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抵制肖戰”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在上一篇文章裡,有一小節是關於肖戰“227”事件的一些看法。那篇文章本來是寫給成年人看的,但是評論裡不少人談到現在青少年教育的問題,其中一條是這麼說的:

這件事最初讓我覺得很荒唐,而後來的發展更是令人不可思議。我一直認為這根本就不是某個圈子內部的事情,它的影響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深遠。一個團體,一個幾十萬人的團體,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探討如何謀害一個跟他們無怨無仇的無辜公民,竟然還能持續近兩個月?試想一下,那些為了所謂的自由參與到這次網暴事件中的未成年人,我想他們心中的善良之光已經被熄滅了吧,也許接下來的人生都要被暗黑籠罩。那些媒體的信口雌黃和顛來倒去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民眾的信任感,讓人不知道還能相信誰。而那些利用未成年人施暴的組織者們,如果得不到嚴懲,他們有了這次的經驗,下一次還不一定會掀起什麼樣的血雨腥風呢……

我很少上微博,對事件關注也比較少,我原本猜測,這件事最多就是水軍所為,沒有他說的那麼危言聳聽,所以並不怎麼在意。

最近又有了“427大爆炸”,於是我上微博,在新浪微博#抵制劣質藝人肖戰#的話題下,隨機打開幾個博主的主頁,發現大部分都是在2019年以前註冊,所以我水軍的猜測自然也就是錯的了。

經過這些天的瞭解和思考,於是有了下面的文章,如果有不準確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關於“抵制肖戰”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為什麼抵制?

我在新浪微博#抵制劣質藝人肖戰#的話題下看到一篇長文章,就我瞭解的情況,那篇文章有多處事實錯誤,我指出錯誤並提出“為什麼抵制”的疑惑。從回覆中也瞭解到一些抵制者心態。

  • 對於事件全貌瞭解的片面性。比如他們根本沒有看過那幾篇報道,人云亦云的認為“國家認定”的正確性。
  • 肖戰曾經的言論對女性有歧視,而且在此次事件當中的不作為。作為一個偶像藝人“德不配位”。
  • 對於飯圈文化的積怨。大家對飯圈不良文化詬病很久,尤其是飯圈的網絡暴力行為更是積怨頗深,這次事件成為一個導火索。
  • 肖戰的粉絲可以網絡暴力,我憑什麼就不能?
  • 同情弱者。Ao3網站是小眾文化,為了創作自由,即使不合規肖戰的粉絲也不應該舉報。
  • 他們自認為在進行一場偉大的運動,為了抵制資本控制輿論,為了引起更廣泛的關注,抵制肖戰的粉絲力量分散且無法引起轟動效益,所以即便肖戰無辜,也要以他為突破口,用他們的一句話就是“殺雞儆猴”。

就目前的瞭解,這個問題下我只能解讀到這些。或許我會因為了解事實不夠準確全面,解讀不正確。當然也還有一些問題無法證實,就先按下不表。

青少年表達意見主張易受情感因素支配

我上高中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出現。我還記得當時一個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同學,拿著一個平板手機,刷著2G的網,看NBA的文字直播。支持的球隊贏了,自然高興。比賽輸了,跟著其他人罵:“XXX,就是個傻*。”

2G的網速,文字的比賽直播。這就能想象他的高興和憤怒所表達出來對這場比賽的評價有多不專業。

關於肖戰事件當中,我和其他幾個同齡人交流,他們表現出的態度或者漠不關心,有的甚至連肖戰是誰都不知道。這從一個側面也可以反映出,參與此次事件的,無論是“挺肖戰”或者是“反肖戰”,絕大多數應該都是以青少年學生為主。

在《新媒體時代青少年的衝突表達與價值引導》一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在新媒體情境中,網絡意見表達的匿名性、交互性,使個性化、自我表現欲較強的青年群體渴望被關注、被重視的心理比在現實中更易得到滿足,也進一步弱化了部分青少年群體在網絡意見表達過程中的自律能力,嚴重消解著網絡話語表達中的理性意識。”

受限於自身閱歷和經驗,尤其在網絡環境中,虛擬匿名的網絡環境,快餐式的閱讀習慣,青少年往往憑著自己的喜好,不論事件真偽,想當然對事件作出主觀臆斷,不加辨別的對事件作出評價。

關於肖戰“劣質藝人”的幾點看法

在“抵制肖戰”的微博長文章中指出,肖戰是“劣質藝人”。“227”事件以前,我對肖戰的瞭解僅限於《慶餘年》電視劇,所以為了探究明白,我瀏覽了幾個網絡平臺,對於關於他的“劣跡”我有這樣幾點看法。

  • 他還是一個素人的時候,在和朋友的言論裡表現出對女性的不尊重。

每個人都有安全的舒適空間,在面對一個特定的環境和人群時,我們談論的話題會相對的私密。舉個例子:你平時一直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但我看到你對著你從小穿開襠褲長大的朋友說了一句“你他媽的”,然後就認為你道德品質低下。

這個例子中,你朋友對你來說,就是舒適空間,這個空間裡你們討論的話題輕鬆,而且就算彼此說髒話,你們也並不會感覺到互相被冒犯。當你出了這個舒適空間以後,你就會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溫文爾雅才是你的常態,這也牽扯不到他的本質或者說有虛假人格。

還有就是素人的言論應不應該在藝人時期解讀。普通人受關注度低,言論有很大的自由,說話也隨心所欲。當成為藝人以後,再加上年齡增大,我們對自我要求會更高。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難道我們要因為童年時候尿床的行為而感到羞愧?

所以如果是以素人時期和朋友的言論來定性肖戰是“劣跡藝人”,個人感覺有點小題大做。

  • 誘導未成年小學生花錢,是吸血行為

藝人對自己的作品宣傳屬於正常的營業行為,畢竟這也是他們的職業。就像是電影上映前的路演、炒作一樣(當然過分的炒作宣傳還是要抵制)。

除了幾個聊天截圖,和一些微博號的倡議,我並沒有看到肖戰和他的團隊有誘導行為的直接證據。反而是肖戰官方在看到粉絲大量購買時,提醒粉絲理智消費。

如果是粉絲的自發行為,這就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極端的事件,劉德華的粉絲——楊麗娟。

劉德華是劣跡藝人嗎?

  • 是國家定性的“失格藝人”

“失格藝人”是《檢查日報》法辯裡的一篇文章,是關於此事件一個討論的平臺,當時一共有5篇文章刊登,“失格藝人”是其中一篇文章的觀點,其它文章則有不同的意見。現在還說“國家定性”的人要嘛是別有用心,要嘛是蠢的被別人利用而不自知。

再說近期《光明日報》的評論文章,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此次事件而對飯圈不良文化的一種思考和批判,並沒有對肖戰個人的評價。

如果說“國家定性”,ao3網站被封顯然更有合理性。

  •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你爸是殺人犯,你就是殺人犯”或者“你兒子是殺人犯,一定是你教唆他的。”

沒有證據,只是憑著主觀臆測作出這樣的判斷無腦且失智。

  • 肖戰在這次事件中失聲

這次事件擴大,肖戰對於事件失聲是他最大的責任。但這個事件對於肖戰來說,本就是兩難的選擇。這種委屈就像男人面對“媳婦和媽你只能救一個”的窘境。肖戰如果討好抵制他的人,那麼勢必會讓粉絲寒心;如果討好粉絲,勢必又會得罪另一撥人。

肖戰的不作為是這次事件他應該負的最大責任,但因此說他是劣跡藝人,其實還是有些牽強。

  • 沒有作品的藝人

說肖戰沒有作品其實並不準確,就我所知,目前他出演了《陳情令》、《鬥破蒼穹》、《慶餘年》等劇。我只看過《慶餘年》,表演算不上出彩但也不差。

所以準確的說是他的作品和能力無法匹配他現在取得的地位,簡單來說就是“能不配位”(能力的能)。其實也算不上劣跡,謝霆鋒在我們年少的時候都還被說是“面癱”,後來劉亦菲也被說過“花瓶”。

用資本包裝的偶像明星是娛樂圈的一種現象,算不上劣跡。

“專橫和偏執是一切群體的共性”

上面這句話出自《烏合之眾》這本書。《網絡語言對青少年教育的影響研究》一文中介紹:“青少年涉世未深,正處於尋求群體歸屬的心理需求階段,有著融入同輩群體不落伍不被邊緣化的強烈從眾心態。他們缺乏充足的人生歷練和社會經驗、心理及價值觀也不夠成熟,對互聯網上真偽難辨、魚龍混雜的繁雜信息的辨別和評判能力差,尤其是受到一些煽動信息刺激和誘惑的時候,很容易受群體情緒的影響而盲目跟風和附和。”

購買肖戰音樂和“抵制肖戰”活動的青少年們,有很多就是受到群體情緒的影響而盲目的跟風附和。

首先從肖戰的粉絲來講,舉報ao3雖然動機不純,但結果尚值得肯定,但是接下來部分粉絲對反對者的網絡暴力,就是極不理智的行為,甚至擴大到更多人的網絡暴力,則更不可取。

這也不是說“抵制肖戰”的網民就是正義。這個口號在我看來就不正義。喜歡和討厭某個人是個人心理,尤其是討厭心理,一旦上升到號召這個層次,對被討厭的主體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網絡暴力。(如果針對某個公共事件或者意見發起號召,我堅決支持。)

《烏合之眾》中對群體行為有深刻的分析,“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群體行為讓青少年有歸屬感,並容易接受暗示和煽動,從而放大他們的情緒,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群體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異質的群體中間,又會因責任感的徹底消失而強化。意識到肯定不會受處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放縱自己低劣的本能,進而做出一些極端卑劣的事情。

這件事情的雙方不會有贏家,肖戰的粉絲因為他們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偶像抹黑;而抵制肖戰的群體,最後變成了他們曾經討厭的樣子。

即使以後這件事引發的爭論再無人提及,你們也可能因為其他人、其它事,再次群情激奮。我並不反對這樣的情緒表達,只是在表達自己情緒過程當中,你應該有生而為人的善良和道德約束。網絡不是一塊遮羞布,雖然隔著屏幕,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但你要知道自己是誰。

關於“抵制肖戰”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關於“抵制肖戰”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