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在北京過月薪一萬的生活還是在三四線城市過四五千的生活?

其實這背後是階層固化的問題。不僅僅是所謂月薪多少,而是看你在當地什麼樣的階層,以及有什麼樣的資源和背景,做出合適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隨大流。

北京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城市,也是一個滿是挑戰、需要忍受磨難的城市。

在北京,有一次開車帶一個師弟,他現在已經身價過億,但是一路上,我們聊的,是當年(其實就是幾年前)的不容易,沒有錢,一個人走在北京的街頭,那種困頓,雖然輕描淡寫,像講故事一樣,但是背後得有多少心酸。家庭都普普通通,吃的下那份苦,自己夠聰明,才有收穫,這很公平。

不只是北京。有一次我在深圳,和一些小工廠的老闆聊,大家閒聊的時候,講的故事都有一個共性,例如,我有一個老鄉,以前騎著自行車,到處推銷他們得產品,當年特別不容易,吃進了苦,現在開著一輛賓利,那輛走街串巷的自行車,大概可以掛在家裡做紀念吧。每個人都會覺得,我也可能會有這樣的可能性,或者說,那個人很厲害,能成功。

北京,深圳,還有其他的一線城市,有一個特點,就是機會足夠的多。你未必會成功,未必會做的很好,但是,你有這個機會。有天花板,但區間足夠大,你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或者更深入的說,一線城市的階級固化,還沒有那麼嚴重,社會的上升通道,仍然比較通暢。當然有錢有勢的家庭很多,但是機會更多,總是有希望的。

相對來說,小城市的階級固化要更重一些。如果你的家庭背景好、掌握的資源多,就能夠過更好的生活,而如果底子不夠,想要往上走,也沒那麼容易。

在歷史大潮前,作為個體的人們,都是被推著走的。當年改革開放的那一波紅利,讓很多人,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的人們,只要膽子大、聰明、能吃苦,就有機會跑到前面。相信很多人以前都有一些認識的人、有那麼一兩個朋友、同事、親戚,可能沒文化沒背景,但是倒貨的倒貨,做房地產包工頭的,開礦挖煤做工廠的,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完成了原始積累。而今天呢?今天在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人們,想要完成同樣的積累,要難的多。而相對來說,因為經濟的活力,一線城市的機會要更多。

可能性是什麼?不僅僅是經濟和物質意義上的成功,還有世間繁華,有精神的滿足,等等。大城市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吸引人的便利,一旦你身在其中,習慣了,再到另一種狀態中,會挺難適應。

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本身就在相對固化的階層的上游,其實也挺好,生活應該會比較愜意,特別事不用經歷那種困頓和磨難。人生能夠讓自己開心和滿意,讓自己家人快樂,就很不錯。

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在下游,沒有積累,又有能力,其實出來拼一拼也未嘗不可,因為相對更固化的階層,在三四線城市可能就沒那麼多機會。

所以,不同城市,都各有各的好,選擇什麼樣的城市,也要看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嚮往,以及自己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社會資源等等,無所謂對錯,得看是否合

你願意在北京過月薪一萬的生活還是在三四線城市過四五千的生活?

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