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玩耳機那麼多年,筆者雖然也接觸過不同樣式的降噪耳機,但還是沒覺得這種產品形態會勾起自己多大的興趣,哪怕總有這位或者那位朋友諮詢應該買哪款,甚至直接就在自己面前嚷嚷“啊XXX太香了我一定要買”。

降噪?選擇合適自己耳廓的腔體,搭配貼合的硅膠套或者海綿套,這樣的物理降噪還不比算法營造的降噪效果好?還覺得不夠“降噪”,定製耳機瞭解一下?聲音表現?先不談藍牙傳輸協議,光是延時就夠以無線傳輸為主的降噪耳機喝一壺了吧?因此,即使降噪耳機在大眾消費者市場鬧得多火熱,筆者仍然無動於衷,直到終於有機會體驗這款入耳式降噪耳機——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自發布以來,索尼新一代WF-1000XM3(以下簡稱1000XM3)就已經挑起了我的關注。然而讓筆者關注的原因,並不是終於想通了想買降噪耳機,而是“原有的瘋狂斷線究竟有沒有改善”。回溯當年索尼WF-1000X剛發佈的時候,筆者身邊有位土豪朋友首發入手,沒聽一個下午就掛鹹魚了。問他原因,他是這樣說的:

“我就聽了兩首歌,十分鐘不到吧,竟然斷連三四次,你讓我怎麼用?”

土豪人狠話不多,說掛鹹魚就掛鹹魚,所以這一次想看同場競技的,不好意思是沒有的。但筆者還是搜腸刮肚回憶著這兩年嘗試過的所有真無線耳機的體驗,甭管降噪不降噪,不斷連才是第一生產力好吧?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於是筆者戴著1000XM3,既擠過廣州“死亡六號線”,也透過家裡兩堵實牆用,就沒發生過斷連的情況。能有稱得上“飛躍”的連接體驗提升,和1000XM3所採用的QN1e SoC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這顆SoC集成的技術有點多,TWS+是其中一項。這項技術基於藍牙5.0規範,取消了很多真無線耳機還在使用的“主副耳機”概念,兩隻耳機均可獨立使用,可以在任意設備上實現雙主機同時連接。沒有了主副耳機之間的通信,“一邊有聲一邊沒聲”的情況基本上就杜絕了。同時,憑藉這項TWS+技術,索尼方面稱1000XM3的信號延遲縮減到上一代的1/4。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其實說再多的數據,還不及將耳機實際應用來得快。筆者戴著耳機逛過小破站,玩幾把農藥,基本上沒感覺音畫有明顯的不同步,也就是很注意地聽才覺得畫面稍微快那麼一丟丟。可以忽略不算的延遲表現,證明1000XM3真正步入了可以“談功能”的地步。

如此,筆者就可以放心大膽感受1000XM3的降噪表現了。降噪功能的實現,也是靠QN1e芯片完成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索尼在1000XM3上實現了特殊的雙重噪聲傳感技術。這項技術是基於兩個麥克風實現,和傳統降噪耳機那樣有一個麥克風拾取外界噪音的同時,耳機導管內還有一個噪音拾音麥克風。這就使得耳機還會對傳入耳道的其噪音多做一次降噪處理。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兩點:首先,1000XM3的降噪能力要比很多入耳式降噪耳機強,這是物理結構上的優勢;其次,要在包裝中選擇適合的硅膠套,儘可能保證佩戴密閉,儘可能隔絕漏進來的噪音。在實際使用中,筆者能感覺到1000XM3的降噪能力比前兩年某些頭戴式降噪耳機的效果還要優勝,對比自家的頭戴式1000XM3,大概就是在七八成的功力。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換算到實際使用場景是什麼感覺?地鐵開動時產生的軌道摩擦聲和風噪基本都是聽不到的,如果列車有什麼震動,只能是身體感受到,聽不到相關的聲音。車廂內的人聲也被抹掉一些,只剩一些高頻噪音和提示音無法消除,而這也是降噪耳機無能為力的聲音。整體說來,1000XM3的表現,大部分消費者都會覺得滿意的。同時,1000XM3還有環境音模式,這就減少了為了要聽到外界聲音不得不摘下耳機的麻煩。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談到這裡,1000XM3的表現已經能滿足很多人在當代對耳機的需求——很多朋友在通勤/辦公室/出差時戴著耳機,主要就是想營造自己的一片寧靜天地。除了降噪,1000XM3還是一款耳機,因此筆者還是要和大家分享下它的音質表現,畢竟只談降噪,未免有些買櫝還珠。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以往,筆者對藍牙耳機的態度,是“出門聽個響”。奢求在藍牙耳機上聽到媲美HiFi耳機的效果並不現實,畢竟電路和電池都是很大的制約,事實上出門時很多人只是希望耳邊有個聲音,最好是中低頻厚實,“挺有味道”的聲音。於是1000XM3也是這樣乾的,但實際表現卻比大多數的藍牙耳機(注意這裡省了“真無線”三個字)要好。

同樣是中低頻為主的聲音取向,1000XM3的高頻明顯要常見的藍牙耳機高明太多,無論是延伸和亮度,都能比肩不少千元級的入耳式HiFi耳機。對比高頻,1000XM3的中頻表現更是漂亮,其密度和線條感和很多主打人聲表現的,兩三千塊的入耳式HiFi耳機對比,也沒有落在明顯的下風。

以陳奕迅的《可以了》為例,很多藍牙耳機都會把這首歌演繹成暖糊糊的一片,這和耳機的中高頻解析力不足有顯然的關係。1000XM3憑藉中高頻出色的表現,不僅將音樂元素分得明明白白,而且還還原了陳奕迅在歌中憋屈的唱腔。光憑這兩點,1000XM3就足夠討好不少消費者。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對比中高頻讓人驚訝的表現,1000XM3的低頻則是要遜色一些。默認狀態下,其量感之於筆者口味有些偏多,並且凝聚力和動態都差了口氣。注意,筆者提到了“默認狀態下”這五個字,這意味著1000XM3的低頻還是可以搶救下的,方法是通過耳機配套軟件中的“Clear Bass”功能,調整出適當的量感和下潛。如此神仙的操作,又得歸功於QN1e這顆索尼自研的強大SoC。

至此,1000XM3的表現,已經足夠讓人心服口服。如果再和大家說得益於QN1e SoC,它的續航時間最長可以達到32小時,是不是會讓人驚訝?事實的確如此。在開啟降噪模式,每天使用2-3小時的情況下,使用一週後,1000XM3仍有一些餘電。再好的功能如果脫離了電量的支持都是空談,索尼就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直認為入耳式隔音就很好了,直到遇到了索尼

體驗一週下來,從來不為“藍牙”“降噪”心動的筆者,竟然隱隱有些“真香”的念頭。雖然對擁有不少耳機的筆者,索尼WF-1000XM3的吸引力還是欠了點,但對於大多數耳機one and only的消費者,它無疑是秀外慧中的好選擇。無論從哪個角度打量,WF-1000XM3的表現,都排在了當今藍牙耳機市場中的第一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