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曾國藩是近代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人之一,他一生修身、齊家、治國,幾乎實現了三不朽,也曾被譽為“古今第一完人”!今天我們來品悟一番。

曾國藩是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入朝為官的,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近代的開端。十年之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天下大亂。這個時候中國的時局可以用“內憂外患”四個字來形容,內則官場腐敗、冤獄遍地,邪教流行,盜賊蜂起,民不聊生,外則洋人虎視鷹瞵,被逼喪權辱國。的確是一個生死存亡之秋。當時許多有良知的官吏和知識分子都在著急,曾國藩更是痛徹心扉,於是他開始留心有志節操守或有一技之長的人才。

曾國藩: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37歲的曾國藩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成為最年輕的湖南籍二品官後,他更是接連發聲,猛烈抨擊軍隊和官場腐敗,痛陳民間疾苦,於朝堂之上大聲鼓呼人才,認為“今昔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關於人才,曾國藩有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如他認為“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將人才問題提到了關乎國家興衰的高度來對待;“制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用法不如任人”。因此他終生以培植、宏獎人才為己任。

其次,曾國藩人才思想無不體現傳統思想文化特徵,是傳統思想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儒家最重修身,甚至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量齊觀,所謂“身修則家齊,家齊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平”。“曾國藩自稱孔門教人,以儒學為修身之基,尤其致力於以“滅人慾、存天理”為核心思想的程朱理學,標榜“一宗宋儒”。面對國家的憂危局勢,自從入朝為官的那一天起,誓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緊緊聯繫在一起,“慨然有廓清天下之志”,決心按照儒家聖賢的標準,將自己修煉成一個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人才。

曾國藩: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第三,曾國藩人才思想是其個人官宦生涯與帶兵治軍的經驗總結,是在長期軍事鬥爭和整飭吏治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慎用,就是知人善任。曾國藩說:“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收之慾其廣,用之慾其慎”。慎用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是量才錄用。曾國藩對下屬說:“如有來者,優加禮貌,先發薪水,徐察其才而位置之。”另一方面是用其所長,盡其所能。

勤教,就是諄諄教誨。曾國藩主張用人要有“師長督課之風,有父兄期望之意”。他說:“為督撫之道,即與師道無異,其訓飭屬員殷殷之意,即與人為善之意,孔子所謂‘誨人不倦’是也。”

曾國藩: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嚴繩,就是嚴格要求,嚴加約束。曾國藩對僚屬要求非常嚴格。

察人用人,曾國藩人才思想的精髓,其察人的方法雖然方方面面,比如看相貌是否威重,聽說話是否有條理等,但其察人的標準其實只有一個,即“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一分辛苦一分收穫,一個人如果勤勤懇懇地努力積累,必定能取得一定的收穫。相反的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等著走捷徑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即使在今天,曾國藩的用人之道,仍然是值得我們借鑑。值得我們所有的企業家用心學習。

曾國藩: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