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國家文明的差異,註定了疫情的處置方式和結果的不同!

以下文章來源於敦眾文化 ,作者南師著述摘錄


南師:國家文明的差異,註定了疫情的處置方式和結果的不同!


南師:國家文明的差異,註定了疫情的處置方式和結果的不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面對突發的疫情,行動速度之快,力度之強,令全世界瞠目結舌。國家為人民服務,人民服從國家大局。西方國家可能永遠也理解不了,因為沒有中華文明的厚重積澱。


孟子 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南師 亦說:西方的社會福利觀念跟我們中國這個福惠觀念來比較,相差兩千年之久,具體的名詞提出來,中國至少比西方還早一百多年。

南師:國家文明的差異,註定了疫情的處置方式和結果的不同!

自古重視社會福惠


其實,我們現在提到社會福利,那是二十世紀初期西方文化所產生的。記得小的時候,我在唸書,人家問:你想學什麼?我說想學社會福利。在幾十年前,這是最新的一門學問。現在書讀多了,再回轉來看,我們中國人早就有了。清朝初年有一部書,是地方官必須要讀的,叫《福惠全書》,就是社會福利方面的。


嚴格地講起來,西方的福利觀念,仍然是工商業時代的思想;而中國的福惠觀念,比福利就好多了。先拿觀念來講,福惠當然也包括了福利,但是其中有一種愛,像佛家的佈施,儘量施出去的味道。這個問題討論起來又很多了,西方的社會福利觀念,跟我們中國這個福惠觀念來比較,相差兩千年之久,具體的名詞提出來,中國至少比西方還早一百多年。所以文化的比較,必須要多讀書,才能夠了解。


《孟子與離婁》(東方出版社)


以民為貴的政治思想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的這一政治哲學原則,有三個層次,剛才簡要提出,現在繼續研究:第一,“民為貴”。“貴”的意義,在這裡是“重要”,人民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好比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孟子在後面有所解釋。孫中山先生所主張的三民主義思想,便和這個原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像現在外國的元首來訪問臺灣,就要到圓山忠烈祠獻花敬禮,忠烈祠則代替了過去帝制時代的社稷壇與帝王的宗廟。在帝王時代,外國的元首或使臣來訪,除了晉謁國家的元首外,還要拜宗廟,因為是家天下。例如宋朝的皇帝姓趙,那麼宋朝的宗廟,則供奉著趙家已故的祖先。社稷則同樣是象徵性的。

換句話,社稷的觀念是宗法社會精神的民族主義,代表國家的觀念,一個國家之所以成立,有三個條件:人民、土地、政權。


《孟子與盡心篇》(東方出版社)


兼濟天下的道德修養


子貢說假使一個人廣泛地博施濟眾,要為整個人類謀福利事業,照現代話來說,團體、社會、政府做的公益事業就叫社會福利。中國古代有沒有社會福利思想?假使有研究社會問題的,這個問題要注意,在中國歷史文化裡,好像找不出社會福利問題的記載,事實上有沒有呢?有!社會思想早有了,社會福利思想也早有了,過去都偏重在個人做,以個人立場,做社會福利事情,這是中國人的道德修養。


告訴人,有錢做做好事,修橋鋪路,再不然夏天在路上擺一些茶缸。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過。每到夏季,家裡忙得很,天天都要燒茶,大鍋大鍋的燒,多少裡一桶,放在那裡,不要錢的涼茶,大家儘管喝。

很多人家都這樣做的,這些都是社會福利。中國過去的社會當然是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由個人做社會工作,做社會福利,認為這是一種道德,所謂陰功積德。現代的思想,社會的福利工作,已經由政府、由社團做。時代不同,工業時代與農業時代,是兩個時代,思想也不一樣。


《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南師:國家文明的差異,註定了疫情的處置方式和結果的不同!


為天下負責的政治原則


有些美國學者來討論中國文化,我常常告訴他們要注意,一個政治學、一個軍事學都是無法作結論的。古今中外的政治無論帝王政治、民主政治、專制政治、各種各樣的政治,都被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玩過。究竟是哪一個政治體制好?哪一個政治體制絕對的對?誰敢下這個結論?當然有人下,那就是書生——書呆子。在理論上亂下結論可以,在事實上無法下結論。我說,你們現代西方文化的民主,都以美國式民主作代表,與法國式、德國式的又不同。依我的看法,你們現在美國式的民主,是真正的專制,是資本家在專制,是假民主,真專制。


但如果真懂了中國過去的帝王制度——先不必談秦漢以前,就說秦漢以後的帝王,真正好的皇帝是很難當的,如唐太宗、宋太祖這些好的皇帝真難當,常常在御前開會時,遇到一些公正的宰相,把皇帝的命令擋回去,或是“留中不發”,還有些大臣“面折廷諍”,當面跟皇帝頂起來,因為他希望自己對歷史有交代。

我們在歷史記載上常常看到這樣的大臣或御史,明日準備上朝廷諍,先一夜在家思安排好後事,棺材都買好,告訴家人屆時如不回來,就去收屍,寧可犧牲生命,也要對歷史負責。皇帝碰到這樣的大臣,也只好依他們的意見。所以我說真正研究中國過去的專制政治,是假專制,真民主。


《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崇尚和平的文化精神


我現在對你們重新提出中國儒家孔子一系的《大學》,對照歷代歷史的現實演變來講,是要大家明白,我們的國家幾千年來,是仁義博厚,恪守寬容忍讓,希望天下人類,真能達到和平共存的世界,既沒有侵佔其他國家的利益,更沒有壓迫其他民族的野心,同時也沒有自認為是天下第一的狂心。我們具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負重的文化根基,也絕不甘願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壓迫,雖然在極度的艱苦危難中,也必然自強奮發,終於做到以德化人,以禮讓相安為志。


總之,這次講述《大學》一書,引論比較龐雜,其中的原因,主要的是以三千年的中國文化來印證中國歷史的發展,說明內聖(明)和外王(用)之道,也就是孟子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道。它是做人之學的重要綱領,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好一個人之所以為人,以及如何齊家之道;至於治國、平大下不過是聖人的餘事,內聖(明)的發揮而已。我希望通過這次原本《大學》的講述,還它本來的面目,也希望中國人瞭解本國的文化精神,開拓未來要走的道路,並正告一些存有成見、偏見,或居心叵測的外國人士,能夠知道中國文化的精神,以及我們的民族性。如果能夠有助於這個地球上各國家、各民族的互相瞭解,減少誤解,而互相交流融會,促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繁榮,這正是這次講述原本《大學》,也是我數十年來所禱祝的心願。


《原本大學微言》(東方出版社)


南師:國家文明的差異,註定了疫情的處置方式和結果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