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孩謊話連篇,不尊重老人,管教時他又軟硬不吃怎麼辦?

閒看花開靜看花落


我相信撒謊與基因無關,不是那個人出生就自帶撒謊基因的,更何況生活中不撒謊的人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有的是善意的謊言,有的是惡意的。父母不要對孩子因連他們自己都沒有的美德而生氣,撒謊不是缺陷或不道德的。

孩子的撒謊是有原因和動機的,比如說感覺陷入了困境,逃避責備和懲罰,逃避父母或老師的評判,嘮叨,說教,害怕被拒絕,感到了威脅,覺得撒謊可以讓問題更簡單,或是虛榮心在作怪,凡此種種都表明孩子的低自尊水平,想通過撒謊得到提升,引起關注。

預防問題的發生非常關鍵,要幫助孩子相信錯誤是學習的絕佳機會,不要認為犯錯就是壞孩子並掩蓋自己的錯誤;父母對於孩子要做到無條件的愛,溫柔而堅定,孩子覺得承認錯誤不會讓父母失望;對於孩子勇於承認錯誤要表達感謝,謝謝孩子給你說實話;不要操控孩子,並按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他們是自由的個體,有著自我實現的內在需求與衝動,當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通過撒謊去實現。

具體建議來說,首先別再問誘發孩子撒謊的圈套問題,比如你明明知道孩子還沒有打掃房間,卻問:“房間收拾好了嗎?”而是要說:“我注意到你還沒有打掃房間,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有沒有具體行動計劃?”;當孩子撒謊時,你要誠實,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聽上去像個很好的故事,你想象真豐富。”要和孩子一起處理問題,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找出解決方案。

多問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瞭解撒謊背後的真正原因,尊重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不願意告訴你,要尊重他們的隱私,否則又是新一波的撒謊;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騙子,要記住現在什麼樣不代表將來怎麼樣;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出必行,特別要兌現對孩子的承諾;要專注於和孩子建立親密和信任關係。

撒謊導致的糟糕一面可能是把撒謊固化為一種行為模式,孩子被緊緊套在其中,成了保護層,一直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是個體的一生,人生不可能重來,面對這樣的境況,做到上述要求是必須的,父母還要反思自身在養育過程中的問題,明白養育的不足,針對青春期子女的撒謊切記當面揭穿,否則可能帶來更為過分的報復,要彼此尊重,不要諷刺,挖苦,打擊,從各方面瞭解撒謊的原因,並可以在孩子願意的時候跟他談。

可以使用家庭慣例形式(把家裡面要做的事以慣例的形式定下來,遵照就行,沒必要再聽誰的),在家庭會議讓孩子暢所欲言,反思自己的問題與不足,找到解決辦法,對於孩子的想法不要否定,大家共同討論決定最佳方案;家庭的重大計劃和決定孩子都要參與並有一定的決定權,充分發揚家庭民主。


迷茫的園丁


您好:我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有在很多年前的一句話,叫十五歲的男兒奪義子。哪麼現在就從十五歲孩子說起,謊話連篇,不尊重老人,管教時又軟硬不吃。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說明了老人從小對孩子的忽視,放鬆,及教育。所謂的子不孝乃父之過。為什麼要對孩子講監護,所謂的監護,指的就是從小對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為監。護,是對孩子愛護,保護。對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正是少年無知的時候。早在春秋時,就有人問過【老子】這個問題。問的是人與人有什麼不同,老子回答是,沒有什麼不同,但有兩點,一、是教育,二、是環境。對當前這個15歲的孩子。父母現在必須做出對孩子的管理方案。看孩子放了學在哪裡,跟什麼人接觸,跟哪一類孩子一起玩。要詳細觀察,詳細瞭解。要有耐心的從正面教育,引導。如果發現效果不大。可以換一所學校,換一下環境。不可以放縱孩子。所謂的初生牛犢不怕虎。

對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來講,凡事都處於一個渺茫時期。也好比大城市裡的一個轉盤。有正路,也有很多叉路。沒有正確的導向,很可能會誤入歧途,後果將不堪設想。

最後希望做父母的對孩子要盡職盡責,也祝願天下的孩子們能早日成才。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內蒙老石


初中生正好處於青少年成長的第三個叛逆期,他已經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特點,並自作主張用自己的情緒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事情,可以說是個幻想追求自主的探險家,不按常理出牌,公然挑戰父母,自以為是 ,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同時心中對理想父母的設立 ,就是給自己優越、舒適、寬鬆的生活環境,不要干涉自己的自由。稍有不滿就大喊大叫,動不動就拿自殺、離家出走威脅父母, 甚至打罵父母。

這時候父母內心充滿絕望和無助,要麼與孩子妥協,抱希望於他還小,長大就會好了的心理 。要麼針鋒相對,鬧得兩敗俱傷,痛苦不已。

其實造成這樣的局面,作為家長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孩子 ,有人對你事事看不慣,日夜監管 半夜還查看孩子在幹什麼。非打即罵,沒收孩子最喜愛的東西等等,許多強制性措施一一加上,全部重心放在一個人身上,會感覺處處有眼睛盯著,時時有人盯梢,不瘋才怪呢。

於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你不想讓我這樣做,我偏偏要這樣做,你希望我那樣做,我故意不那樣做,也就是對著幹。

分析孩子如此叛逆的心理原因,有以下幾種原因: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許多事情為什麼你們可以(玩手機)我就不能?試探家長的底線,維護自己的尊嚴 ,表達自己的觀點,想受到關注。

此外孩子的生理期正處於旺盛階段,他們渾身充滿活力,而且容易煩躁,脾氣暴躁,加之初中學習課程增加,壓力劇增,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所改變,不在像小學那樣細緻入微,個別輔導。

孩子一時難以適應,自己能夠調整的還好,自控力差,不能自我調適的就會尋找另外的解壓途徑,比如玩手機,出走逃學,與家長對著幹等極端情形。

這種情形下,家長應該以理解、寬容、正確的態度對待正處於叛逆期的初中生,瞭解他們此時的生理特徵,理解他們的行為。換位思考,自己在這個年紀也做過很多傻事錯事,所以多包容他們。

1.與孩子交心談話,真誠的溝通。

家長應該和孩子進行有效真誠耐心的溝通。孩子情緒處於敏感期,很可能形成下意識的保護心理,很多問題都不願意跟家長訴說,這時候家長就需要自己主動找他們,瞭解他們最近的心理狀態,防範於未然,避免他們不必要的問題積壓,造成爆發。

老王的孩子上初二,孩子叛逆很嚴重,有一次情緒激動下,與爸爸針鋒相對,爸爸扇了孩子一個耳光,結果孩子一氣之下奪門而出,而老王也正在氣頭上沒有去追,結果孩子一去沒回頭,如今已經過去五年了,孩子還是杳無音信。老王后悔不已,終日生活在期盼和痛苦中。

2、認真聽取孩子傾訴,家校配合。

當孩子出現過激的行為和表現時,這時候需要家長要和學校老師溝通,記著注意方式方法,求得老師配合,請老師及時疏導,在孩子學習及其他方面給予關心,讓孩子在學校有歸屬感。家長也要了解發生這種行為的原因,找其好好地談談,耐心傾聽和引導,不要動輒以責備的語氣給予嚴厲的批評,這樣孩子會更加激烈的反抗,結果會適得其反。

麗麗初三有早戀現象,媽媽與老師積極聯繫,從沒有正面批評過孩子,只是通過介紹相關故事及其生活中鮮活的事例側面告誡孩子,結果麗麗很快就調整自己的心態,結束了早戀。假如父母告訴老師並公開點名批評,試想想,結果會怎樣?

3、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加表揚。

不要眼光只盯著孩子的缺點,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相信每個叛逆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 肯定有長處,比如講究衛生,有禮貌等等。人人都喜歡被認同,被表揚。孩子雖然表面上對於教師和家長的表揚稱讚滿不在乎,但是內心還是很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同和讚許。

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儘可能多的表揚孩子,少批評他們。可以適當放大孩子的優點,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4、家長收斂自己的脾氣,勇於示弱。

孩子覺得自己成了男子漢,有時候覺得父母的做法幼稚,可笑,甚至不屑一顧。家長不要抱著傳統的觀念不放,認為我是家長,我說了算,不容孩子一丁點不從。這樣不好,滿足一下孩子的虛榮心,自尊心有什麼不好?

比如媽媽可以在晚上散步時請孩子保護自己,爸爸感冒了可以讓孩子給自己出去買點藥,讓孩子自己做一回主,購買一部分家用物品都可以讓孩子的自我心裡得到滿足。這樣一來減少他玩手機的時間,二來讓孩子慢慢成長接觸生活,體會生活的不易。

孩子正處在渴望獨立和迷茫中,一心想著成為小小的大人,另一方面又擺脫不了各種束縛。這時候家長既要給他們適度地空間,同時也需要深切的關愛和陪伴。陪伴和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