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

1,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文獻評論與YouTube內容分析

譯者:Lenore

關鍵詞 :公共框架;YouTube;內容分析;汙名化;疾病概念

本研究回顧了與抑鬱症相關的公開展示的內容,這些內容影響著人們對疾病的概念,一併影響著大眾的恥辱感、自我汙名化及對抑鬱的瞭解。研究對與抑鬱症病因、連續性概念、時間線、可治癒性、應對或治療方案和優勢有關的信息、圖像及知識進行了文獻評論綜述。

研究對YouTube社交媒體平臺上327個展示抑鬱症的視頻進行了內容分析,以獲得抑鬱症相關展示內容的數據。抑鬱症在YouTube上的展現表明,抑鬱症:1)是由生物上(49.5%)或環境上(41.3%)的因素引起的;2)是一種分類上的的概念(71%);3)是可治療的,並有61%的相關視頻(n = 249)表示“有可能”康復;4)是慢性病,76%的關於抑鬱時間線的視頻中有所提及;5)是反覆性的(32.5%);6)大多通過藥物療法(47.4%)或心理療法(42.8%)進行治療,儘管飲食或鍛鍊(28.4%)及替代療法(22.6%)廣受青睞;7)提到其優勢的視頻數量很少(15.3%)。

近三分之一的視頻由非專業vlogger上載,而心理健康組織僅上載了9%的視頻。本文討論了這些展示視頻如何影響有無抑鬱症的人之間的汙名化態度及對抑鬱症的認識,並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旨在更好地瞭解如何優化公開展示內容的建議。

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

本研究概念框架

參考文獻:Devendorf, Bender, Rottenberg (2020) Depression presentations, stigma, and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 critical review and YouTube content 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doi: doi.org/10.1016/j.cpr.2020.101843

2,臭氧增加了血漿尿嘧啶-色氨酸的比值,影響了海馬中的5-HT受體和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應激激素的作用

譯者:Sheena

關鍵詞 :空氣汙染、糖皮質激素、神經毒性

空氣汙染與對大腦的不利影響有關,包括認知能力下降,痴呆、抑鬱和焦慮的發生率增加;但是,其基本機制仍不清楚。我們已經發現,臭氧和顆粒物都會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增加血漿糖皮質激素並改變包括大腦在內的多種組織的mRNA譜。HPA軸失調與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有關,包括對海馬功能的影響。因此,我們假設汙染物依賴的糖皮質激素水平的增加會影響與腦部健康相關的生物通路。

Fischer-344大鼠使用美替拉酮(一種糖皮質激素合成抑制劑),然後將其暴露於臭氧(0或0.8 ppm)4小時(n = 5 /組),以研究臭氧依賴的糖皮質激素對色氨酸代謝以及血清素受體和神經營養因子表達中的作用。臭氧增加了色氨酸代謝物犬尿氨酸的血漿水平(約2倍),降低了色氨酸水平(約1.2倍)。

海馬錶達的血清素受體在臭氧暴露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調節,一些重要神經營養因子(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酪氨酸激酶受體B,b細胞淋巴瘤2)的表達降低。有些效應,但不是所有效應都被美替拉酮治療所改善,提示糖皮質激素依賴和非依賴的調節作用。動物於在純淨空氣中,然後使用外源性皮質酮(10 mg / kg),重現了美替拉酮阻斷的臭氧作用,證實了其對糖皮質激素的特異性。這些結果表明,臭氧可以調控與大腦健康有關的通路,並在說明了HPA軸在調節這些效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

臭氧暴露後的海馬神經營養基因的表達

參考文獻:Rose M, Filiatreault A, Guénette J, Williams A, Thomson EM. Ozone increases plasma kynurenine-tryptophan ratio and impacts hippocampal serotonin receptor an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Role of stress hormone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Apr 5]. Environ Res. 2020;185:109483. doi:10.1016/j.envres.2020.109483

3,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自殺患者的海馬體積和細胞數量

譯者:He

關鍵詞:細胞數目 ;海馬體

許多研究表明,海馬體參與了精神疾病,特別是重度抑鬱症(MDD)和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過程。特別是,體內成像研究表明,在兩種疾病中海馬的體積都可能減少。此外,自殺可能具有獨特的神經生物學特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或自殺是否與死亡後海馬體形成體積的減少和/或海馬體不同區域的神經元和/或神經膠質細胞數量的變化有關。我們研究了來自1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8位重度抑鬱症患者,11位具有抑鬱症史的自殺患者和10位無精神病或神經病史的對照受試者的死後大腦樣本。使用設計無偏立體學技術估算主要海馬亞區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總體積和數量。

我們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減少了約20%至35%。在自殺對象中,我們僅發現CA2 / 3亞區神經元數量增加。與對照組相比,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海馬區細胞的體積和數量都有所減少。我們的發現表明,海馬可能是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病理生理部位。與因MDD死亡而未自殺的住院患者相比,社區生活自殺的受試者在海馬神經生物學方面似乎有所不同。

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

對照組(C組)、自殺組(Su組)、抑鬱組(D組)和精神分裂症組(Sc組)的海馬體積估計值。橫線表示組均值。不同字母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參考文獻:F. Chen, et al. Hippocampal volume and cell number in depression, schizophrenia, and suicide subjects. Brain Research 1727 (2020) 146546

4,對中國COVID-19流行期間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縱向研究

譯者: Navy

關鍵詞:焦慮,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抑鬱症,流行性,縱向研究,應激,大流行,預防,創傷後應激障礙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除了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外,還影響了全球人們的心理健康,隨著病例激增,全球範圍內的恐慌性消費舊證明了這一點。然而,大流行期間,對人們心理影響,壓力,焦慮和抑鬱水平的變化知之甚少。

本項縱向研究對普通人群進行了兩次調查,即在最初的暴發階段,以及在四周後的流行高峰期間,對來自190箇中國城市的1738名受訪者(1210名受訪者參與第一次調查,861名受訪者參與第二次調查;333名受訪者參加了兩次調查)針對COVID-19調查了人口統計學,症狀,知識,關注和預防措施等。分別通過修訂後的事件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和抑鬱,焦慮和壓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評估心理影響和心理健康狀況。

IES-R可在事件發生後測量患者的PTSD症狀。DASS -21基於心理病理學的三方模型,該模型包含具有獨特特徵的一般危難評價指數。本研究發現,4周後,平均IES-R得分在縱向上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降低(從32.98降低到30.76,p <0.01> 24),這表明得分的降低在臨床上並不顯著。

在初始評估期間,中度至重度壓力,焦慮和抑鬱分別佔8.1%,28.8%和16.5%,並且壓力,焦慮和抑鬱水平沒有明顯的縱向變化(p>0.05)。保護因素包括對醫生的高信任度,可感知的生存可能性以及感染COVID-19的低風險,對健康信息的滿意度,個人預防措施等。隨著世界各國對該事件的積極處理,各國政府應將重點放在下述有效方法上:傳播無偏見的COVID-19知識,教導正確的遏制方法,確保基本服務/商品的可獲得性以及提供足夠財政支持。

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

參考文獻:Cuiyan Wang, 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general popul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https://doi.org/10.1016/j.bbi.2020.04.028.

​5,42998例兒童期精神問題與成年抑鬱症及其相關特質的遺傳相關性:一項元分析

譯者:UTCS

關鍵詞 :兒童期;遺傳因素;成年期抑鬱症;元分析

重要性 :在成年期發生情緒障礙之前,通常會出現兒童期的行為和情緒問題。目前,我們尚不清楚造成兒童精神問題與成人相關心理特質之間相互聯繫的原因是什麼。

目標 :為了探討成年期的情緒障礙和相關特質的遺傳風險是否與其兒童期的心理問題相關。

設計, 設置, 和參與者: 這項元分析對於來自英國、荷蘭、瑞典、挪威和芬蘭的7個持續進行的縱向出生和兒童期隊列研究中的數據進行了檢驗。這些研究中收集數據的起止點為:1985年7月—2002年4月。參與者在6歲到17歲重複進行了兒童期精神病理學評估。研究於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進行數據分析。

暴露: 基於成年期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主觀幸福感、神經質、失眠、教育程度和體重指數(BMI)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構建了兒童的個體多基因風險評分(PGS)。

主要結果和方法 :研究使用迴歸元分析的方法來測試PGS與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反覆測量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症狀、內化和社會問題之間的聯繫,以及這些關聯是否取決於兒童的表現型、年齡和評分者。

結果: 研究樣本中包括了42998名6至17歲的參與者。按照年齡的不同以及在所有的隊列研究中,男性參與者所佔的比例從43.0%(2417名中有1040名男性)到53.1%(4583名中有2434名男性)不等。成年期抑鬱症、神經質、BMI、失眠的PGS與兒童期精神問題呈正相關(β估計範圍,0.023-0.042[95%置信區間,0.017-0.049]),而成年期的主觀幸福感和受教育程度的PGS與兒童期精神問題呈負相關(β,-0.026-0.046[95%置信區間,-0.020-0.057])。

加入年齡、兒童表現型類型或評分者因素後,對這些相關性的調節作用不顯著。與內化問題(Δβ,0.0561[Δ95%置信區間,0.0318至0.0804]; ΔSE,0.0124)和社會問題(Δβ,0.0528[Δ95%CI,0.0282至0.0775]; ΔSE,0.0126)相比,受教育程度PGS與ADHD的相關性更強;與內化問題(Δβ,-0.0310[Δ95%置信區間,-0.0456至-0.0164]; ΔSE,0.0074)相比,BMI PGS與ADHD和社會問題(Δβ,-0.0001[Δ95%置信區間,-0.0102至0.0100]; ΔSE, 0.0052)之間的相關性更強。此外,受教育程度PGS與ADHD之間的相關性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Δβ,-0.0032[Δ95%置信區間,-0.0048至-0.0017];ΔSE,0.0008)。

結論和相關: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個體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存在著一系列能夠影響到個體的一系列心理特質的遺傳因素,而這些遺傳因素和相關特質在整個兒童時期都表現出穩定的關聯。對這種關聯的潛在機制的瞭解,可能會影響到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個體的治療和長期的結果。

抑鬱症的展示、汙名化及心理健康認識

年齡和評分者因素對受教育程度多基因風險評分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關係的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Akingbuwa W A, Hammerschlag A R, Jami E S, et al. Genetic Associations Between Childhood Psychopathology and Adult Depression and Associated Traits in 42 998 Individuals: A Meta-Analysis[J]. JAMA Psychiatry, 2020.

6,兒童哮喘中共病性肥胖與抑鬱症:一項傷害性協同作用

譯者:Kagima

關鍵詞 :哮喘;抑鬱症;肺功能;肥胖;超重;迷走神經偏壓

背景:超重/肥胖以及抑鬱症分別都單獨與加重兒童哮喘相關聯。而這兩個因素是否會協同性地通過某種通路影響兒童哮喘還並沒有被完全闡明。

目的:檢測超重/肥胖以及抑鬱症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兒童哮喘的聯繫,並探索與之相關的精神生物學通路。本研究旨在研究在精神壓力下,超重/肥胖以及抑鬱症是否會協同地與基線肺功能(baseline lung function)損傷以及呼吸道阻力增加相關聯,並評估這種效應是否被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ANS)失調所介導,特別是迷走神經的主導性超過了交感神經反應(迷走神經偏壓(vagal bias))。

方法:本研究包括250名年齡介於7-17歲具有哮喘的兒童,超重/肥胖通過BMI(body mass index)指數進行評估,抑鬱症症狀通過兒童抑鬱症目錄(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進行評估,哮喘嚴重程度通過NAEPP EPR-3標準進行評估。並同時評估基線肺功能(FEV1)。

“外星人E.T.”電影被用作喚醒參與兒童感情壓力/興奮的實驗範式。分別在觀看電影前和觀看電影后測量參與者的呼吸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 Rint)以評估呼吸道功能的變化。自主神經系統反應通過測量在觀看電影過程中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以及交感神經的反應進行評估。

結果:在超重/肥胖且具有哮喘的兒童中,抑鬱症與較低的基線肺功能相關聯(β=-0.67, SE=0.24, p=.008);而在情感壓力/興奮環境下抑鬱症與迷走神經偏壓相關聯(β=0.27, SE=0.09, p=0.009);並且迷走神經偏壓與呼吸道阻力增加關聯(β=3.55, SE=1.54, p=0.023)。

結論:本項研究首次發現超重/肥胖與抑鬱症協同性地和兒童哮喘相關聯。在超重/肥胖且具有哮喘的兒童中,抑鬱症可能會通過迷走神經偏壓介導呼吸道損傷程度增加。而對於這一亞群患者,未來應研究抗抑鬱藥物及副交感神經衝動抑制劑對於治療哮喘的效果。

參考文獻:Hsu, C. Y., Lehman, H. K., Wood, B. L., Benipal, J., Humayun, Q., & Miller, B. D. (2020). Comorbid Obes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hood Asthma: A Harmful Synergy.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https://doi.org/10.1016/j.jaip.2020.03.036

排版/校對:小時/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前文閱讀

1,080期抑研報|抗抑鬱藥可以促進成人海馬體的神經發生嗎?

2,079期抑研報|研究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殺意念和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