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品牌越做越大时,细分的类目就越来越多,刚开始做品牌的时候,可能一门心思求存活,活下来之后,求增长,增长之后,求风险规避。

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力是绕不开的话题,没有核心竞争力,品牌很容易被复制,被超越,而所有的核心竞争力的成型,必然是离不开客户的。

华为有一本管理者培训教材,也是华为公司的业务管理纲要:《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地讲述以客户为中心的各个细节。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我们做品牌的时候,也无时不刻在考虑客户满意度的问题,这样的长期坚持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忠实的客户及粉丝,也使得我们UGC(客户创造的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无形之中为品牌节省了很多营销推广的成本。

01 设计理念

产品设计的理念,从用户需求出发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在品牌设计理念中融入“道”与“术”的思维,若非是要在艺术创新中不断地推翻自己,在产品设计中分析探求用户需求的本质,做有价值的设计。

这里的设计理念的创作,以及产品原型的设计就是基于“道”的工作,不断地推翻自己,洞察用户需求的本质,将品牌情感与设计原理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是品牌落地的第一步,很多将自己称为品牌却不是品牌的牌子最缺的就是原创性的设计理念。

一个优秀的原创设计师成本不低,我们有尝试着去招聘一两个手表原创设计师,最高的价格开到了70万的年薪,最低的也不少于30万的年薪要求。

实际上,国内的市场思维和环境,很难在“道”上培养所谓的创新,目前而言,最好的时尚设计还是来源自欧美,尤其欧洲,表面上奢侈品之风盛行,实际上大家买的还是设计感。

做时尚品牌行业的人,一定要去欧洲走一走。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设计源自生活,《奢侈的诱惑》一书中众多奢侈品牌的设计灵感皆源自于自然与生活,现实中也接触过一些工厂的老板,产品有竞争力的无疑对产品的热爱和生活的感知到了一个狂热的地步。

稻盛和夫曾说过:“一个企业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思维上的创新。”

品牌的设计理念一旦打开一扇窗户,阳光便会照射进来,暖人心扉。

02 产品质量、体验与周期

品质为先,效益先行,抓紧供应,有序生产

对于任何品牌来说,产品都是1,没有这个1,后面无论加多少0都没有用。

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原研哉曾说过:“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 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产品的设计是否从用户需求出发以及质量是否达标至优质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我接触过一些工厂的老板,几乎对产品都有敏锐的嗅觉,产品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否满足了用户的极致需求,用户用起来觉得舒适、顺手,这个打个疑问号。

很多工厂都是不直接对接用户的,所以与用户、与市场之间多了一道屏障,工厂可以把品质做的很好,但出货时增值空间不大,

因为用户有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物质价值,更多的可能是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

品牌恰恰相反,设计、营销做得很棒,至少不差,但对于产品品质、生产周期却没有把控权,因为生产环节是外包的,或者只负责最后的成品组装部分。

但恰恰压垮一个品牌的就是产品质量和周期,这个环节没有把控好,一切都是无用功。我接触过一个品牌,产品有研发优势,而且功能也非常能满足用户需求,但就是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客户口碑崩了,很多差评和退货,这样反倒在给品牌减分,比做一个新品牌还糟糕,因为你已经彻底丧失了一部分客户。

也有因为产品生产周期的问题导致最佳销售机会流失的,我15年底的时候做过一个手机品牌,新品上市的时候在亚马逊还不错,但公司只准备了100多台,好像1个月时间就卖完了,缺货一直缺了4个月,再到新产品来的时候市场机会已经流失了,虽然这个品牌就算不缺货也不一定做得起来,但缺货对于正处于销售中的产品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现在的市场,没有用户会等你1个月,2个月,3个月,除非那些还未面试的科技产品,如果你的产品已经上架了,而且还卖的不错,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周期是生死攸关的环节。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03 品牌视觉设计

为用户呈现统一的品牌视觉形象

我一直认为品牌的视觉呈现是一个抒发情感的过程,是有生命力存在于里面的。

你把品牌当做一个人,他所想要表达的理念也必然是生动的。

所以品牌视觉设计的呈现不应局限于产品【物】的表达,更应在于情感【人】的表达。

品牌的视觉涵盖很多,宣传片、创意图、短视频、宣传物料、主图、详情图......

从16年关注了很多品牌,发现国外的品牌在视觉呈现在会比较统一,但国内的视觉就会多样化一些,可能的原因在于国外核心的视觉要素是固定的,万变不离其,而我们可能太想把所有的元素都呈现给用户了。

这里谈不上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还是要以用户的接受度作为标准,可能在我而言,我更愿意接受那种让我第一眼就能看到核心点的设计,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

品牌视觉设计的呈现来源是设计理念,基本出发点是用户需求。

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的年轻群体,特别是95后买东西,是靠种草、直播驱动的,首先不管品质好不好,如果我看着喜欢,我关注的主播推荐了,有某个网红大V推荐了,那就买了,这样的市场环境对小品牌来说越来越友好了。

市场越来越细分,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品牌的视觉也要跟得上节奏,有可能我们看着很炫酷的设计就是没有人买单,有可能希拉平常的设计却获得了用户的一致青睐,这与用户需求不无关系。

品牌视觉设计是由物质和情感双双驱动的,物质是使用基础,情感是价值基础,两者结合设计才能给用户熟悉、快乐的视觉体验。

04 品牌营销推广

在目标客户聚集的平台呈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品牌营销推广的第一步:了解市场。

一般我会让进公司品牌中心的人做一个工作计划,其实是想看到计划里的市场思维。有的让我看到了很大的潜力,意识到发现了一个潜在的人才。

了解市场的目的,在于将产品理念与目标消费群体结合起来。

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

洞悉了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市场趋势,营销才不至于迷茫,有的品牌营销表面上数据很好,但我一看,这种营销实际效果并不好,走不远。有的品牌坚持做垂直领域的营销,虽然暂时数据一般,却一旦起势就很容易爆发。

001 品牌市场分析

品牌所处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是否是刚需,是否有复购,是否市场集中,都会影响你的营销决策。

品牌市场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竞争环境的分析,品牌是否处于一个新兴市场还是红海市场?

如果开辟的是一个新的市场,所需的营销费用里面会包括极高的教育成本,但护城河也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的;如果开辟的是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则需要对市场进行切分,找准竞争不是很大的细分市场,快速占领。

例如说大码女装就是一个有潜力的细分市场。

又比如说智能渔具开辟的就是一个新的市场。

002 品牌营销渠道确定

品牌营销渠道不是由营销人员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基于目标用户的存在而决定的。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年龄是35-50岁,那么营销渠道一定不是微博,而更应该是头条、快手之类的平台。

你的目标用户人群在哪里集中,营销渠道自然也就确定了。

可能有些渠道覆盖的人群比较广,拿抖音来说,用户已经从几岁的小孩到中年人了,对于一些目标人群在18-25岁的品牌来说,B站可能比抖音更合适,二次元的关注者基本上还是一些95后,00后,也有少部分的90后。

品牌渠道的选择勿贪多,能在目标用户聚集的一两个平台打开声量,那就很了不得了。

003 品牌营销内容策划

品牌内心的核心:情感共鸣、差异化。

我们做品牌内容的时候遵循的也是“二八原则”,20%做产品内容,80%做场景、情感方面的内容。

品牌不单单是卖货,销售是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路上我们可以选择更美的方式去表达,内容本身要表达并不仅仅是产品的物质价值,如果是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为产品创造繁多的内容,给予简单的参数诠释就可以了。

之所以被称为品牌,在于他能够通过要传达的理念去影响一批用户找到并实现价值。

内容在品牌传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我们鼓励用户多去创造内容,而且也通过视频、图文征集活动话题互动各种激励手段去引导用户创造优质内容,目的就是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创作内容,引起同类用户的共鸣,这样的内容比我们自己写出来的,要更珍贵些。

当一个品牌用户创造的内容远远超出品牌自身创作的内容,这个品牌其实已经成功了。

我也鼓励团队中做内容不要复制、抄袭,可以学习,但绝对不允许原封不动地抄袭别人的创意,保持原创性是内容运营者的基本素养,内容经验可以慢慢积累,但做内容的方式和想法一旦确定,就很难变动了

内容的差异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领头的品牌写什么,我们也跟着写什么,那大家都是在为这个领头的品牌做宣传,内容生产要结合自己的品牌理念、产品特色和目标人群的行为习惯,技巧可以学习,但品牌的感觉是学不来的。

一味地模仿抄袭只会让品牌形似而神不似,甚至形神分离。

004 确定营销策略

虽然现在用户的购买流程在加快,但瞟一眼就购买的人至少还是在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习惯或熟悉才去选定产品的。

流量需要培育,用户购物心理也需要培育。

品牌认知(覆盖) - 品牌喜好(互动) - 客户(购买) - 粉丝(参与感)

我们做品牌的时候还是会遵循这样的漏斗模型,在平常的时间里做品牌认知,尽可能多地去覆盖和拉拢用户,通过一些活动增加用户喜好,在节假日或大的电商营销节点给予一定的福利、让利活动来促进用户转化,策划一些老客户活动去让他们参与到品牌的运营或建设中来,比如产品体验官计划。

在不同的节点制定营销策略,是我们团队的共识。

05 销售渠道

在销售渠道抓住目标人群,通过广告、运营手段将品牌产品销售出去

撇开线上的销售渠道,线下销售的渠道很多,亚马逊、Ebay、速卖通、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还有数不完的二类电商平台。

在中国,店铺运营岗很吃香,但在国外,情况却截然相反。

这就代表两种现状,在国外,品牌普遍开花,在国内,销售至上。

但这样的销售究竟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时间会证明。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版块

06 客户关系管理

产品卖出去之后才是客户服务的开始

客户关系管理是对以上5个版块的验证。

  • 真实的购买者是否是品牌的目标客户?
  • 客户购买的原因是否是我们预想的因素?
  • 客户满意度是否在持续提升?
  • 客户营销的渠道是否正确?
  • 品牌内容是否引起了客户共鸣?

这5个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关乎品牌设计、营销策略、销售人群的调整,营销也可以用数据说话。

有些问题通过客户关系运营也可以解决。

例如说客户满意度可以通过售后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提升;

又比如说通过客户数据调研给其他部分提供数据反馈与决策支撑;

再比如说通过客户社群运营增加老客户粘性,提升复购率。

我觉得生活中有趣的事,是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