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十年:終於讀懂通信行業

開通信行業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換了行業之後,慢慢的淡忘了通信的各種艱辛和酸甜苦辣。

前天晚上,突然在夢中回到以前做移動通信(核心網)技術支持的日子,回到了7*12小時工作,每天提著筆記本,沒有一天(包括過年)能很安穩的吃飯,睡覺的日子,回到了之前一年要出差250天以上的日子。

SendRoutingInfo,ProvideRoamingNumber...

IAM,ACM,ANM...

CallingPartingNunber,CalledPartyNumber,NatualofAddress....

Mc,Nc,Nb接口...

PC尋址,GT尋址,直連,LSTP,HSTP轉發...

E163/164,E212,E214...

46000->86139,46001->86130...

信令地址,語音硬件地址,語音邏輯地址...

“到RNC信令中斷了,怎麼辦?”“先看下傳輸是否有問題,如果沒有,重啟模塊試試!”“還是不行”“我連上來看看,你打開log開關!”“信令網關出故障了...”“...先切換到備用模塊!...客戶那裡先不要驚動...”

原來我在通信工作已經十年了,這一切怎能輕易忘懷,這已經深深的刻入了我的骨髓我的基因。

通信人聰明,刻苦,勤奮,奉獻;給予甚多,所求甚少。

正如愛妻告我,“關於通信你還是寫一點吧,以後也能給孩子看看”,於是我便有了寫“通信十年”的想法,把我的一些經驗,回憶,尤其是對這個行業的參悟,分享給各位。

一、行業分析

通信行業,本質上我認為就二類公司:運營商和設備商。運營商國內是移動,電信,聯通;國際上有近百家。設備商目前有5大家,都是全球級別的巨無霸,E,H,A,N,Z;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可以提供從核心網到無線,IP,傳輸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還有一些做計費和信令分析的有一定技術含量。其他的不值一提,如DT,FH,Gen。還有一些小公司比如工程公司,集成公司,勞務外包公司,還有提供諸如DDF架子等低技術含量配件的公司。

終端設備廠商和SP廠商,軟件公司等,我認為更貼近於終端用戶,是消費電子業態,在此不作過多闡述。

通信行業,在國內經歷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網大發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動通信大發展。在這期間,通信行業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家家有電話,人人有手機。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眾心目中樹立了“高技術,高待遇”的觀念。

通信行業對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和周邊同學都覺得通信比其他專業難讀多了。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軟件,還有數據庫,信號系統,無線射頻,模擬技術,數字技術;單數學課就7,8門。工作後也覺得這個行業是挺難,要嚴謹,細心,不能出差錯,又要有毅力和耐心。

通信行業已經從2G,3G進入了4G時代,移動辦公和娛樂的時代已經來臨。幾乎每個人都在享受著通信行業帶來的好處,但是很少有人瞭解其中的艱辛,還有各種XX。

二、通信困局

通信行業外表風光,有佔了“高科技”的光,不少家長都願意送子女去學習。實際上,通信行業在2000年前後的移動通信浪潮的風光過後,就逐步開始走下坡路。高瞻遠矚的H公司任總就曾經提出“冬天來了的口號”,也有一些人後知後覺。

從2005年起,各通信公司的實際薪資平均漲幅就基本上很難跑贏通脹;運營商的兄弟們反映事情越來越多,人和薪資缺不見增加;2007年起,各設備公司就此起彼伏的傳出裁員的新聞(老本吃光了)。不爭的事實是,摩托被谷歌收購,北電被A收購,A,L合併(目前A內部還有很多人提起L就咬牙切齒,認為L拖累了A),西門子和N合併,現在是又退出了;還有很多小公司直接關門大吉。一個行業,在向上發展之時總歸會有不少公司加入;而走下坡路的時候總會有公司退出,可能倒閉,可能合併(抱團取暖?),可能撤出。很顯然,通信行業屬於走下坡路的情況。我一直在分析箇中原因,分析思考。直到離開,我才深入的挖掘出其中的原因。正所謂“不知廬山正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列出我本人總結出和行業內部常見流傳的幾個原因,然後一條條分析。

1)H公司的狼性競爭(不是主要原因)

2)TD的神話變鬼話(重要原因)

3)行業特點(首要原因,會具體分析)

● H公司的狼性競爭

首先我不太認同這個說法。但是行業都在流傳,我在此就談一下。H公司是我崇拜和認同的一家公司,任總是中國少有的受到我尊敬的企業家。H公司曾經多次向我發出邀請加入,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去。但是大家不可否認的是,H公司從一個小型民營企業,做到目前世界銷售額第2(和第1差不了多少),利潤第1的世界領先通信設備企業,並且涉足通信服務,軟件,手機終端等多個領域。

從客觀上講,H公司打破了之前外資企業壟斷的局面,使中國人在世界上揚眉吐氣,其規模和利潤的增長速度舉世矚目。正如“考試成績不好,不能怪同學晚上讀書用功”一樣,不能把整個行業的衰敗與沒落怪罪於H一家公司。而況,H本身盈利狀況良好,只能說其他廠商競爭不過而已。固然,H的員工極其辛苦,也有“非正常XX”,但是無論如何員工有干與不幹的自由。而況,離開通信行業後,發現其他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一點都不亞於通信,勞動強度有很多公司超過了H。

● TD的神話變鬼話

2009年1月7日,中國政府正式向中國移動頒發了TD-SCDMA業務的經營許可,中國移動也已經開始在中國的28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進行TD-SCDMA的二期網絡建設。

3G終於發牌了,這一年不久以後,聯通,電信也相繼拿到了WCDMA和CDMA2000-EVDO的3G牌照。

3G在中國真的運行順暢了嗎?2013年12月,4G牌照(TD-LTE)發佈,很顯然是打了中國3G政策的一個耳光。在3G成本都沒有收回的情況下,這麼快的發放4G牌照,只能說中國的3G政策是完完全全失敗了。至少中移動對TD是失去信心了(轉W就打自己耳光太明顯了,所以美其名曰發展4G)。

TD-SCDMA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如果百度一下,會有很多結果,什麼中國特有知識產權的3G標準啦,什麼智能天線啦,什麼技術領先啦。。。

我們先看速率:

CDMA2000EVDORevA下行3.1M上行1.8M;

WCDMAHSPA下行14.4M上行5.75M,後續還可升級到HSPA+42M下行;

TD-SCDMATD-HSUPA2.8M下行1.6M上行。

TD-SCDMA是最慢的,實際測試結果大家也都可以感受到,聯通>電信>移動。只要看看哪個運營商的3G上網卡賣的好就知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除了套餐贈送,有人會出錢買移動的MIFI上網卡嗎??)

那麼其他呢?智能天線,大家都知道這是扯淡。覆蓋,MyGod。切換?比起W和C差遠了。對同步要求高,技術難度大。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產業鏈的極其不成熟。(即使技術先進,產業鏈不成熟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甚至是致命的缺點)設備商還可以強制命令生產,用戶可沒人陪你玩,這樣終端就少了。所以,蘋果,Nokia(前幾年還是很牛的)都不陪你玩,三星裝模作樣應付一下,出TD的大多是國產廠商和山寨廠商。

作為消費者來說,你願意很沒面子的用一個破爛手機,上著速度慢的所謂“中國知識產權”的網絡嗎?所以,換運營商!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不想換號碼,也不想用2個手機,那就2G網絡先用著唄,打電話發短信反正沒有問題,大不了忍受下慢網速,不用3G。

就這樣,一大批有著充分消費能力的人群,無法享受成熟的WCDMA或者是CDMA2000,只能忍受著龜速的E甚至是G。

要說高層實在有智慧,爭來爭去,最後移動通信運營商整合到3個(為什麼不是4個或者2個?因為3個標準啊)。最好的W給最弱的聯通,C給電信,順便照顧下美國大爺的面子;TD給移動,移動不是“實力雄厚”嘛!

為什麼TD這麼弱的“阿斗”硬要扶上位呢?國家怎麼沒有要求大家的電腦都不用Intel和AMD的CPU,強制要用“龍芯”和“漢芯”呢?(這裡開一個玩笑,漢芯是上海交大的醜聞)

是為了國家安全嗎?不是,這不是“兩彈一星”,不是航母,核潛艇和殲10戰鬥機。

是為了支持創新嗎?不是,TD的核心網信令“兼容”WCDMA,說穿了就是直接抄襲,連一點修改的痕跡都沒有的。(你好歹把IAM換個名字叫IAM-TD啊,SRI改為SRI-Chineseversion啊,直接抄也太偷懶了吧!!)TD的無線性能很差,就算是創新,也是不值得推廣的“創新”。(注:TD-LTE其實和TD-SCDMA關係不大)

是為了規避專利費用嗎?不是,W是歐洲ITU標準,基本沒有專利流氓。而況,目前各大設備商,在ITU都有話語權,沒有廠家會忽視中國這樣大的市場,使用昂貴的專利費用來設置壁壘。

這樣一個技術指標差,產業不成熟,而且各方面反對意見甚多的標準,申請個“專利”也就罷了,為何要硬性攤派倉促上馬呢?

估計高層認為通信業尤其是中移動"家大業大”,玩的起。成功了是“中國知識產權”的偉大勝利(核心網沒有知識產權的嗎?),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就這樣一個草率的,非常不專業的,很多業內精英很早就提出反對聲音的TD上馬的決定,就這樣通過了。

造成的後果:

1)嚴重違反“技術中立”的原則。表明上看只是強制中移動一家使用TD,實際上是強迫中移動的7億用戶使用不成熟的標準,無法享受成熟的3G服務。

2)嚴重違背技術“標準統一,優勝劣汰”的準則。技術標準目前的趨勢是統一,比如互聯網上的TCP/IP協議。2G時代的2個標準GSM和CDMA已經給很多人所詬病,3G時代居然還多了一個標準,還是一個極其不成熟,落後的標準。

3)為了等TD成熟,3G發牌等到2009年。歐洲國家WCDMA已經用了5,6年了。

以上幾點導致了

1)運營商想買W(或C),用戶想用W(或C)但是用不到。中移動網速低信號差所以用的人少;聯通電信網絡可以但是用戶少。由於通信產業鏈的是用戶->運營商->設備商;用戶不買單,因此大家都捱餓。

2)多一套不成熟但是主推的標準對於研發,網優的成本也增加很多。

3)用戶等得黃花菜都涼了。很多依賴於3G的應用也收到很大影響,影響一大片通信周邊產業。

● 行業特點

通信行業之困局,和這個行業的特點很有關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總結下來,主要是,盛極而衰,市場方向和大船難題。

1) 盛極而衰

通信業在90年代的固話浪潮和2000年左右的移動浪潮中曾經非常風光。但是,這幾年風光不再,趨於沉淪,這是每一個行業的必然趨勢,有盛有衰。你們知道80年代初紡織廠工人的工資超過銀行嗎?你們知道80年代末出租車司機個個賺大錢,很多人找空姐當女朋友嗎?

你們知道90年代鋼鐵廠要託關係才能進的去嗎?比起那時的銀行,公務員可是吃香多了。

只是這個盛衰的過程在通信行業表現得比較快,比較明顯罷了。

90年代安裝固定電話,2000年左右的手機潮,由於通信行業對於GDP拉昇和整個社會效率提升幫助很大,因此國家也作了很大的投資,整個行業蒸蒸日上。

有一個老的運營商員工對我說,我94年去裝電話的時候,每天3點以後不出去的。去了用戶家安裝,還要給我敬菸遞酒塞錢,哪像現在,事情難做錢又少!

顯然,上面提到的“好日子”是無法持久的,經濟學原理說明當一個行業存在超額利潤時,就會有其他競爭者湧入瓜分利潤,直到利潤下降到正常水平。

通信行業就像一個富家子弟童年大手大腳慣了,成年後家道中落,一下子不適應了。雪上加霜的時,奢侈的習慣一下子還沒改過來。

更可怕的是,由於整個行業曾經的輝煌以及過於高調,到目前為止社會上不少人還認為通信行業是“暴利”,因此整改,責備,“去壟斷”之聲音不絕,資費是隻降不漲。利潤是什麼,利潤=收入-成本。成本低了,利潤還是保持高位。這就是中移動財報的真相。削減的成本,正是剋扣供應商和基層員工的血汗錢。漂亮的財報,給社會還是造成了“通信油水多”的印象,真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

真應了一句古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開句玩笑話,真該好好學習下電力系統,員工個個月薪上萬,行業虧損要求國家補貼,電費屢屢漲價。“悶聲發大財”遠遠勝過“打腫臉充胖子”啊。

2) 市場方向

客觀的講,整個通信行業這幾年還是進步不少的,在2G->3G->4G,從TDM承載到信令語音IP化;傳輸速度的飛速提升等等。但是,整個行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沒有把握住市場方向。單單有技術指標,用戶是不買單的。比如,蘋果手機的硬件從來就不是最頂級的,但是軟件,生態環境,用戶體驗做的好,功能完善。比如汽車行業,按用途分為家用轎車,SUV,跑車,客車,貨車等也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如果按照四缸,六缸,八缸分,就是純技術派,你造個100缸的汽車用戶就買了嗎?

這和整個通信行業以技術為導向,而不是市場為導向有莫大的關係。歷史已經證明了,很多優秀的技術,如果不符合市場需求,難免失敗的命運。很多好的應用和商務模式,通信業沒有建立起來。設備商賣硬件,賣完就Over了,只能等下一輪國家投資;運營商呢,到頭來淪為管道化,為微信微博一類熱門應用作嫁衣。

另一個原因是,“成本收益逆向定律”,這個詞是我想出來的。具體來說就是,技術的發展會使邊際成本越來越高,而邊際效益越來越低。比如,沒有手機的時代出現第一代模擬網,大家都搶著用還搶不到(除非老百姓實在用不起),據說一個手機好幾萬。模擬轉數字2G(GSM),確實很不錯,信號好耗電省,大家也都爭著用。2G->3G速度進一步提升,但是我如果只是打電話發短信,也可以不用3G。到了4G更是如此,如果我用了W,那麼4G對我來說至少目前可有可無。

舉個更通俗一點的例子,一個人經常要從A地跑到B地,兩地相隔100公里。走著去的話,要3天,整整72小時又特別累。於是乎,他買了第一輛車,一輛二手小破車,時速50公里。單程一下子節省了70個小時!!這筆投資非常划算。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有了錢,買了輛時下的新車,時速100公里。節省了1個小時。再過了幾天,他還想快些,重金買了一輛跑車(法拉利啊),時速200公里,可是這裡只節省了半個小時,維修啊,油費什麼的還賊貴。

這不就是2G-3G-4G的寫照嗎?整個行業走上了拼速度,拼帶寬而沒有良好商務模式的怪圈和歧途。成本越來越高,效益越來越低。

可是有人覺得這還不夠,價格戰才是撒手鐧!語音資費從2000年的0.6元雙向收費慢慢變成了0.1元單向收費(有的資費套餐不是這樣,大致估算吧)下調12倍;如果算上2000年到現在通貨膨脹5倍總有吧,那就是降價到1/60。技術再先進,再降低成本也架不住這麼折騰啊!而況,人工,水電這類成本是隻升不降的。

設備商這下子遭了秧,很多地方交換機5元,10元一線,白送都有(為的是搬遷對手,再換個維護合同);要知道在90年代100元一線,還是美金!數據上網資費的情況和這個差不多。

這樣的價格戰,不能起到良性競爭的作用,只能是加速這個行業的沉淪。毛利如此低甚至是負數,還能有多少淨利潤呢?量已經不會再有大的增加了。

3) 大船難題

通信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公司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大的來說有銷售(包括售前方案),售後(技術支持,工程服務),研發等等;產品線有四大類,核心,無線,傳輸,IP,還有電源等配套設備;運營商有龐大的網絡需要維護。因此,能獨立生存的通信公司,經過數輪合併,各個都是巨無霸。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缺點,機構浮腫,人員冗餘,效率較低,決策鏈長,決策速度慢。就像恐龍一樣,尾巴被咬了要15分鐘才能覺得痛。目前的經濟結構,社會發展日新日益,這樣的狀況已經越來越不適宜新的發展新的方向,但是目前卻也看不到很好的解決方案。

4) 事在人為

這要從通信行業脈衝式的發展說起。通信行業90年代飛速發展,國家也是大力扶植和投資,效益好,機會多。每個通信公司都在拼命招人,通信,計算機的招不到,就找數學,物理,化學,只要是理科或者工科都行。當時的員工如果表現出色,2,3年就能提拔到經理,接下來是高級經理,總監。。。。而2000年後通信行業發展趨緩,2005年後更是沒有太多好的機會。

這樣帶來幾個問題:

1)在行業飛速發展時大量招人,而勞動法的保護使得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又不能輕易裁人,裁老員工的時候成本也很高。比如,一個02年畢業的,和一個98年畢業的人相比,無論如何後者工資都要高很多,哪怕前者能力比後者強很多,業績好很多。由於公司龐大體制複雜,基層領導知道什麼人能幹活哪個人業績好但是沒有足夠的權力讓能人漲薪;高層有權限但是不清楚哪些人能幹哪些人不行,每次調薪都是HR按照年資來排。這樣,有能力的人也變得士氣低落,大家都在混。

2)大家都看到到通信行業“風光”,口口相傳通信行業多麼好的時候,其實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時候大學開始擴招,童鞋們一窩蜂的去學通信專業。可惜就是考上了大學,也至少要4年才能畢業,研究生更長。這時候通信行業雖然人才濟濟,可惜工作崗位已經不多了。即使有幸進了3大運營商或者5大設備商,也沒有好的位置或者好的發展空間。等到2007年以後,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專業,甚至連找工作都成了難題。不管你多麼優秀,行業向下走的時候,很難有用武之地。

像不像供應鏈管理中的鞭梢效應?市場急需某樣產品或者原材料的時候,全面缺貨,加價搶也只能買到劣質產品;等到供應商看到有超額利潤,大規模生產鋪貨的時候,買方已經不再那麼缺貨了,大量的庫存使得供應商只能血本賤賣。

3)龐大官僚的大公司體制,使得來自基層的一些好的想法,意見很難得到具體的落實。屁股決定腦袋,領導一句話,不管對還是錯,都有人拍馬屁,都有人搶著做。由於可跳槽的公司就這麼幾個,行業相對封閉,能人也變得小心謹慎,明哲保身。

三、突出重圍

主要分為以下4部分內容:

1、初出茅廬

經過長時間的冥思和打坐,好不容易,我的思緒回到了大約15年前。

考大學時,我選擇的是某理工類重點大學的通信工程系,那是我們學校的重點專業。本來覺得自己成績不錯,自信滿滿。到了學校一看,我們系的新生充斥著各省狀元,市狀元,幾乎人人都是優異生。

通信工程這個專業總體來講是比較難學的。系主任就說過通信專業,數學是基礎。除了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外,還有好幾門工程數學課,像複變函數,積分變換,數理方程(概率統計之類的還算是容易的)之類;幾乎每一門都是苦澀難懂。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那時候做作業,很多公式是練習本上一行都寫不完的,而且都是上下都有(又是分子,又是分母,分子分母上又有積分,開根號,指數....)。除了數學,英語也同樣重要,通信專業有不少原版的資料,沒有很好的英文基礎是啃不動的。

到了大三學專業課,本以為會輕鬆些,沒想到更難。什麼信號系統,通信原理,模擬電路技術,視頻編碼。。。都是非常搞腦子的東西。什麼奈奎斯特第一準則,什麼包絡信號,那些東西對於沒有學過的人真的就像是天書一樣。很多都淡忘了,我現在還記得比較清楚的有這麼幾個知識點:香農公式,說的是信噪比和最大傳輸速率的關係;傅里葉變換,是把一個信號由時域函數轉換成頻域函數;漢明碼,是一個錯誤校驗碼碼集。。。。像數字通信技術,高頻電路,微波天線之類,雖然也不容易,但是相對還是容易及格些。像C語言之類的課,那是必過科,攢學分用的。

好不容易到了大四,那時候覺得吃了幾年苦還是值得的。到了招聘會,很多大公司的HR見到我們也是客客氣氣,基本上簡歷一投肯定會有面試通知。很多非通信行業的公司,也非常願意招收通信專業的畢業生。

由於不是很喜歡出差,也不想換專業就業,於是我經過並不緊張的面試,輕鬆的進了一家運營商,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

2、血戰到底(上)

大學本科畢業後,我順利的進了一家大型的電信運營商,分配到移動通信核心網機房從事運維工作。剛去的時候覺得公司不錯,高端氣派的大樓,寬敞明亮的機房,樹立著一臺臺以前沒有見過的設備,發出一陣陣設備運行的隆隆聲,但並不十分吵鬧,指示燈有綠有黃有紅,規律性的一閃一閃;顯得很先進。尤其是當領導在機房向我們新員工做入職介紹的時候說到:這個設備是目前最先進的XXXMSC,容量達到XXX萬,支持XX個E1,覆蓋XX廣場;這個設備是HLR,存儲了XX萬用戶數據;這個是XXX數據核心網絡路由器...;我們心裡頓時都心潮澎湃。2000年那時候移動通信,手機之類的可是稀罕玩意啊;學校裡也從來看不到這些設備,何況是世界最領先的電信設備!

不過沒過了多久,這種激動的心情就漸漸淡化了下來,轉化成了無聊。機房班長和副班長似乎從來不教我們具體的技術問題,總是讓我們值班。機房裡面除了班長和副班長技術能力還比較強外,其他人似乎都安於現狀,也不好好學習。由於自己看資料是在是很難看懂,現網設備也絕對不允許你做實驗(查看命令除外),因此我把那份“XXXMSC/VLR操作手冊”和“7號信令簡明版”翻來覆去看了至少十遍,還是不知所云。於是我向公司提出要參加設備商的培訓,以便於儘快掌握工作技能。1個月後我獲得了去S公司參加交換機中級培訓的資格。

培訓後我覺得大有收穫,除了交換機基本操作外,一些常用的7號信令也能看懂了。可是沒想到回來後,班長並沒有安排什麼重要工作給我,對我似乎更冷淡了。由於我平時為人還算謙虛勤快,經理那裡對我印象還可以,慢慢的總算熬到1年後快轉正了。

那時候運營商做事最大的好處是時間多。我報名學習了CCNA,週末上課,晚上抓緊自學。我很快通過了考試,瞭解了TCP/IP協議的基本知識;接下來開始自學CCNP。

為什麼我要學TCP/IP呢?我很早就知道要成立數據班組了,開展對外的數據專網業務,班子搭好了,還缺一個維護組班長。待競聘班長的時候,我憑藉業務能力和剛學到的CCNA,CCNP的知識,面試的技術組工程師基本找不到大毛病,最終打敗了幾個競爭對手,終於有驚無險的晉升到了數據維護組班長。

當上班長以後,我很是興奮了一陣,可是發現情況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維護班組是一個很小的班組,我手底下就2個人,一個老員工G和一個小員工S。這2個人基本上什麼都不懂,G是天天除了上網就是聊天,快四十的老員工我是拿他沒轍。S雖然也懶散,看上去比較聽話,於是我便經常指派小的去做一些工作,我自己也是拼命努力的幹,想做出一些成績出來。可是過了沒多久我就發現,你越是努力,周圍部門就越是對你掣肘。你一個人想要做出成績,周圍人就覺得你搶他們的飯碗。由於我安排的工作量比較多,要求比較細緻。S很不滿意,沒多久我就聽說S在背後對我頗多微詞,還想換部門。終於有一天經理找我談了:“你啊,要注意人際關係,工作做得再好,周圍人意見大也是不行的。”

我仔細想想,也是,在運營商,技術搞不定,一個電話廠商的技術支持就來了,技術練這麼好有什麼用?幹活的人,多做多錯。我就算是謹慎小心,混到個工程師也就算到頭了。

平心而論,我當時去運營商待遇還行,是A類工。後面幾屆運氣就沒那麼好了,只有研究生直接籤A類,本科以下的全部派遣制,然後每年給一定名額轉A。那時候工資4,5千稅後,還有各類補貼,購物卡,補充公積金,年金;過個小康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主要有3點:1.職業生涯看不到任何希望,向上空間打開要等20年,老員工退休。2.學不到技術的精髓,核心技術工作都是請商家來處理,可能也是為了規避責任吧3.這點工資買房結婚是遠遠不夠的。出於這三點考慮,我堅決想跳槽。那時候我有不少同學在設備商,聽下來至少是個做事的地方,待遇也要好一些。當然工作壓力會大,出差多。這些我還是可以接受的。

於是,在工作大約2年半左右的時候,我拿到了新的Offer,遞交了辭職報告。接下來的境遇我確實沒有想到,沒想到辦個離職會這麼艱難。(現在聽說好很多了,走的人多)首先是經理和我談,然後是黨委書記和我談,勸我不要離職。軟磨硬泡的2個多月過去了,快到了合同續簽的時候了。(第一份合同簽了3年)我是堅決不籤合同,總算拿我沒轍了,經理讓我交接好工作就辦離職吧。

於是工作三年後,我來到了第二家公司,一家設備商(現五大之一),從事核心網技術支持工作。

血戰到底(中)

工作3年後,我跳了槽,從運營商來到了某通信設備商;從事二線技術支持。這裡必須得說一下,通信行業由於技術複雜專業性強,因此分工還是非常細的。就拿售後技術部門來講,劃分為一線(常駐客戶機房),二線(相當於全網絡技術專家級別,對於一線工程師提供支持,並負責編寫文檔),三線(研發測試崗位,在某一細分領域是專家;細分領域有多細呢?可能細到某一個人只負責一個硬件或者軟件模塊)。大的專業設備分為4條大產品線:核心網,無線,傳輸,IP;每條大產品線還有N條小產品線,比如核心網分固網,移動G網MSC,移動G網HLR,移動C網MSC,移動C網HLR,移動3G測試網,移動數據通信網,計費等等。可見專業劃分有多細,多複雜了吧。

由於我之前做過GSM核心網,並且對於IP知識也比較瞭解,因此被分動核心網移動軟交換設備小組,也是核心網二線技術支持裡面最大的一個小組。這是核心網中的核心,要連接無線側,HLR,其他MSC,計費,網關,智能網等設備。可以說做過MSC的人可以做核心網電路域的任何設備。什麼是移動軟交換呢?就是從3GPP的WCDMAR4架構開始,把核心網的MSC(移動交換機),分為控制和承載兩部分,分別處理信令(呼叫服務器,CallServer,也叫媒體網關控制器,MediaGatewayController)和承載語音(媒體網關,MediaGateway)。這樣劃分的好處是可以把呼叫控制服務器集中配置便於管理,媒體網關分散配置,節省傳輸資源,並且有利於向語音信令全網IP化過渡。此外,功能的分散劃分也有利於軟件管理和升級。呼叫控制服務器和媒體網關之間用H.248協議通信。此外,由於對外的7號信令不變,因此可以與傳統的交換機無縫兼容。呼叫控制服務器一般使用通用服務器加軟件控制的方式,故稱之為“軟交換”。在當時,這樣的架構和設備是世界先進的,而且可以通過軟件升級的方式同時支持2G和3G。架構的改變帶來的是系統複雜程度的增加。也對技術工程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二線工程師,需要熟練掌握:7號信令,TCP/IP協議,Unix/Linux操作系統命令,SQL數據庫命令和一些其他專用系統命令,還有一大堆設備內部私有信令;此外還需要有較好的溝通能力也文檔歸納能力,英語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很多郵件需要直接和老外溝通。因此剛到新崗位,一下子覺得不太適應,很多東西要學習,壓力挺大。

我一開始是跟著一位老工程師學習;幾個月後,領導見我還比較踏實要求上進,便給了我去國外研發中心培訓的機會。我很興奮,這可是我第一次出國啊!到了某國的研發中心後,我如飢似渴的學習,不懂的就積極求教,水平提升的很快。回國沒多久,我就可以獨擋一面的完成工作了。

2005年以後,大家等3G牌照等得望眼欲穿,但是還總是沒完沒了的TD的測試。但是中移動和聯通還是開始大規模的軟交換招標,為以後3G演進鋪路。其中明確提出必須是滿足R4標準,即控制與承載分離的標準。我們大家都很高興,之前是以測試為主,現在終於要大規模商用了,我們學的知識,我們公司的設備大有用武之地了!

我們每個二線工程師都被派到了全國各地,和當地的一線工程師和外協員工開始規模的網絡建設。由於研發版本一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此外實驗室無法模擬現網的所有情況;因此有些項目必須拿到現網測試。又要測試,又要趕進度,我們在現場無論是一線還是二線工程師;還有研發的工程師基本上每週都沒有休息,天天加班。一般工程建設都有以下幾個步驟:硬件安裝,軟件安裝,調測,局數據導入配置修改,入網測試;話單測試,驗收,割接入現網,然後維護,不斷的升版打補丁等後續工作。中移動對網絡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每個測試項目都有專人驗證,有一個小告警都要求解釋原因;而聯通相對來說就寬鬆些。除了加班外,割接升版等一些重大事宜必須在晚上做,一般23:00開始,到凌晨3點如果不成功還需要倒回;因此在現場體力消耗極大,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睡眠很差。雖然當時我們都20多歲年輕力強,但是也是經常生病;我的老胃病就是那個時候落下的。

血戰到底(下)

2007年,中移動啟動了全網IP化計劃,即語音和信令要由原先的TDM承載改為IP承載。IP承載更靈活,傳輸效率高;但是也存在服務質量(Qos)不佳的問題,需要從協議和現場工程實踐來解決。核心網絡,率先做好迎接3G的準備。由於TD-SCDMA的“兼容性”好,因此核心網對於W和TD都是適用的。中移動也是兩手準備,當然希望還是拿到W的牌照。

平心而論,這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意義,非常有價值的網絡技術演進,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工程上的問題,很多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比如IP承載網地址如何分配,與軟交換設備如何配合;BICC協議和SIGNTRAN的路由拓撲的確定,現場參數配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現場測試數據才能確定最優方案。由於我在前幾次項目中表現出色,因此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我,我擔任了現場的測試組組長;帶領一支團隊來實施中移動試驗網的搭建。這個試驗網要接入現網測試,並且最終要割接入現網承載業務。

由於當時運營商已經大範圍削減了開支,因此設備商賣出去設備的利潤大大縮水。核心網基本上是不賺錢甚至賠錢白送的,依靠無線設備和設備維護賺錢,因此設備商之間競爭非常激烈,成本也壓縮得非常厲害。我一到現場,就覺得時間緊任務急,馬上帶領團隊開展了7*12小時的工作,安裝硬件,調通傳輸,貼調開通IP承載網,然後安裝設備軟件進行測試。每天都固定的有1個小時的時間,通過電話會議和總部研發溝通,討論問題情況,然後定下解決方案。我記得每天打完1個多小時的手機,聽電話一側的耳朵都是滾燙滾燙的。此外,工程上的很多參數,設備都沒有現成的資料,要憑藉經驗探索,通過測試來確定。現在想想還比較自豪,事後我總結出來的很多組網方案和經驗,都彙總到了中移動的新一代IP移動核心網網絡規範書上。

連著幾天不眠不休(我們現場團隊分兩班倒,我作為ProjectTeamLeader基本一直在現場),當我們終於修正了我們設備BICC協議模塊的大部分Bug(我和我的團隊在現場分析信令,找出問題,然後讓研發出補丁,然後再立馬傳到現場下一步測試的模式;來回好幾輪),採用中移動推薦的“前向延遲法"(前向是指主叫向被叫建立承載,延遲是指先codec協商再搭建話路,優選AMR12.2K編碼,與3G無線相同便於TrFO,即端到端免除重新編解碼,備選64KG.711編碼,與TDM編碼兼容)打通了我們公司設備的第一個全IP移動電話,整個現場掌聲雷動,我們總部的領導也發來了郵件表示祝賀!

隨後是“全業務測試”,多達500多個testcase;模擬了現網大部分應用場景,以及緊急情況,包括如設備信令模塊主用故障切換到備用;A承載平面中斷,全部切換到B平面等極端情況。為了抓緊拿到入網證,整個現場團隊和研發一起,連續4個月的衝刺,幾乎沒有一天休息。每個測試項目,我的團隊在現場都要模擬測試一遍,測試通過後,給中移動的代表驗收,並簽字確認。

接著,是和幾個“友商”的聯調,即不同廠家之間設備的互聯互通。其實信令都是3GPP的公開協議,但是不同設備之間參數不同。

最後是割接入網,一開始是少量用戶,接2-3個基站,幾百人測試功能並觀察有無投訴,然後逐漸割接上量。由於設備負荷增加,一些隱藏的問題會不斷暴露出來,我和我的團隊也在現場一一解決。最終,我們的新設備通過了現場的測試,順利拿到了中移動的入網證。

中移動集團總部的技術代表也被我和現場團隊的拼搏精神感動了,幾個月的相處從最初的不信任,苛責,到最後相互理解,大家都成了朋友。通過這個項目,我的技術日臻完善,學到了很多團隊管理的方式方法;但是也落下了一身傷病。

我很奇怪的是,儘管我們技術上都非常努力的在完善,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可是賣出去的設備價格卻越來越便宜,公司利潤卻每況愈下,公司福利越來越少,甚至傳出了要裁員的風聲。

3、戰略轉移(上)

2008年,經濟形勢變差,通信業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由於研發經費的削減和人員的裁撤,研發質量變差,導致現場的故障率居高不下;我們部門的兄弟們一再出差成了“消防隊員”;整天出差加班,處於極其疲憊的狀態;但是我們的待遇,補貼卻每況愈下。到了各地現場,很多銷售向我們大倒苦水,說很多集採的單子價格極低根本不賺錢,但是又不得不籤,否則第二年就別想做。我們部門很多技術骨幹要求轉崗,託各種關係去幹售前支持,項目管理,等等(其實出路也未必好到哪裡去);留下來的人都在苦苦支撐。公司每年的加薪額度卻低得可笑,甚至年終獎都要打折。

那時有一次高中同學聚會,大家聊起各自的工作,生活;我記憶尤新。

A,成績一般,考大學考了個普通學校的金融專業,畢業以後在銀行混,現在已經是個科長了。“金融危機嘛,我們影響還是有一點的,今年年終獎只發了XXX(6位數)”

B,成績一般,在食品行業裡面也做到比較資深了,到處有人挖角,兼職搞搞質量監控和諮詢,日子過得挺滋潤。

C,成績優秀,是我們那時候的尖子人物,去香港讀大學,後來去了投行。“今年金融危機,日子難過些,但是明年應該會好。對了,我剛買了別墅,大家有空來玩,這頓飯我請客。”

D,美術畢業,現在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經理,工資一般,但是平時接接私活,日子無不小補。準備過幾年自己開個小公司。

E,內科醫生。剛畢業幾年窮的要死,今年剛考上主治醫師,現在走上了上升通道。“別看老子現在沒啥錢,等混到四五十歲,那幫老的退休,我當上副主任;看看專家門診,加上藥廠病人孝敬,哪個不是輕輕鬆鬆來錢。我的師傅也就比我大十幾歲,出去上半天課收費就是五位數,今年剛換了寶馬7。”

甚至連當時成績最差又沒什麼能力沒有背景的小Z,讀了個珠寶鑑定的專科,現在在一家鑽石行做鑑定,業餘倒賣些小珠寶,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比較下來,差距太大了!我和同在通信行業的幾個同學都不吭聲。我覺得通信行業乾的最累,飯都吃不好覺都睡不好,卻混的最差。我靠著前幾年出差加班攢的一些辛苦錢,好不不容易付了新房的首付,自己連還信用卡的錢都快沒有了。

我晚上仔細思考著這個行業的前途:

通信行業技術革新太快,2G-3G-4G,接下來還可能有5G。到了4G,我之前花了數年精通的7號信令用基本沒什麼用了;設備升級後,學的那麼多指令也無用武之地了。甚至SIGTRAN,BICC這麼新的技術,4G也不再採用了。很多東西要重新學,當然數年後淘汰也會很快。大概就TCP/IP協議應用的時間會久些。但是由於市場上人才多了,甚至CCIE現在也不那麼值錢了。

通信行業技術封閉,而且分工很細。我學的技術,除了本行業以外,應用場景很少。自己出去做兼職或者講課幾乎不可能。

通信行業目前是“扁平化”管理,我們一大批工程師,要晉升到經理幾乎不可能。經理自己都擔心下崗呢!更何況還有很多人資歷比我高,排在我前面。要轉崗?項目管理組和售前技術都已經人滿為患又沒什麼事做,接下來是裁員的重災區。

通信行業主流公司除了運營商以外,就“五大”設備商,跳槽餘地很小。我如果去的話,工資會漲些,但是很多東西又要從頭做起。自己單幹開公司當然更不可能了。

通信行業工作經常加班熬夜出差,才30歲不到我就感覺有些體力不支了。我倒不是怕吃苦,但是我看不到設備商任何未來的希望。很有可能我到四五十歲幹不動的時候成為下崗工人要去領取失業保險金過活。這個行業有的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可能當年也是懷著同樣的美好的願望進入通信行業)難道我的夢想就是安安穩穩不下崗幹到退休嗎?我和鋼鐵廠的那些老工人有什麼區別?

這裡插一句,中國的聰明人太多了,所以技術人才不值錢!我在國外培訓的時候,認識一個越南運營商的工程師,他其實水平也一般,但是年薪摺合8萬美金,在越南當地屬於“大土豪”。為什麼?因為據他說在他們越南運營商只有他一個人懂7號信令能操作設備,其他幾個運營商都想挖他。為了留住他,他的工資級別和總經理是一樣的。在中國,可能他的水平和在通信行業認真工作5,6年的大學生差不多。

當時學通信,真的就猶如在6000點股票的鼎盛時期,滿倉殺入股市!

怎麼辦?難道真的沒有出路?我真的成了石達開不成?我心情鬱悶,輾轉反撤,好幾天都半夜爬起來看書。我的境地和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的情況多麼的相似!

我接下來好幾個月都在想我的出路。

戰略轉移(中)

我仔細分析了當前形式,主要有兩條出路:

1)還是在通信行業裡做,跳個槽工資會漲一些,依靠我工作7,8年積累下的人脈也可以混的下去,但是行業如此,要有大的發展很難。

2)離開通信行業,去尋找更好的朝陽產業發展。

第一種方法是保守療法,第二種方法是猛藥去頑疾徹底根治!

到底如何選擇呢?通信行業的問題不是幾年可以解決的,在通信行業,我可以苟延殘喘,好一點的說法是左右騰挪,但是無法鳳凰涅槃。我本質上還是傾向於徹底根治,但是如何實施是個大問題。

我仔細思考自己的優勢和缺點(SWOT分析),通信行業培養了我強大的學習能力,深刻的邏輯分析能力,堅韌頑強不怕吃苦的意志,細緻的工作態度,以及一定的人際溝通和團隊管理能力;這些都是我在別的行業可以取得成功的基石;但是主要問題在於換了行業之後,我的缺乏專業技能。因此,我要選擇的必須是一個通用型的專業,年近30的人再去選擇類似於通信,計算機這樣的專用型專業(這些專業是年輕人的領域),學習起來太累了,競爭對手也太強了。

雖然憑藉我的學習能力,現在學個計算機編程還可以也很快可以學會,但是這些行業同樣存在問題,我如果在五年十年後如果還需要轉型怎麼辦?那時候年紀太大了。此外,我已經隱約的意識到,我如果需要向上突破,管理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我已經有了團隊管理的經驗和能力。在我國,任何地方都是領導的薪酬高於專業人員。我需要攻讀一個MBA學位,一方面培養我在管理,財務等方面的理論技能,同時也是走向新工作的敲門磚。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大方向基本確定了,實施上的各個模糊的細節點也慢慢的變得清晰了。遵義會議已經召開,我決定首先要戰略轉移,四渡赤水擺脫追兵!

當時我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在於每週都要加班出差,晚上熬夜,又累得要死,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我要做的第一步是先把我的精力釋放出來。我決定在公司先換一個相對輕鬆的部門,培訓部進入了我的視野。憑藉我的專業技術能力,去做客戶培訓工作輕車熟路;培訓工作也幾乎不需要晚上加班,出差也比較少而且可控;培訓也是一個比較通用性的專業,關鍵是沒有那麼多蝨子般的Bug需要費神費力的去加班熬夜解決!

於是我去競聘培訓部的講師(當時也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對方部門的領導很是認可我的技術和能力以及英語水平,面試時的試講征服了培訓部的面試官,並且當場半小時就解決了實驗機房裡幾個月未能解決的問題。他們正好缺一個技術高手來壓陣啊!很快我就被錄用了。但是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我所在的技術支持部門不肯放人。領導當然不願意放我這個技術骨幹走。於是有開始了漫長的談心,思想工作。此外,領導和同事們也很不理解我要去這樣一個公司裡的邊緣部門(如果跳槽到H,E之類還可以理解)。在和領導溝通無效後,我按照公司規定申請了HR仲裁。當然,我也有我的B計劃,萬一不讓我換崗,而在原部門又幹不下去的話,憑藉我的能力和人脈,我要去H或者E也是有大把機會的。

最後,領導見我的決心不可改變,我也和他達成了一個妥協:他簽字同意我轉崗,我在技術支持部門多留6個月幫助他解決幾個項目的遺留問題並順便培養新人。這樣,問題就解決了,我達到了目的,和我原來部門的領導也沒有弄僵。

第二步,我要考取並攻讀F大學的MBA學位。我剛剛結束原部門的遺留工作,來到新部門開展新的工作,同時還在裝修新房準備結婚。當時也是挺忙的,白天上班,晚上監督裝修到20:00點,然後回來看書,捧起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數學”“邏輯”“英語”,每天看到24:00。這是生死存亡的戰鬥,我絲毫不敢怠慢。要感謝通信生涯,把我培養成一個非常能吃苦的人,而且可以苦中作樂。當然,本科打下的數學基礎,工作中培養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英語水平,以及人際溝通能力,也使得我學起來如魚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全國聯考筆試,面試,我考取了F大學的MBA。

當時我選擇的是在職班,其實全職班更好考一些時間也短,但是我不能沒有工作,我要養家餬口,我還有一大筆房貸要還。

戰略轉移(下)

我開始了一邊上班,一般攻讀F大學在職MBA的半工半讀的生涯。幸好公司培訓部門的工作相對還比較輕鬆,憑藉我之前的技術功底教一些運營商的客戶自然是小菜一碟,甚至我還被評為部門裡的業務尖子。但是一週要3個晚上加2個週末上課,我仍然是覺得非常緊張和疲勞。(當時單位還不知道我在業餘讀MBA)還是要感謝這幾年通信業的生涯,使得我可以咬牙克服各種困難,並且很快從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大學畢業後又一次來到了課堂,這麼多有用的課程和知識,真恨沒有早一點學習。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組織行為學,會計學,財務報表分析,公司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這些都是受用終身的知識啊!!絕對不是像通信行業那些三五年就會淘汰的東西。比如價格彈性,價格競爭曲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定價法,金融衍生產品,管理法......我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在課堂上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著這些知識,回到家又像蜜蜂釀蜜一樣的細細回味,每天晚上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做作業看書。

我一邊刻苦的學習MBA知識,一邊用MBA學到的知識分析通信這個行業。本文中的很多分析,結論就是那個時候得出的。

我比較自豪的是,儘管離開課堂已經很長時間,但是我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比如“會計學”課程,我學完了老師教的內容後,把書本上考試不作要求的內容和習題也仔細看了一遍。在一次和班級同學的辯論和探討中,一位同學(某公司財務總監)甚至誤以為我是學財務出身!

我雖然那時每時每刻不免在心裡有所抱怨命運不公,但是我還是覺得我有很多幸運的地方。比如我考MBA的時候,有好幾個實力不亞於我的同學都落選了,我卻順利過關。在這裡我還要感謝我的愛妻,在我最艱苦的時候,她在生活上和經濟上全力的支持我,支持我選擇的道路。

轉眼間,2年過去了,我的學業還差一篇論文就畢業了,我開始考慮重新找工作的事情了。實話講,這幾年雖然我離開了通信技術第一線,但是仍然會不時接到獵頭的電話,當然都是通信業的職位。有的職位甚至待遇不菲。但是,我堅信大的戰略不能隨便改變。我的戰略轉移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一定要選對行業;我已經不再年輕,我不能再犯路線錯誤了。

具體跳槽的實施,我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半年前就準備了簡歷並且在各大網站上註冊了賬號。在這裡,我個人認為51job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求職網站,各類信息比較全。於是我在51job還註冊了VIP付費賬號。

儘管有心理準備,在求職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雖然學歷很好,但是很多公司覺得我已經年紀比較大了缺乏潛力。我之前曾經想選擇金融行業,但是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顧然金融行業工資較高,但是行業已經過熱就像那時候的通信一樣,求職者競爭太激烈了,我又非科班出身,就算找到一家公司,也是進去從打雜開始,何必呢。通過仔細分析,我覺得諮詢行業比較適合我,薪酬高又能學到東西,而且很容易成為二次跳板。於是把主要求職方向轉為諮詢公司。在幾個月的求職過程中,諮詢公司向我發出的面試邀請不少,我也非常努力的參加了每一次面試;自己也幾乎成了“麵霸”。但是很可惜的有至少3家我心儀的公司,我自認為面試發揮得不錯,通過了二面三面,甚至見到了當地總經理,但是每次錄取機會都離我擦肩而過。當時等待Offer的心情我記憶尤新,從盼望,希望,一直到失望。

有一句古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部費工夫”。正當我為了求職大傷腦筋的時候,一家互聯網公司向我發出了面試邀請,而且是一個管理的職位且與我之前從事的培訓相關(請恕我不能透露得太多)。互聯網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這家公司當時在業內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口碑相對不錯並處於上升期。我馬上百度了這家公司的資料,越來越發現這正是一個好機會!我立馬去參加了面試,由於頭頂著“MBA”的光環,通過HR一面後,上級領導和事業部總經理直接和我進行了面談,結果非常成功。我覺得,這是一家能“做點事情”,有發展潛力的公司;而這家公司和部門也正需要我這樣有理想,能吃苦,求上進,懂管理的人。並且談的工資和我之前的收入相比已經有了顯著的漲幅,雖然不是非常的高。

收到Offer後,我向原公司提出了辭職。這時距我大學畢業整整十年,我在通信行業幹了整整十年!!這十年,把我從一個毛頭小夥子,磨練成了一個職場老鳥;在原公司的最後一天,同事們都向我表示了祝賀。我整理著自己的抽屜和櫃子,整理著馬上要上交的電腦裡面的內容;看到我整整十年蒐集的各類技術資料,文檔;整理得厚厚的筆記手稿,抽屜底層保留著我以前用過的直連網線,交叉網線,RS232線纜轉接頭,E1線纜阻抗變換器,思科Console線,設備板卡跳線,自己焊接的同軸電纜,網線測試儀。。。。我雖然內心堅強但仍然免不了淚流滿面。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個十年?!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的通信十年!

雖然有諸多不捨,雖然有那麼多的留戀,雖然前方還是有那麼多的艱難險阻,我還是決定義無反顧的前進。

4、柳暗花明

我來到了一家新公司,一家互聯網公司。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我也從事的是頗具挑戰性的管理工作,但是憑藉通信人的能力和勤奮,我相信我可以做好。

在我來到這個團隊之前,前一個TeamLeader剛剛離職,很顯然工作開展不太順利,團隊士氣也比較低落。我當時也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很多人對我這個門外漢能否做好工作心存疑慮。但是壓力就是動力。而且還有一點就是起點低反而是好事。我首先花了大量的時間瞭解了業務流程,以及每個團隊成員的優點和缺點,並且親自下到一線從事具體的工作,從而瞭解工作業務上的要點和缺點。因此一開始6個月我幾乎天天加班到晚上8點以後。我對於我自己的要求是,儘管換了行業,我必須自我學習,必須業務過硬,這樣才能有威信有資格做好管理,絕對不做“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

幾個月後,我的努力初見成效;流程理順了,團隊績效提升了;我在團隊裡面樹立了威信,也獲得了上級領導的肯定。

平心而論,每個公司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做領導的必須要有全局觀,思路必須正確;這和我之前的工作確實不太一樣。發揮出團隊的作用,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是做領導的要點。團隊業績好,上級領導自然認為團隊管理者的功勞最大。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事情做好,然後爭取資源,並且最大化利用資源。慢慢的,我團隊的人手增加了,負責的事務也越來越寬泛了。平心而論,新公司這個行業的工作節奏是非常快的,(雖然通信行業很忙,但是節奏並不是很快)。這裡要求的是革新和變化,每個月,甚至每週都在變化,每個人的思維都很活躍,我需要的是最大程度的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同時又要做整體規劃,使得整個團隊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並且能夠相互配合。我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變自己的思路使之能夠適應新的形勢。

這裡必須和大家分享一個PIE理論,即Performance,Image,Exposure.首先要做出業績,然後要展現良好正向的職業形象(比如著裝,談吐,發言等等),最後也要合理的把自己展示出來(我以前認識的大多數技術人員都是比較悶的);這樣個人能夠被組織和管理層知悉和認可;團隊也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支持。此外,每個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如果一個團隊能夠證明自己的工作可以盈利(或者很直接的能夠支持別的部門盈利),那麼這個團隊自然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團隊領導也會得到更多的重視!

行業太重要了!在通信行業我有種感覺就是個人再努力,我也改變不了什麼,只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機器裡面的一顆螺絲釘,甚至是螺絲釘上的一個原子。到了新公司,首先是職權大了;責任重了,其次是整個行業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態勢;這個大趨勢對於個人的職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裡,二十多歲的高級經理,三十出頭的總監比比皆是,朝陽產業裡面個人成功的機會要大得多得多!!

來到新公司已經2年多了,我所在的事業部人數擴大了幾乎3倍;我也晉升了2級到了經理級別。團隊擴大到了十幾個人,明年我也將面臨更加重要的任務。在管理路線上,我已經制訂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學習計劃,除了溫習之前受訓的團隊管理課程並在實踐中應用外,我還計劃自學心理學。

我似乎隱約回想起電影大決戰裡面的臺詞“內戰剛剛打了兩年。。。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力量對比懸殊的距離大大縮小了。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因勢利導,把軍事攻勢引向就地殲滅敵人重兵集團的戰略決戰。。。。”雖然前面還充滿了艱難險阻,還有重重困難,但是前進的道路已經在我面前!我要繼續發揚通信人聰明刻苦勤奮頑強的精神,在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瑾以此文獻給還在通信行業奮戰或者曾經在通信行業奮戰的同志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