彤當時曾說列強"在西洋則不無蠻觸之爭,在中國則隱有輔車之勢"。不平等條約的最惠國待遇使列強結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中國無論在哪一方面要收回一點點權益,都必須同所有有約列強達成協議。而列強各自具體利益並不完全一致,他們各自提出自己的交換條件。這使得中國在收回某一項權益的同時,反而會因此喪失更多權益。這又使中國的外交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2、弱國沒有話語權

話語權即說話的權力。依據主體不同,話語權分為:個人話語權、群體話語權、國際話語權等等。國際話語權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說話"的影響力。在世界舞臺上,各國追逐的就是國際話語權。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認為:

"世界政治猶如一盤三維棋局,要想贏得這盤棋局就得同時在水平和垂直空間裡落子"。

在他看來,三維棋局的上層棋盤是傳統的國家間軍事較量,中層棋盤是經濟力量的角逐,下層棋盤則是國家間的軟實力比拼。

軍事較量、經濟角逐、軟實力比拼逐漸以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形式出現。誰掌握了國際話語權,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和發言權。 可見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是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高低的體現。顯然,鴉片戰爭之際的中國,因為沒有實力,是沒有話語權的。

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既是以英美為首的酉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結果,也是腐敗的清政府弱國沒有話語權的必然。英國經過產業革命後,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第一工業強國。而清政府依舊沉迷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能自拔,無視自身政治體制的僵化、武器裝備的落後、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封閉。而這三因素是相互聯繫的,因社會落後而政治腐敗,因政治腐敗而武器陳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缺乏向外發展的慾望和衝動。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清政府這種全方位的落後,使得落後就要捱打成為一種必然,中國被迫走上了從屬於西方、充當西方大國附庸的苦難道路。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

近代中國國力衰弱,許多條約都是在帝國主義大炮的威逼下籤定的。更有甚者,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你只有簽字的權利,沒有說話的權利;你籤也得籤,不籤也得籤。"多麼狂妄的叫囂,弱者,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何談話語權!中華民族由此揭開了痛苦的反思和尋求復興的夢想。

片面最惠國待遇裂變的災難,是清朝喪失話語權背後弱者註定的敗局

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

寫在最後的話

學史明智, 鑑古知今。《南京條約》的簽訂,片面最惠國待遇的特權,距今已過去一個半多世紀了。西方侵略者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當今中國這片廣裹而多難的大地上,迴響的再也不是失敗的哀怨和憂傷,我們已經跨過了屈辱的過去,進入了復興繁榮的當代。挑戰仍然存在,但挑戰與機遇並存,中華大地定會書寫嶄新的歷史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