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爬上樹,摘一把桑葚,揉進嘴裡,吃到滿手滿嘴都是黑紫色,是不少人兒時的回憶,勾起濃濃鄉愁。位於義烏義亭鎮的張家村,有人把這種鄉愁做成了產業。

今天(4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張家村種植基地。一眼望去,80畝桑葚綿延一片,清香四溢。“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紫紅誘人的桑葚,經過雨水的滋潤,夾在綠葉間很是搶眼。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看著枝頭黑亮的桑果,農戶們高興之餘,也有些發愁:鮮果爛得比賣得快,這些桑葚來不及摘就落地了,如何是好?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義亭鎮張家村有1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桑樹,上市期可向市場源源不斷提供新鮮桑葚。“7年前,村裡的張榮球最先種植桑樹,拉到隔壁村等地銷售,十分暢銷。”村支書張雪梅說,後來,村子裡種植桑樹的人家越來越多,平均一戶人家就有一畝桑葚地。如今,村裡共種植桑樹80多畝,平均每畝收益萬餘元。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由於種植時間久、品種優,張家村的桑葚漸漸有了名氣,不少市民一到桑葚成熟時,就會攜親帶友到這裡採摘鮮果。“去年五一,村裡來了不少採桑葚的市民。”桑葚種植戶張巧君說,儘管如此,桑葚的銷售速度還是趕不上採摘的速度。“這幾天,天氣忽冷忽熱,過幾天又要降溫,這些桑葚還來不及摘就要被風吹落地。”張巧君雖然略顯無奈,但語氣並不沮喪。她的身後,放著新摘的8框紫黑大個的桑葚。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拿去吃!我們都是不用農藥的,好吃得很!”交談中,張巧君熱情地招呼大家吃桑葚,很是淳樸大方。“我得把這些桑葚送去三溪堂,他們等著製作桑葚膏呢。”話音剛落,張巧君便將桑葚裝上車,向城裡駛去。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這些年,為了拓寬桑葚的銷路,張家村一直在摸索新的出路。2017年起,在村兩委的努力下,三溪堂等一些中醫藥館開始向張家村大批採購桑葚,製作成桑葚膏。“和鮮果銷售相比,膏方的利潤不算高,但是由於延長了銷售期,所以市場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張雪梅說,順著這個思路,她還鼓勵農戶自己研製桑葚酒、桑葚饅頭等拿到周邊去賣,市場反響也不錯。

桑葚節、桑葚酒、桑葚饅頭……義烏這個村做大“鄉愁”產業

這兩天,村裡還忙著籌劃搭建大棚,“等到明年,這些桑葚就能引種到大棚裡,到時候,後面山頭還要開闢一條遊步道,讓來採摘的市民有更多遊玩的地方。”對於未來的規劃,張雪梅充滿期待:“明年,我們還要大規模舉辦桑葚節,拓展更多桑葚衍生品,由單純的種植延伸到‘生態採摘’及配套深加工,助推張家村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品牌。”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