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四十歲,未婚”農村“大齡剩男”該如何走出婚戀困境?

前階段,看到一片報告,浙江大學中國農村家庭調查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農村地區第二胎男女性別比為126.4:100,第三胎則高達146.3:100。

男女比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衡,在當今社會,男多女少已經成為了定局,報紙上也時有報道稱:未來我國將有5000萬光棍!標題觸目驚心,讓所有未婚男性心頭一緊。

性別失衡將會進一步加劇婚姻市場上的資源分配不均,最大的受害者將是農村男性。這在80後、90後一代身上表現明顯,之後矛盾只會越來越突出。

如今的結婚率是越來越低了。如果走進農村你會發現,超過30歲未婚的男人比比皆是。而我們大多都把他們稱之為“大齡剩男”。剩男和剩女的狀況不盡相同,而且剩男的分佈,大多數都在農村。

為什麼農村的大齡剩男如此之多呢?

鄉下生活凋敝、家庭貧困、農村男性缺乏競爭力……都是導致盛產“鄉村光棍”的原因。然而,這並不是全部。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男女的比例失調。

男多女少的狀況引起了越來越多剩男的出現,並不是男人不想結婚,而是根本找不到對象結婚。這讓人仔細想想還是很恐怖的。

“我今年四十歲,未婚”農村“大齡剩男”該如何走出婚戀困境?

餘斌的家鄉是距離省城幾百裡地的山村,在家鄉的縣城裡面買票坐大巴,幾個小時就能到省城,交通還是比較便利的。

和許多正在被掏空的鄉村一樣,城市饋贈給了這裡的年輕人機會,同時也抽乾了他們的青春。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得不面對在外奮鬥數年卻終是過客的現實。餘斌就是其中一位。

高中畢業後,餘斌就輟學了。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回家和父母一起種地,要麼就去城市裡面打工。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一個人今後的生活。與餘斌一樣的,還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孩子們,他們輟學的同時,面臨著的就是養活自己的重擔。

餘斌不願意在家和父母種地,於是他選擇了第二條路,去省城打工。

省城的花花世界著實讓餘斌興奮了很久,但是光興奮是填補飽肚子的,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要找一份工作。

學歷低,沒有一技之長,在省城裡想找份工作是不容易的。找到的也只是一些不需要技術含量的工作,相對的薪酬也是比較少的。

“我今年四十歲,未婚”農村“大齡剩男”該如何走出婚戀困境?

餘斌在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工作,一天工作十小時,一個月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工作雖說累,但總算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這份工作,餘斌一干就是十幾年。

這些年的積蓄,大多數都打給了家中的父母,餘斌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上學需要的錢都是餘斌給的。

不知不覺間,餘斌已經快30歲了。這在農村,早已經是結婚的年紀了。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戀愛倒是談了幾次,但是一旦談到結婚都會不了了之。餘斌清楚,自己的家庭條件,想要娶城裡的女孩實在是太難了。所以他把目光瞄準了農村。

那一年,32歲的餘斌接到了廠裡的辭退通知。當他拿到了賠償金和工資之後,他決定,是時候回家了。城市裡高昂的房價和物價讓他負擔不起,所以只能帶著遺憾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的餘斌,開始幫父母忙。同時開始了四處相親的生活。

為了結婚,餘斌和父母把這些年的積蓄拿出來,翻修了家中的房屋,並且又加蓋了一層。剩下的錢也所剩無幾了,準備留著結婚用。好在這幾年餘斌的弟弟妹妹已經上完了學,現在都在城市裡面打工賺錢了。

正當餘斌滿懷希望的憧憬著自己今後的生活的時候,他卻不知道如今農村的婚戀情況。

許多農村男人回到故鄉,一個更嚴峻的現實擺在他們眼前:村裡男青年越來越難找到適齡的結婚對象。即使好不容易結了婚,也有可能重返光棍之列。

“我今年四十歲,未婚”農村“大齡剩男”該如何走出婚戀困境?

餘斌的相親之路其實也只有僅僅幾次,都是以失敗告終。

高額的彩禮像座大山一樣壓在了餘斌的身上,以他家的經濟條件根本無法負擔的起。就算遇見了不要彩禮的姑娘,但是也提出要在城市裡面買房的要求,這些都不是餘斌能夠負擔起的。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餘斌就這樣被剩了下來,而且他驚恐的發現,自己的弟弟也到了結婚的年紀,遇上了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困境。

一家兄弟二人都沒有結婚,這可愁壞了餘斌的父母。

但是這種情況,在當地的農村裡面,實在是太普遍了。餘斌發現,如今的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結婚的也越來越少了。像他這樣的光棍比比皆是。

現如今,餘斌已經40歲了,還是沒有找到媳婦。他已經看開了,只是有時還是會替弟弟擔心,怕他會步自己的後塵。

農村存在大量的大齡剩男,如今已然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如果不及時止住,這對社會穩定以及人口生育問題存在著一定的隱患。

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解決男女比例失調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能夠解決。同時也需要大齡剩男們要堅定結婚的決心,我相信,這世上總會有一個最適合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