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紅薯,竟然是從馬屁屁裡掏出來的......

紅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種作物,又稱山芋、番薯、紅苕等。其塊根富含澱粉,含有大量易於被消化道消化和迅速轉化為能量的多糖,因此成為了應對飢餓的有力“武器”。而且和另一種知名薯類土豆不同,紅薯可溶性糖的含量也相當高,因此吃起來帶有一股甜味,這也是其“甘薯”“甜薯”“地瓜”之名乃至英文名“sweet potato”的來歷。

對於新一輩國人,在物資極大豐富的今日,香甜可口的烤紅薯已變成在路邊小攤可以隨手買到的零食。但對於經歷過戰爭、社會變革的老一輩國人來講,紅薯則是承擔著他們對於那個飢餓年代最主要的食物記憶。

而紅薯並非產自我國。說起紅薯傳入中國,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中國著名歷史老師袁騰飛講,中國的第一個紅薯,是從馬屁股中掏出來的......

故事是這樣的:

紅薯原產於美洲,被哥倫布帶到了西班牙,隨後獻給了女王,現在我們無從得知女王初次見到這個新作物時的驚奇表情,但我們知道,到了16世紀初,紅薯已經普遍種植於西班牙各地。

16世紀中期,隨著大航海時代的發展,西班牙水手把這個易種植、味甘美的作物帶到了亞洲——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島。明代萬曆(1573一1620年),華僑陳振龍在菲律賓經商時發現紅薯。他不由大為心動。

這東西實在是太好了,種植簡單,產量可觀,生熟都可以吃,這要是帶回中國,那國人就不至於餓死了。於是就想將紅薯帶回來。最大的難題出現了,西班牙人有所防範,將紅薯帶回國這看似簡單的行為,在當時由西班牙人控制的呂宋島可是明令禁止的。

至於怎麼將紅薯帶回國內,陳振龍第一次把紅薯藏在麻袋之中,當然西班牙人在檢查時輕輕鬆鬆就查到了。於是陳振龍不得不另想辦法,第二次他把紅薯藏在竹竿之中,但因為有“前科”,西班牙人對陳振龍的貨物檢查更加仔細,最後還是被查了出來。

後來有聰明的陳振龍,將紅薯塞入馬的肛門,這才矇混過關。他將紅薯帶到了老家福建,中國開始了紅薯的種植。從此,紅薯就在這片遠離於原產地千里之外的中華大地紮下了根,成為了中國老百姓再也離不開的重要作物。

感到好奇的是,過了關以後,他們是怎麼從馬屁屁里弄出來的?掏麼?

笑話歸笑話。這紅薯的傳入,可是我們華人一片赤誠的愛國心啊。

後人對紅薯的傳入充滿感激之情。在紅薯的“中國故鄉”福建,閩南話又被稱作“地瓜話”,地方戲曲又叫“地瓜戲”;在福州烏石山上還有一座先薯亭,紀念將紅薯引入和推廣的兩位重要人物——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

這紅薯傳到中國以後,可是立了大功了。

小麥畝產兩三百斤,水稻四五百斤,可這紅薯上千斤、幾千斤甚至上萬斤。一下子就養活了更多的中國人。在沒有引進紅薯之前,中國的人口一直很難突破6000萬。自從紅薯進入中國後,中國人口開始突破一億人,後來到紅薯廣泛種植的清代甚至達到3億-4億人。

據說,乾隆非常喜歡吃烤紅薯,幾乎天天都要吃上一兩塊,還治好了他的老便秘。

清朝開始,紅薯成為下層百姓日常食物,在發生水旱災荒的年分,更是小民救飢度荒的救命之物,一直到現在。

不少人回憶,在1959-1961年三年饑荒,多虧了紅薯保命。作家微音在回憶錄中說:“1958年之後,‘三面紅旗’引致全國性的災難。農業生產大倒退,糧食嚴重短缺。從內部傳來的消息表明,各省餓死的數字不知凡幾,所以我才用三分之一的工資買50斤紅薯用來備荒。”

今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紅薯生產國,常年紅薯種植面積為7500~8000萬畝,佔我國耕地總面積的4.2%,近年來我國紅薯產業一直以佔世界60%左右的種植面積,收穫了佔世界總產80%左右的產量。年均總產量超過1億噸。

歷史的風風雨雨已然過去,封建王朝也早已落幕,沒有人再會因為糧食欠收活不下去。暮然回首,數風流人物,這一切的開端都是源於那位名叫陳振龍的人費盡心機帶回的那第一個紅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