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中年

尷尬的中年


三十四五歲,這個尷尬的年紀。

生活的不堪一再刷新著三觀。依舊憧憬美好、幸福,卻再也不奢望。身邊發生的事情,用因果、輪迴、甚至命運都解釋不通。

不願去想一些事、也不願對任何人說,習慣了自己消化,再也不喜歡吐槽。很多人和事要重新去定義,重新認識。再也不胸懷天下,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卻發現比胸懷天下更難,畢竟胸懷天下可以吹牛逼,而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

在悽慘的現實面前,開始為自己曾經揮霍的青春後悔,併為之埋單。事業不溫不火,仍需要看很多人的臉色,很多時候不是做得不好,是相互嫌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從同事中的小李,慢慢變成了老大哥,而且喊你老大哥的小屁孩還有可能是你的領導。你越來越嫌棄體制這個東西,你也想發牢騷,看看大領導,瞅瞅小屁孩,又感覺自己太矯情,自己消化,因為不想把自己弄得像笑話。

和父母之間的對話突然就轉換了角色,突然感覺自己成長太快了,由孩子變成了家長。就像小時候爸媽認為我不聽話一樣,現在我認為他們變成了不聽話的孩子。他們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偶爾還有爭論,大多數時候我行我素。唯一不變的是苦自己不苦孩子,不給孩子添麻煩的觀念始終沒變。

愛人之間除了孩子不再有話題。不爭吵就是最好的交流,再不是那個可以陪著你傍晚聊天到黎明的女人,再不是不厭其煩聽傾訴的男人,內心的想法念頭再不願與枕邊人分享,有時候枕邊只有手機,夫妻成了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房客。或許還愛著,只是在親情的掩蓋下,羞於表達。或許不愛了,只是等待契機道別,或許在明天,或許在暮年。

三十四五歲,還要活著,不忍餘生全是垃圾時間,依然還要努力,周遭全是觀眾。我愛的人,還在我心裡,還是那個願意陪我傍晚聊到黎明的美好女子。還要給孩子最好的愛,足以讓他接納成長過程中的所有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