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娱乐活动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是提起春游,总是会让人耳目一新,离开忙碌的生活,回到大自然当中,去看山的伟岸,水的流淌,听鸟儿的歌唱。

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放下充满压力的身躯,回到最开始的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这种娱乐的方式,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活动,古人的娱乐方式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种多样,他们也更加痴迷于春游。对于春游有着更多的方式。

那么古人是如何春游晒生活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项娱乐活动呢?

古人的春游生活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春游这项娱乐活动的?这个问题一直被受争议,但是普遍认为是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明代以后,有了二月二花朝节,就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习俗,每逢花朝节,为了感谢百花仙子,人们穿着汉服去踏青,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春游。

最早在《岁华纪丽谱》中记载:明以后,二月而又有关于龙抬头,踏春等诸多习俗。古时人们用这种踏春行为表达感谢春天来临百花齐放的景象,人们结伴出游,欣赏美景,现代人出游需要提前预定好酒店,去游玩的地方买好门票,去一些热闹的地方,每到小长假的时候,很多景区每天游客爆满。

而古人会用很长的时间来春游,更多的是寻山问柳,会寻得一个安静远离人群的地方,来放松自己,洗涤自己的心灵,他们晒生活的方式,会写很多的文章来记录自己的春游经历,供后人借鉴,也会在春游后讲给自己的后代子孙听。

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1.古人对于春游有着极大的热情和风俗习惯有关

《论语.先进篇》里曾点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也赞叹曾点,寥寥几句,把一副春日郊游的场面描述了出来,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春游,沐浴山水,抒怀志向的向往,可窥一斑。

春天的到来解锁了冬天的寒冷,自然也会发生更多的趣事,陆游在春游时写下这首诗《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这首诗写的是陆游在春天时,选择去江边漫步,欣赏河边的柳树开了新的枝叶,比独自待在客栈更舒心。

短短几句,就能表现出春天郊外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古人对于踏青的兴趣不低于现代人。古人更会欣赏美景,在诗文中留下当时所见的感受。古时踏青是从立春那天就开始结伴出行的,与友人相约,去郊外寻春,嬉戏玩耍,古人认为这样既可以消灾驱邪,也可以强身健体。

2.古人关于寻春的一些风俗习惯

晋时,在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里,在这一天,人们要去河边,举行一种去除的仪式,人们聚在一起,沐浴,熏身,用药草擦拭身体,用水去除灾害病患,王羲之与友人一起在河边席地而坐,因为节日的习俗,祈求福泽,便将盛装着酒水的器具放入河水中.

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当器具在谁的座位前面打转时,谁就要起身饮酒并即兴作诗,有曲水流觞之乐趣,有茂林修竹之美景,有惠风和畅之良辰,于是,王右军留下“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境界超脱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这种去水边沐浴已经被鄙弃,但是踏春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古人大型的春游场景是国家大力提倡的

春天是个烂漫的季节,在古代也不例外,《诗经》中记载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从春游之时发生的,两情相悦,私定终身时有发生,春游之时,好地方总会有很多的姑娘,正是男子寻找真爱的好时机,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就是他老父亲叔梁纥与年轻姑娘颜徵在郊游时“野合”的结晶,后来老孔纳了小颜。《溱洧》中曾记载当时的溱水和洧水的两条河边,郑国的男子与女子,都是前来郊游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起增进了感情,两情相悦。

于是互相赠送芍药私定终身,以这种方式来自由恋爱,与明媒正娶不同,这是迎合了当时的秦国人口较少,希望以此达到繁衍的目的,国家没有明令禁止,反而是大力提倡。

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在唐朝之时,连当时的国家都会提倡这种出游,在节日之时官员不用上朝,寒食,清明节等等,这些都是唐代的公休假日,在这些节日里,唐玄宗甚至会给官员发放福利奖金,让他们出去旅游,同家人一起郊游。

当时的曲江宴,就是一场庞大的春游宴会,是唐代进士放榜后的庆祝之宴,皇帝也会参加,恰好是在春游之际,于是在宴席期间,皇帝,大臣,百官,一起欣赏曲江边的春光美景,一边品味这美味佳肴。

1.酷爱春游的讲究人谢灵运和白居易

中国山水诗的第一人谢灵运也是一个极其喜欢春游的人,不仅喜欢写自己所游历的风景人情,对于春游的装备也十分的有讲究,据《南史.谢灵运传》中记载,谢灵运郊游时,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这种木屐,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样便于行走,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谢公屐。

当时的白居易也是一位酷爱春游的诗人,他写下了很多春游诗,《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哪怕是在白居易65岁高龄时依然酷爱春游,甚至是惹得妻子不悦,也坚持要春游。

2.古时郊游方便男女一起游山玩水

不止是男子,女子也会一起出游,骑马不再是男子的特权,张萱的《游春图》里,就记载了当时的杨贵的三妹和其家眷,一起骑马春游的场景,一起赏花,野餐等等。

先秦时期的春游,便是以“浪漫”为名,在当时的先秦是一个比较奔放的年代,春游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更像是为了解禁而存在的季节,不论当时的贵族还是平民在三月的时候都会选择去春游。

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街上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人一起出游,景象庞大,唯有在春游之时,可以暂时废除礼教的禁锢,男女之间可以自由交往,谈情说爱。

喜欢春游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

古人的富贵家庭春游之时,甚至会带上自家的厨师,侍从,有挑担的,牵马的,搬椅子的,前前后后数十人。《春游晚归图》中就记载了这样的场景。

春天是的美好的季节,人们酷爱春游,在闲暇之时,便会选择一同春游,芳草茵茵,百鸟争鸣,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当置身在自然的怀抱中,能让人心胸开阔,消除疲劳,同样也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流动,强身健体,加强肌肉的锻炼。

对人体的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可以降低血脂,血压,预防心血管病,春游对于人们来说,一直都是有益处的一项娱乐活动,甚至可以与亲人朋友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感情得到升温,放下手机,去亲近大自然,以走为主,山间湖畔,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以聚会为主,赏景聊天,无不惬意。

1.春天是短暂的但是记忆却是永久的

春游之时,不论是男女老少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活动,释放压力,放飞心情,从心理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自然环境中,心灵得到休息,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激发了人们的思维,从而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假期、恋爱、画图写诗,春游也有讲究,古人为何痴迷于春游?

春天是宝贵的,也是绝美而短暂的,花开之际,很快便会枝叶茂盛,让人更感觉时光短暂,生机勃勃时,要用力的热爱生命,去发光发热,而不是一味的选择在一片狭小的地方做着重复的事情。

生命也是短暂的,在可以用力生活的时候,努力奋斗,不留遗憾,让春天在生命中保存的时间更长一点,为了喜欢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样子,才是最美的。春天也正是有了生机勃勃而更加美丽。

小结

古人热爱春游的烂漫,美好的事物总是发生在春天,一切都是刚刚苏醒的模样,春光美妙,纵情享乐,携妻儿一同春游,偶遇花开之时,席地而坐,共食野餐,不可谓一场美丽的记忆。

今人春游晒朋友圈,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打call,为更好的明天一起努力奋斗,为陪伴家人一起感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事物一定会来临的,不妨停下忙碌的步伐,看看春天的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