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 名師骨幹、各種榮譽,年年都是那些人,真的合理嗎?

在很多學校,我們發現每年的評優表先好像總是那麼幾個人,從未變過。很多人說,這樣是極其不合理的。

但很多學校好像都是如此,難道所有學校都不合理嗎?作為在學校工作多年的老師,我來告訴大家吧,實際這個真的挺正常的。

第一:領導認為誰優秀,誰就是優秀。

任何一個學校,不管再厲害的名校,在領導眼中,都有很優秀的教師,也有很不優秀的教師。

領導眼中的優秀教師首先是聽話,並且對學校佈置的任何工作都沒有異議,而且是積極的配合執行,其次才是老師的教學業績。

但任何一個學校,這樣的老師其實都是鳳毛麟角,大多數老師都喜歡發點牢騷和意見,甚至在職代會上公開質疑,或者在微信朋友圈含沙射影,領導一般都很煩這些老師,縱然教學很優秀,領導也不喜歡。

所以,真正在領導心中優秀的老師也不多,也就是那麼幾個人,榮譽當然要給人家了。

優秀教師、 名師骨幹、各種榮譽,年年都是那些人,真的合理嗎?

第二:有些榮譽需要用榮譽換的。

每個學校評選優秀的方式和標準都不同,有些學校就是讓你用榮譽來換榮譽。

比如市級標兵,市級優秀或者市級省級名師骨幹等,學校會採用積分考評的方法,願意參評的老師把你的所有榮譽交到學校,有專門的評審小組按照榮譽等級積分,最後積分最高的勝出。

這樣的話,某些榮譽證書多的老師自然會勝出,如果每年這樣評一次,出現的結局就是榮譽證書越多換來的榮譽越多,沒有任何榮譽的註定什麼也沒有,進入了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就看到,很多學校某些老師榮譽很多很多,還有很多很多老師幾乎沒有任何榮譽。

優秀教師、 名師骨幹、各種榮譽,年年都是那些人,真的合理嗎?

第三:學校真正非常努力的老師真不多。

儘管目前各校都有各種考評,還有職稱的誘惑。但在大多數學校,佛系老師是越來越多。

很多老師早就放棄評職稱了,因為看到很多人努力也評不上,乾脆放棄好了。

正因為很多人對職稱早已絕望,所以乾脆什麼也不爭,每天只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也不和學生置氣,也不爭任何榮譽,得過且過每一天。

還有很多老師年齡也大了,身體也不好,只想著養生和鍛鍊身體,教學上的事盡心就行,也從不和別人爭第一。

總之,目前每個學校佛系的老師都不少,只有一少部分老師在努力的爭那個第一。所以榮譽也給這一少部分人了。

很多人,對各種榮譽也早就看淡了,也根本沒興趣去爭。

優秀教師、 名師骨幹、各種榮譽,年年都是那些人,真的合理嗎?

榮譽、職稱的設置本來是希望激發老師們的進取心,希望每個老師為榮譽而教,而事實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的很多老師早就佛繫了,任你再多榮譽,我也不稀罕。

只有一小部分還沒死心的,起早貪黑,兢兢業業,整天佈置大量作業、體罰學生,為了那一張張榮譽。

再加上目前的很多榮譽需要用榮譽換榮譽,所以大家會看到經常獲得榮譽的好像總是那麼幾個人。

總之,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很多因素制約的。大家不用奇怪,存在即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