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陽原為何被譽為是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

張家口市陽原為何被譽為是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


呂海峰

話說,只要我們提起張家口的陽原縣,就會想起它的皮毛文化。因為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陽原這個地方始終都以皮毛而聞名。甚至,還被稱為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陽原縣的基本簡況。它由於位於中國的泥河灣盆地,所以,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北有白龍、狼尾、瑩魚、大蟒群山雄居,南有青天、盤崖、天門、玉峰眾山傲立,中有奔騰不息的桑乾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名水攜峻山式特色風貌。


張家口市陽原為何被譽為是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


其中,陽原縣的泥河灣地域又堪稱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所以,這裡名勝古蹟如星羅棋佈,各類古文化遺址至少也有124處。包括西漢古剎龍門寺、筆架石窟三懸洞、五嶽蓮臺竹林寺、鰲魚息壤雲蓋寺、北國古邑開陽堡、北魏行宮溫泉池、千年古剎鷲峰寺、昊天勝景玉皇閣等,每個景區都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的史書和古建藝術的精品。

也就是在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之下,幾百萬年來,勤勞、智慧的陽原人民在這片土地播灑汗水,收穫辛勞,生生不息。與此同時,也孕育出了一個巨大的非物質文化寶庫,可以說是光彩奪目。其中,除了知名的竹林寺寺廟音樂、揣骨疃曲長城背擱、揣骨疃曲長城木偶戲,還有就是陽原縣的皮毛文化。

那麼,陽原縣皮毛文化的歷史起源,究竟源於何時呢?如果細究,那可真是非常悠久了。由於陽原縣的泥河灣地域是遠古人類的東方故鄉,所以,在這裡的先民們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了利用動物毛皮來製作遮羞和禦寒的衣服。雖然,在同一時期還有其它遺址,如西侯度180萬年,元謀176萬年,也都發現了有人類利用皮毛來製作衣服的痕跡,但是,泥河灣盆地的先民們由於所處相對緯度較高,在冰川期所遇到的寒冷更具有挑戰性,所以,他們利用毛皮來製作衣服的歷史時間也就更早。

當然,對於這一推論,我們有著充分的證據。再如,在距今1萬年左右的陽原縣頭馬坊遺址,我們還發現了人類用刮削器和骨針連接縫製動物毛皮製作簡單的服飾。故而,張家口陽原縣堪稱是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

當然,張家口陽原縣皮毛最興盛時期,還是始於元代,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元代的時候,就成為了當時中原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一個接壤之地。於是,陽原縣的皮毛文化也就達到了一個鼎盛狀態,在京、津、張、內蒙、蒙古國等地設立的皮毛加工分字號至少也有50多家。其中,“碎料縫整”和“整皮碎用”兩大特色技藝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 “碎料縫整”的拼皮“褥子”加工量佔到了全國同類產品80%的份額。

總之,張家口陽原為何被譽為是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因為,如果我們說起陽原縣的皮毛文化,那可真是太久遠了!(呂海峰)


張家口市陽原為何被譽為是中國皮毛文化的發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