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讀書日,作為老師你最喜歡讀什麼書呢?

教育無痕


作為一名教師,從來未曾停止讀書。

一方面要讀與教學相關的書籍,還要掌握與此相關的書籍。

業餘時間也會讀一些其他數目。比如,獲矛盾文學獎的作品,這些作品內容生動,文字優美,語法詞彙準確。能夠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定然都會反應現實生活,都會根植一定的社會背景,讀起來津津有味,總要一口氣讀完才過癮。

有時候也會讀一讀期刊。如《小說月報》,這個期刊選擇的作品多是原創作品,且以名家作品為主。既然可以作為業餘讀物,也可以作為語言文字學專業的資料庫使用。還會讀一讀《讀者》,有很多人物介紹,名人軼事,既可以擴大知識面,也可以作為課堂小故事講給學生。

另外,最近在讀《史記》,是翻譯成現代文的版本,越讀越略精彩。無論是人物事蹟,還是故事敘述都非常精彩。希望有時間的同行可以讀一遍現代文,再讀一遍原著,會收益匪淺。偶爾讀一讀《道德經》或者《大學》這類國學經典,更是收穫滿滿。





職教之旅


好吧,要到讀書日的第二天,4月24日,我才有時間回答昨天的這個提問:“今天讀書日,作為老師,你最喜歡讀什麼書?”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回顧一個熱點新聞那就是:3月份,新東方教育創始人俞敏洪在直播課上,公開批評中小學教師不讀書,批評中小學教師重複教科書上的內容,知識面很窄,已經遠遠沒有能力把學生教好。

俞敏洪的這番言論,一石擊起千重浪,引發了熱議與回應。這裡我且不說此言論正確與否,而想說,有多少人瞭解中小學老師每天究竟有多忙,工作量有多大?每一天究竟有多少時間真正屬於自己?真實情況是:備課、上課、聽課、寫教案、做課件、改作業、開會、寫計劃、寫教學反思、寫教學隨筆、論文、開會、做會議記錄、上各種賽教課、公開課、研討課、值周、外出學習、寫外出學習反饋表、參加學科網絡研修、改卷、做學生思想工作,寫學生談話記錄……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量滿滿當當,老師們還有什麼時間閱讀呢?除非把閱讀當成一種愛好,除非真正的熱愛,否則不是不閱讀而是根本沒有時間閱讀。當然,每天都閱讀的老師還是有的,但每天都深度的老師卻寥寥無幾,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作為一名老師,我的日常其實和所有有升學壓力的老師一樣:瑣碎、繁忙、日復一日……我的閱讀其實也是碎片化的。不過,不完全統計,我每年的閱讀量為500本書右,是深度閱讀的那一種。那麼我是怎樣堅持閱讀的呢?以下,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方式和方法:

1、列下書單,購置一定數量約書籍、雜誌。分別放置在床頭、書桌、辦公桌、車上……隨手可及的地方,保證隨時、隨地、隨處都可以順手拿起就讀,即便隨便翻翻也未嘗不可。總之,書,在我,總是觸手可及的。

2、非紙質書閱讀。下載電子書、定閱公眾號,瀏覽網上文字……這些淺閱讀每天也必不可少,不過,這樣的閱讀我放在不長的休息時間裡,比如:課間、吃飯前、等人時、排隊時……總之,就是不會用完整的一大塊時間去讀這樣的文章和文字。

3、聽書。下載幾個聽書軟件。懶人聽書、蜻蜓FM、企鵝FM……我個人比較喜歡喜馬拉雅。裡面名著、小說、散文、歷史、財經……幾乎應有盡有。一般開車、運動、走路的時間,都是我聽書、閱讀的最佳時間,一天至少也有3小時,充分利用的話,相當於閱讀一本書。

接著,我來說說我最喜歡閱讀的書籍。

1、經典類

我最喜歡讀國學經典書籍,比如:《莊子》、《道德經》、《易經》、《詩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史記》、《古文觀止》………

2、中外名著類

我最喜歡的中外名著有:《紅樓夢》、《獵人筆記》、《飄》、《呼嘯山莊》、《巴黎聖母院》、《簡愛》、莎士比亞戲劇、《聖經》、《理想國》、《蝴蝶夢》、《基督山伯爵》、《魯濱遜飄流記》、《挪威森林》、《飛鳥集》、《且聽風吟》、《生而為人》………

3、言情、武俠、散文類

我最喜歡亦舒、瓊瑤、梁鳳儀、尤今、金庸、古龍、梁羽生、林清玄、三毛、餘秋雨、陳丹燕、安妮寶貝等作家的所有作品。

4、心理學類

我最喜歡的心理學類書籍:《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非暴力溝通》、《只需傾聽》、《愛是一種選擇》、《別做正常的傻瓜》……張德芬系列、素黑系列。

5、自我提升類

我最喜歡看的書有:《如何學習》、《逃避自由》、《斷舍離》、《掃除力》、《時間管理》………

除此之外,名人傳記、專業類、財經類、哲學類、歷史類……都在我喜歡涉獵的範圍之內。總而言之,在我,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我,閱讀是人生一大樂趣,開卷有益,多多益善,閱讀不止,不止閱讀。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我最喜歡明清時期的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