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化經濟鼎盛,可是好多武將的結局都不是很好,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筷子不分離


首先指出問題的一點小毛病,我們一般講“社會繁榮”而不是“政治繁榮”,政治和繁榮一詞極少連用,因為“政治”不能“繁榮”。繁榮一詞在正義的情況下一般用來形容一個需要得到發展的東西,我只見過“民主政治繁榮”這樣的搭配,沒有“政治繁榮”這樣的說法,建議題主將其改為“社會繁榮”。

現在回到正題。

我看到許多報紙雜誌上的文章都歌頌宋王朝如何繁盛,如何輝煌,還特意強調了一點,即宋朝總共就兩次比較大的農民起義,一次是方臘,一次是梁山。

每每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總覺得這些人好厲害啊,一部《水滸傳》寫成這樣你們居然還天真地以為梁山起義這種事只是個偶然事件。







而事實是怎樣呢?

在公元1127年到公元1140年這短短的13年間,僅建州一地就爆發了四十多次起義[1]。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是範汝為起義,這次起義持續了兩年半,超過十幾萬群眾參加了這次起義,而當時建州的人口才100萬[2]。也就是說,建州有一半壯年男性參與了這次起義活動。

要是現在有人起義了,你會跟著一塊摻和嗎?

不會的,因為你吃飽飯了,天天好吃好喝好娛樂的我們怎麼可能去參加起義呢?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這絕不是想做帝王將相的精神,而是一種快要餓死的精神,跟陳勝吳廣要被處死時一樣的絕望的精神,跟林沖被逼上梁山一樣的必死的精神。

確實,在普通人所能獲得的大多數史料中,宋朝是這個樣子的。

東去乃潘樓街,餘皆真珠匹帛香藥鋪席。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以東街北曰潘樓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東去則徐家瓠羹店。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3]


繁榮嗎?確實繁榮。

但是別忘了,這浮華的景色僅限於開封洛陽杭州揚州這些大城市。就好像我們常在知乎上說的,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跟其他二三四線乃至小縣城比起來,簡直就是兩個國家。在宋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農村的人民實際上是被壓制得很悲慘的。

作為一個普通的佃戶,如果遇到好年景便可平安度日,一旦遇到災年荒年,這些人便成為流民。而南宋的統治者的風險偏好跟其他朝代普遍不一樣,他們不賑濟災民,也不直接殺死流民,也不派什麼欽差大臣或者不管不顧,而是把這些流民全部收編進入軍隊。不僅收編壯丁,而是全家都可以跟隨,真可謂一人當兵全家光榮。這也就是為什麼北宋軍隊常年維持百萬的軍隊,戰鬥力卻極為低下的主要原因了。這一百萬的軍隊,能有20萬是士兵就不錯了。與此同時,宋朝實行兵將分離政策,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打起仗來全亂套,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朝正規軍打不過農民起義軍的原因。這就好比一個pvp戰略遊戲,你卻無法操縱你的單位一樣蛋疼。

扯遠了,咱們再繞回來。說實話,宋朝的田賦在與歷朝歷代比已經算很低的了,但是他有地方找補啊。

我就隨便舉個例子——鹽。 宋朝實行官制官賣法,官員先在沿海地區鹽生產者亭戶那裡按4文錢一斤買鹽,然後運送到內陸,以40文的價格販賣。說實在的,翻十倍也就翻十倍了,但是鹽的質量卻極為低劣。不僅如此,宋朝對於私鹽的管控也是極為嚴厲,甚至有販賣了兩斤私鹽就把人臉上刺字發配的案例。[4]每年有超過十萬人因鹽業法被法律懲處。

然而這還不是最黑的。

宋朝的中國絕大多數地區交通都極為不便利,而官方在這些大山中賣鹽的時候還要加價格,不是加一點,而是成倍地加,賣到了每斤120文到130文的價格,而與此同時,私鹽販子在這裡賣鹽的價格是27文每斤。 別問我為什麼這麼便宜,就這估計都是300%的油水,這麼一對比你就可以想象宋朝的官吏們賺了多少錢了。 宋朝政府毫無疑問要嚴厲打擊這種買賣私鹽的行為,但是這些私鹽販子結成了鹽幫,組建了武裝,與政府執法對抗,而中央也派出軍隊進行掃蕩。最缺德的是什麼,為了挽回派出軍隊的損失,官員們繼續在鹽上加價格,如果我們採信《龜山集》(第20卷)的記載的話,最嚴重的地方,官鹽被賣到了200文到300文左右每斤。 我們現在食鹽1塊錢1斤,在加價後就相當於我們在超市買袋鹽要20塊錢,你能接受嗎?而且別忘了,我們現在的物質水平是宋朝水平的萬倍不止,那時候你要花200文買一斤鹽。

呵呵

僅食鹽一處便與民爭利到如此地步,更別提其他的苛捐雜稅了。

所以說宋朝確實是一個繁榮的朝代,但這繁榮僅限於極少數人。你的蛋糕可以造的很大,但是分給窮人的卻只有上面的一個櫻桃,剩下的都被大饕們一人一口分而食之。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在生死線上徘徊。

起義,對於他們來說,可能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以上—————————————————————————————————— 參考文獻:[1]南宋初福建一帶民眾叛亂及地域社會_李瑾明 [2]宋史第89卷的《地理志5》中記載1102年建州有196566戶人家,每戶人家按5口人計算,即約為100萬人。顯然,其中男性人口約為50萬,再按照20%未成年人口以及20%老年人口比例可以得出,壯年男性約有30萬人。[3]《東京夢華錄》_孟元老 [4]《容齋四筆》第13卷《國初球弊》


洞察天下World


我的看法是:對宋朝滅亡毫不同情。

眾所周知,後周點檢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北宋王朝。

北宋建立後,趙匡胤為了防止別的武將也效仿他黃袍加身,所以就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將武將擁兵自重和藩鎮割據的基礎得以剷除,維護了趙管家的皇位穩固。

但是,北宋為了防止人民起義,將大量的失業農民吸收進軍隊,造成戰鬥力嚴重下降,並且耗費了大量的軍費,同時大力削弱武將的兵權,統兵權和調兵權相互牽制,導致兵將分離,軍隊戰鬥力下降。所以在對遼、西夏、金、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的屢戰屢敗,割地賠款,稱臣納貢 ,為後世嘲笑。

我們就拿幾個宋朝武將的遭遇做例子吧。

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北宋河東汾州西河(即今山西汾陽)人。北宋名將。

因樣貌清秀,為了震懾敵人,狄青在打仗時常戴上猙獰的面具。

他為北宋立下了赫赫戰功,曾討伐西夏、廣西儂智高,後官至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

這是北宋中期第一個武人當人樞密使,因此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強烈嫉妒,對狄青開始了瘋狂的詆譭和汙衊,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諫官多次對狄青發難,稱其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

又有人稱狄青曾在相國寺內身穿黃襖,意圖謀反,結果被誒免去樞密使一職。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狄青以護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名)出判陳州事。

這還沒完,狄青生病,朝廷接連派出使者詢問病情,像是在逼死。最後,狄青在“驚疑終日”中發病去世

岳飛

岳飛(1103年~1142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直到被殺,立下無數戰功。

金軍攻打江南時,岳飛力主抗金,收復建康,討平曹成等賊寇、戚方。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穩固了長江中游地區。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揮師北伐。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但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岳飛班師。

不久,岳飛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岳飛被殺。

劉整

劉整(1211年~1275年),字武仲,金國陝州鳳翔(今陝西省寶雞市)人,曾於金末投靠宋朝、反抗金軍,訓練南宋水師。

北方人劉整以武功不斷獲得獲得升遷,超過南方諸將,引起了呂文德、宋室宿將夏貴、高達、王堅等人所猜忌和嫉恨。

呂文德對劉整的計策一概否定否定,功勞則被隱瞞不發,讓與劉整有矛盾的俞興任四川制置使,用以打擊劉整。

呂文德與俞興勾結,準備誣告迫害劉整。

劉整得知消息後,驚恐不安,派人到臨安 向朝廷上訴。但一向看重他的上級江萬載等都已辭職,投訴無門。

當劉整看到南宋名將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賈似道逼死後,為了活命,只好暗中與蒙古聯絡。

元中統二年(1261年)六月,劉整降元,擊敗討伐的宋軍。

至元四年(1267年)十一月,劉整向忽必烈進言:欲滅南宋,必先取襄陽。這個大戰略直擊南宋的要害。

至元七年(1270年),劉整替元朝打造精良船艦、訓練水師,並與蒙軍徵南大元帥伯顏合力圍攻南宋軍事重鎮襄樊。敲響了南宋滅亡的喪鐘。

至正十年(1273年)正月,元軍攻破樊城,屠之。襄陽呂文煥孤立無援,獻城投降。襄陽之戰宣告結束。南宋滅亡成定局。

劉整入朝建議率領水軍,乘勝追擊,控制長江一線。

至正十一年(1274年),劉整率領元朝水軍大破宋將夏貴所率水軍於大人洲。後病死。


起初,劉整並未打算投降蒙古,而是一心一意替南宋守城,抵禦蒙古。

但經受不住南宋昏君奸臣同僚的嫉妒和迫害,而且無處伸冤。如果他不投降蒙古(元朝),那麼下場就和狄青、岳飛一樣,必死無疑。

劉整看到了狄青和岳飛的下場,對宋朝心灰意冷,為了活命,只好投降蒙古,並訓練蒙古水師,對南宋進行瘋狂的報復。

而南宋,也為自己內部傾軋、嫉賢妒能、殺害忠良而付出了滅亡的代價!


這樣的朝廷,保它幹什麼?


燕趙節度使


宋朝經濟鼎盛之說不符合邏輯!比資本主義還要發達嗎?宋朝經濟鼎盛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宋朝經濟鼎盛為什有丐幫?宋朝的體制決定宋朝不是鼎盛。宋朝的武將地位不高,楊家將,呼家將都有過避難到契丹國的歷史記載。不只是宋朝,唐朝的武將也有過北方避難的歷史記載。特別是宋朝不只是重文輕武那麼簡單,重視文官也是儒家思想體系的管理方式,還是歌舞昇平,沒有有效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策略,老百姓還是文盲沒有建立學校全民提升文化,哪裡來的經濟鼎盛。對武將更加監視和虛弱地位和權利,是宋朝政治腐敗,經濟滑坡,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定國保衛疆土,是怎麼能盛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