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北野武

《午後的時光》是2017年上映,由露易絲·巴格諾爾擔任導演的處女作。雖然整部動畫只有9分24秒,但是卻將一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的頭腦活動展現的淋漓盡致,母女之間的親情帶給觀眾溫暖和感動的同時,也讓觀眾陷入了沉思。

《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這部動畫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的提名,好的作品沒有固定主題的,它展現出來的內涵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對於《午後時光》這部動畫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看到了親情,有人看到了失憶老人的可憐,有人看到了記憶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就像天空對於鳥兒……而我看到的是:人生一世,黃粱一夢。

如果你的一生幾十年的歷程只需要花幾分鐘就可以回顧完,你有什麼想法?如果你總是相信人生可以重來,幻想時光可以倒流,那麼你只能荒廢當下。如果你想讓未來的自己活成理想的樣子,那麼你就該在此刻做出改變並持之以恆。

人生最後悔的事情莫過於——“我本可以”

《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如果可以給你選擇,你希望自己能夠用多長時間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是五分鐘?是半個小時?還是沒有時間限制,能夠講個沒完?影片中的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婦人,失去了從前所有的記憶,甚至忘記了最愛的女兒,當她拼盡全力回想起自己的記憶,只用了幾分鐘,就在腦海中走過了的幾十年歲月。除去細枝末節,能夠值得回想的事情就那麼幾件,平平淡淡。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和老人一樣,有可複製的人生經歷。因為我們走的都是線性規劃的人生,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家長,社會替你做的選擇。按時長大然後上學,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高中最後是大學碩士,然後就是二三十年的工作,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也不願逃離這個框架。

因為在裡面我們覺得安全舒適,不需要自己思考自己做決定,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長大讀書工作然後老去。過著平凡且平庸的一生,碌碌無為,沒有挑戰,沒有激動人心刻骨銘心的事,沒有讓你淚流滿面的事……

《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當你像《午後時光》的老婦人一樣的年紀一樣的狀況,當你很認真的回想自己的過去,想看看自己給世界留下了什麼樣的痕跡,卻突然發現原來什麼都沒有,自己儼然是一個可以批量生產的人,一事無成,循規蹈矩,你會做何感想,會後悔嗎?會有遺憾嗎?我想任何有上進心的人都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都不想一眼就能看出自己餘生的樣子。

《午後時光》以動畫的形式,雖然是給小孩子看,但真正的觀眾是成人。寫的是失憶老人,但也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回憶過往,發現只是按部就班的過完一生 ,沒有挑戰,那將會是多大的悲哀。

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對時間的利用

關於時間的可貴和短暫網上流傳著很多算法,市面上也有很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但我們依然還是沒有警覺,我們依然在心安理得的做著毫無意義的事並且樂在其中。

我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用時間當做計量單位,你就會發現,你一輩子能賺到的錢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回顧一下你的一生,你就會發現“時間才是一般等價物”,我們無論做什麼都在消耗自己的回不去的時間。當你消耗的時間有回報,你就用時間換取了金錢。為了更好的換取金錢,你必須最大化的利用時間。

《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有這樣一個怪圈,很多人深陷其中。那就是我們總是相信一年所創造出來的改變,而忽略十年能帶來的力量。我們總是在做年計劃,但不會超越現在把眼光放在一年以後。我們總是相信在一年裡我們可以有大變化,卻沒有想到厚積才能薄發。而我們每次制定了年初計劃,不到幾天就放棄了,在琴行方面有人說每年二三月份的二手琴是最多的,因為很多人在年初定計劃在這一年要學會琴藝,但是堅持一兩個月後就放棄了,轉手就在想賣自己沒用過幾次的新琴。

就這樣每年的計劃基本都沒有執行,一年又一年十年過去了,你還是如舊。但是你的一生又有幾個十年供你消耗?我們為何不能把眼光放長遠,給自己來個十年約定,制定十年後你要達成的目標,那樣才會更有激勵作用。

幻想是毒藥,迷茫是藉口

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查理·芒格

我們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愛幻想。我們不能簡單判斷喜歡幻想的對與錯,畢竟很多有利的發明創新成功都是從幻想開始的,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老是沉迷幻想自己有美好的未來,而不肯付諸實踐那就有問題。幻想之時你除了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此外什麼都沒有,現實不會因此改變。我們都曾志向遠大,只是行動上有差別罷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總是以迷茫來安慰自己的不努力,掩蓋自己的懶惰,他們會以這個為藉口荒廢好幾年的時光。楊絳先生曾說:“你迷茫的原因只是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我想這句話你放到現在依舊很有分量,也足夠解決你迷茫的問題。

《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弱小和無知不是成長的障礙,懶惰才是。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如果你想改變那就從此刻開始,有些人之所以能夠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行動和堅持下去的力量,所以,關鍵還是自己。

首先來給自己定個目標吧,如果沒有目標就會處於萬物皆無聊的狀態。目標只要引發行動,行動自己會帶來新的改變和視野,再引發新的行動,這些改變會自動幫你修正你未來的目標。目標背後帶出的力量,才是真正寶貴的。

《午後時光》:如果你過得是可複製的人生,你有想過重來嗎?

其次就是讀書。孟德斯鳩說: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很多的人生問題以及棘手問題的解決辦法是能從書籍中找到答案的。在書海里你能和孔子愛因斯坦巴菲特馬雲對話,你能汲取他們的智慧,能夠見識不同的人生,完善你的價值觀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有很多人是通過讀書獲得成功的,比如巴菲特在他讀書時期就看過很多書,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原本只是大學講師,是讀書開闊了他的視野,改變了他的人生,做了自己最喜愛的工作。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如果你不想像《午後時光》中的老人一樣循規蹈矩走完一生,如果現在的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就該做出選擇了,畢竟什麼時候都不完。名人都是從普通人開始的,或許你也有天賦也有成功的可能,知識還沒有醒悟和發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