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燒腦懸疑劇《嘆息橋》,看明白至少要刷到三遍

由優酷與ViuTV聯合出品的劇集《嘆息橋》近日低調面世,雖然至今僅播出幾集卻激起水花無數,不僅維持8.8的高評分,也讓不少劇迷身陷其中不能自拔:2016年橫空出世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的原班主創,一幀幀猶如攝影作品構圖的精緻畫面,以及不同人物視角中鋪陳出的愛情的樣子,在不徐不緩的節奏中,讓有著不同情感經歷的都市男女,都能輕易與自己的曾經在劇中相遇。

愛情燒腦懸疑劇《嘆息橋》,看明白至少要刷到三遍

3對男女、20年的兜兜轉轉,這其中包含著友情、曖昧、愛情以及原生家庭造成心理創傷、迴避型人格處理愛情的方式等等,《嘆息橋》採用非線性敘述,將20年前的偶然交叉作為故事的開端,而這些人物在慾望、壓力、責任和情感交織的生活中相聚又分離,似乎不到生命盡頭,每一個結局,都可能是下一個故事的開始,沒有人能猜到最終的結果,或者說,能猜到的結果,都不會是最終。每段關係走向的不確定,都是由主導它的兩個人共同決定的,而在兩個人的眼中,同一段關係,卻因視角差異而有著不同顏色的記憶……因為無法言盡而只能感受,《嘆息橋》被看過的觀眾取了一個新類型名詞“愛情懸疑燒腦劇”。

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的風格近似,《嘆息橋》畫面顏色冷冽,構圖精緻,不少鏡頭堪比電影。《嘆息橋》的視覺效果緊緊為作品的中心服務,清冷的顏色襯托著每對都市男女按部就班的生活以及刻板生活中表面的穩定,構圖中的牆與窗戶、地板與腳步,往往可以突出人與人的距離感以及所壓抑的澎拜情感的內心。此外,主創用不同顏色、不同的畫面結構與比重,來呈現同樣的情感經歷中,不同視角的不同記憶,這種細節的精緻讓不少觀眾表示:至少要刷到三遍以上。

愛情燒腦懸疑劇《嘆息橋》,看明白至少要刷到三遍

除了精良的製作,劇中最引人入勝的,則是3對男女的情感故事:錯過的再遇到,是否就可以不顧一切的投入?共處8年相看兩厭,是否要因為現實而走入婚姻?20年的異性好友,是“愛在心口難開”還是在沒有得到時先想到了失去?這些近乎沒有邏輯道理的問題,也困擾著當下的都市人。難怪有評論說,這部劇的每個情節都像一根針,隱隱地刺著看劇的每個人。

看《嘆息橋》,不少人是衝著林保怡、周家怡、伍詠薇和陳奐仁等演員而來,他們在TVB走紅時,恰逢TVB的黃金時代。作為與香港經濟騰飛同時代的電視公司,TVB用幾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專業的熒屏王國:古裝劇、時代劇、職業劇與家族劇是最有人氣和受眾最廣的出品類型,幾十年的時間,觀眾對香港警察、醫生、律師乃至消防員了熟於心,TVB把金庸、古龍,阿sir與madam,炒股、炒樓等等文化標籤,推廣到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你餓不餓,我煮碗麵給你”這些每部作品都有的臺詞,從另一個側面暴露了TVB作品的短板,套路化、陳腐粗糙與後期製作的力不從心,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大量的TVB作品人物存在流於表面和簡單臉譜化的傾向,由於作品的篇幅受限,不少有性格的人物尚未充分展開便草草收場,而善惡對立化與絕對化,也常常出現在不同類型的作品中。

《嘆息橋》關注到了TVB遺漏的那些,作品像一部徐徐展開的畫卷,每個細節、每句對白,都展現著角色的內心,主創沒有批判的上帝視角,而用旁觀者的角度“作畫”,當畫卷鋪陳到底,觀眾瞭解了劇中每個角色以及他們行為的起因,對著面前這個活生生的人,即便他做了不堪事,也讓人很難罵出一句。

作為當年首屈一指的TVB一哥,林保怡擔任了《嘆息橋》的監製和主演,連同其他幾位主演,用熟悉的面孔演繹陌生的港劇,不得不說,他們承襲著TVB鑄就的知名度與人氣,但無論是《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還是《嘆息橋》,主創們對藝術作品的孜孜以求,都讓他們遠遠超越了曾經的TVB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