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縣“五精準五提升” 鞏固就業扶貧成果

為全面鞏固和提升就業扶貧工作成果,平利縣聚焦“精準”二字,做實就業扶貧,實現定向輸送就業一批、線上培訓就業一批、吸納就近就業一批、創業帶動就業一批,促進貧困勞動力穩就業、穩增收、穩脫貧。

一是精準對接,提升有組織勞務輸出化程度,實現定向輸送就業一批。按照鎮監測、村建檔、戶聯線的思路,摸清勞動力底子、就業培訓需求、就業創業意願,規範建立農村(城鎮)勞動力就業動態管理臺賬,為勞務輸出提供有力保障。加強與武進區溝通銜接,搭建勞務用工供需平臺,滿足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不斷開拓人力資源市場,培育1-2家勞務派遣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打造平利勞務品牌。積極推廣使用“點對點”出行服務小程序和用工對接服務平臺,持續做好農民工“點對點”返崗復工服務保障,凡是有輸送需求的,都要採用自主包車、報銷路費等形式及時保障到位,做到線上人企對接、線上精準就業。

二是精準服務,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實現培訓促進創業就業一批。堅持職業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將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實施技能培訓訂單式、定向式和項目制培訓,依託縣內培訓機構,對有培訓需求的未脫貧貧困勞動力至少接受 1 次免費培訓,確保每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及時兌現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交通和生活費補貼,推動實現培訓即就業。堅持把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民風、感恩教育等內容融入職業培訓,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群體的創業培訓,營造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

三是精準培育,提升社區工廠質量,實現吸納就近就業一批。堅持鞏固提效與新建擴容同步推進,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能人引領、基地孵化、連鎖推進”的思路,以毛絨玩具產業、針織品加工、機電配件加工、傳統手工業加工為重點,以嘉鴻、富林、愛維、源添4大社區工廠龍頭企業為引領,在全縣100戶以上移民搬遷安置區規劃建設鎮級總部工廠和標準化廠房,2020年培育發展新社區工廠 25 家,促進農民工就地務工和農村城鎮化。對新社區工廠龍頭企業落戶政策採取“一事一議”,按規定落實新社區工廠廠房租賃費、水電費、一次性創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和貧困勞動力一次性崗位補貼。

四是精準幫扶,提升帶貧益貧效益,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一批。按照“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載力強、示範帶動”的原則,大力開展“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示範園”等就業創業載體培育工作,扶持創業致富帶頭人和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落實培訓、獎補、貸款等政策措施,2020年培育市級就業扶貧基地2家、縣級就業扶貧基地5家,鼓勵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帶動幫扶貧困勞動力和返鄉人員創業增收。積極創建縣級和鎮級創業中心,落實入駐創業中心的創業實體享受低租金或免租金、免費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五是精準施策,提升群眾獲得感,實現兜底保障就業一批。加大公益性崗位和村級特崗開發力度,重點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就業,加強水利護河員公益崗位等城鎮公益性崗位管理,優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確保全縣有勞動力且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有勞動力且有就業意願的易地搬遷貧困戶“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大力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和“安康市青年見習三年計劃”,將青年見習計劃對象擴大到離校 2 年內未就業中職及以上畢業生和 16-24 歲失業青年,將見習時間延長為最多不超過 12 個月,確保每一位有見習意願的青年都能獲得見習機會,享受見習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