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是如何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劉宋代晉

晉恭帝元熙二年六月壬戌(420年7月5日),傅亮暗示司馬德文禪讓帝位給劉裕,並將禪讓詔書的草稿上呈,要他抄寫。司馬德文欣然接受,執筆抄寫,並說:“桓玄篡位那時,晉室已經失去天下了,又因劉公延長了國祚,至今已將近二十年了;今日作這種事,是心甘情願的。”兩日後,司馬德文退居琅邪王府,百官向晉帝告別,東晉至此滅亡。劉裕於四日後即位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東晉為何而亡。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世家大族與皇室共掌天下

一、東晉的掌權者並非皇帝,而是世家大族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由於南遷後的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所以朝廷基本由世族大家所把持,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以及其後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而世家大族中,有南遷而來的王、謝、袁、蕭等僑姓,也有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等吳地大族。最初,東晉全靠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置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做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私人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由於僑姓世族擠佔吳姓世族的利益,在朝堂上也多方打壓,使得世族之間在政治及經濟上的衝突不斷。加上世族對寒族歧視、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畸形政治生態。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孫恩盧循起義

二、東晉後期爆發的孫恩、盧循起義嚴重動搖其統治

東晉末年所爆發的孫盧起義,從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爆發,一直持續到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才宣告平定,持續時間長達11年。變亂造成的影響一是導致東晉直屬三吳地區發生大饑荒,致使當地人口損失過半,士族門閥位於此地的莊園也被戰火毀壞;二是自謝琰戰死後,東晉門閥子弟再沒有出現掌兵之人,加上莊園被毀,使門閥士族的整體實力大為削弱;三是變亂的產生同樣是時勢造英雄的時刻,劉裕就藉著這次變亂成功發跡。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晉安帝

三、司馬家二次誕生痴傻皇帝

東晉傳到晉安帝時,沒想到司馬家出現了第二個痴傻皇帝,晉書記載:“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意思是,安帝沒開竅,從小到大連話都不會說,就連冬夏的區別都認不出來,因此朝廷的權力實際上完全由當朝大臣掌握,沒有一道詔旨,一個行動是出自安帝自己的本意。這個情況基本上比晉惠帝還嚴重,不知司馬家是不是真的被司馬懿提前預支了智商。

四、宗室的腐敗與貪婪

晉安帝時,東晉朝堂上掌權的依次是宗室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這父子二人,一個酗酒,一個貪財,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寵幸奸佞小人,以致朝政昏聵,四方變亂,最終死於桓玄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