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慈禧讚賞 比京劇四大名旦還狠 就是沒人知道他是淮安人

作者:淮安軍子

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家鄉,是偉人故里,還是久負盛名的運河之都、名人輩出的文脈之地、聞名遐邇的美食之鄉。這裡孕育了千古名將韓信,漢賦大家枚乘、枚皋,小說大家吳承恩,還有京劇“通天教主”王瑤卿。

他被慈禧讚賞 比京劇四大名旦還狠 就是沒人知道他是淮安人


那麼王瑤卿“通天教主”的名號又是怎麼來的呢?

(通天教主,本是中國神話中的道教之神,是眾仙之祖鴻鈞老祖三大徒弟之一,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師弟。通天教主天賦悟性極高,又是鴻鈞老祖的小徒弟,因此最受師傅寵愛。出師後掌管截教,所設的法脈道場享有“諸神禮拜,萬仙來朝”的美譽,他最為聖明的地方就是“有教無類”,主張一切生靈皆可聽道,希望一切想修煉者都能有所成就。)

當年也是因為王瑤卿同樣尊崇“有教無類”的精神,他的門生也是太多、太雜,這“通天教主”的名號也就成為當時玩笑似的戲稱了。他在臺上從來不踩蹺,所扮演的人物都有股英雄氣概,不是忸忸怩怩的,像穆桂英,樊梨花、荀灌娘、何玉鳳等。他揣摩清廷貴族婦女的生活更有獨到之處,情態舉止像極了,連旗人看了都點頭。他肚囊寬綽,敢於突破舊規,革新創造.從來不為哪家哪派所拘束。

他被慈禧讚賞 比京劇四大名旦還狠 就是沒人知道他是淮安人


隨著“徽班進京”的熱潮,王瑤卿的父親跟隨徽班來到京城,去宮裡演出。一次演出之前,王瑤卿的父親病了,這可急壞了戲班子。就在這時候年僅十三歲的王瑤卿站了出來。 這一張嘴,慈禧老太后就高興了,當時就賞。這一唱,王瑤卿就被留在宮中唱戲了。 十三歲登臺,開始梨園生涯,這是王老先生一生傳奇的起始點。 王譚合作,梨園湯武。在梨園行當裡,男旦並不少見,但是在舞臺上和老生、武生比起來充其量就是個配角。王瑤卿的出現,打破了配角的制度,把旦角唱到了一個無人能比的境界。

他被慈禧讚賞 比京劇四大名旦還狠 就是沒人知道他是淮安人


王瑤卿享有盛名以後,突破了京劇界多年來的陳規舊念。把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點融匯起來,創出“花衫”這一行當。 王瑤卿先生這一步邁出,便是開啟了京劇旦角的新天地。 然後 課徒授藝,成就名旦。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這個稱號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但你們知道嗎?如果沒有王瑤卿,就沒有這四大名旦。 那時候,這四位都已小有名氣,但稱其為四大名旦還為之過早。於是就來拜訪王瑤卿了,王老先生當時居住在大柵欄兒大馬神廟衚衕28號,現在更名為了培英衚衕20號。王老先生因材施教,因其各自的特點:梅蘭芳的“像”、尚小云的“棒”、程硯秋的“唱”、荀慧生的“浪”,四位經過王先生的點播,加上自身努力,終成了這名傳千秋的四大名旦。

他被慈禧讚賞 比京劇四大名旦還狠 就是沒人知道他是淮安人

四大名旦以外的“一花(筱翠花)一草(芙蓉草)”、四小名旦中的“一文(張君秋)一武(宋德珠)”,都是京劇史上大師級的人物,也都與當年王大師精心培育、因材施教密切相關。京昆界其他行當的大師和名家們,如“四大須(鬚)生”中的言菊朋、馬連良、譚富英,花臉郝派創始人郝壽臣,小生行當的各派創始人姜妙香、俞振飛、葉盛蘭等,在當年也都經常登門請教,“古瑁軒”成為眾人們取經的“聖地”。經常上門交好的還有劇作家、書畫家、古玩鑑賞家們等等。

他被慈禧讚賞 比京劇四大名旦還狠 就是沒人知道他是淮安人

這時的“通天教主”也就不僅僅是對“有教無類”的尊敬,更有對他能夠培養出高級人才的肯定了,他所教授的徒弟們都登上了京劇發展的最高峰而“通天”了,他還不是名副其實的“通天”。新中國成立後,王瑤卿接任了中國戲曲學校校長職務。以熾烈的熱情,充沛的精力,投入了新的戲曲教育事業。一切事宜都事必親躬。在辛勤的汗水澆灌下,培養了成百上千的藝術之花,可謂"桃李滿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