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院長訪談錄|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身為排頭兵,就得打硬仗

“這次戰‘疫’大考中,在‘規定動作’之外,我們還完成了一道‘附加題’。”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口中的“附加題”是指,對伊朗包機回國人員開展的相關診療工作。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蘭大一院派出多位管理、技術雙過硬的專家,與各部門密切配合,已於日前圓滿完成任務。

戰疫院長訪談錄|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身為排頭兵,就得打硬仗

護好甘肅、馳援武漢、守好國門是該院此次抗疫行動的“三部曲”。作為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省級定點醫院之一,蘭大一院在此次甘肅抗疫行動中扮演了“多面手”的角色,用李汛的話說:“我們是那個衝鋒打仗的人,也是那個排兵佈陣的人。”

心繫大局,不惜一切代價

疫情發生後,甘肅省迅速成立了醫療救治組、重症醫學救治組、小兒患者救治組、感控組和中西醫結合診治小組,指導全省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除中西醫結合診療組之外,其他小組皆由蘭大一院專家領銜。

“這樣的安排,並不出人意料。”李汛表示,該院在是全省唯一擁有傳染病科的省級綜合醫院,併為甘肅培養了多位傳染病學專家。同時,該院於2009年被確定為首批“全國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哨點監測”省級定點醫院。

在指導患者救治的同時,該院還承擔起甘肅省針對新冠肺炎的培訓工作。“國家先後推出了7版新冠肺炎診療指南,每更新一版,我院專家就緊急對全省相關醫護人員進行解讀、培訓,確保全省掌握到位。”李汛介紹,在該院專家的提議下,甘肅規定,新冠肺炎病例須由3位專家共同確診,診療方案由3位專家共同制定,是否達到出院標準也由3位專家共同審定,從而大幅度提升了患者診療的準確率。

戰疫院長訪談錄|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身為排頭兵,就得打硬仗

“去年12月初,我們就對武漢疫情密切關注,召開了多次專項部署會議。”李汛表示,這為疫情全面暴發後,醫院的從容應對贏得了時間。警報拉響後,該院在極短時間內就完成了隔離病房、發熱門診、留觀點、工作人員隔離區的建設改造任務,發熱門診於1月22日開始接收患者。1月底,為了應對患者人數的進一步增長,該院僅用時12天,就將西站院區整體改造為標準的新冠肺炎專門救治點。

此外,該院還對同為省級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的蘭州市肺科醫院先後派出2個診療組進行馳援。在瞭解到肺科醫院一名危重患者病情告急後,該院緊急派出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並攜帶設備進駐。同時,該院於去年建成的5G國際MDT(多學科診療)遠程示教系統也派上了大用場。通過該系統,專家對基層醫院的新冠肺炎診療開展了多次可視化指導。

“這次疫情中,我院的呼吸和重症專家一部分馳援武漢,一部分援助其他醫院,留在本院的很少。但全國一盤棋,為了抗疫整體大局,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李汛表示。

科研解決戰“疫”難題

此次疫情阻擊戰中,李汛還有一個“頭銜”——全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組組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李汛認為,“我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還很有限,前期沒有太多的經驗可循,這更需要運用科研這一有力武器,去解決一些難題。”在他的帶領下,蘭大一院和甘肅省科技廳在短短10天內,凝練出針對疫情的立體診療科研體系,涵蓋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特徵、快速診斷技術、中醫藥協同治療、防控體系構建和感控指南建立、消毒和醫療廢物處理等方面,並細化為33個子項目。

以抗病毒顆粒和噴劑為例,這些科技創新成果作為該院援鄂醫療隊員的“行裝”被帶到武漢,分享給了其他地區的隊員,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疫情之前,我院已著手開展中成藥抗病毒方面的研究,疫情為研究‘提了速’。2月中旬,這些藥就開始批量生產了,在我省疫情防控定點醫院使用,用於疫情輔助治療。”李汛表示。

戰疫院長訪談錄|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身為排頭兵,就得打硬仗

1月31日,該院的研究課題《2019-nCoV確診病例CT特徵》在國際放射學頂級期刊《Radiology》在線發表,同時該成果被納入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中的湖北診療方案。據李汛介紹,該院呼吸內科主任、甘肅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嶽紅梅牽頭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及輸入性病例與繼發性病例的比較》,老年病三科主任包海榮團隊牽頭的《新冠肺炎分層治療模式》,以及針對兒童新冠肺炎診療、新冠肺炎預後生物學標記物研究等科研項目,均取得了重大進展。

“必將一生難忘”

“每一批援鄂隊員都是院長親自送行、迎接,他與大家都是以同事、老師、大師兄和家長的口吻在交流。”蘭大一院宣傳部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以同事和家長的視角,李汛講述了很多讓他“必將一生難忘”的事。

護士黃玉霞原計劃春節期間結婚,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將婚期延後,毫不猶豫地奔赴一線。神經內科護士長閆柏靈隨甘肅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進駐武漢市優撫醫院後湖院區,被任命為總護士長。從最初的建章立制、組織協調,到對各類型患者進行護理,她承擔了極大的責任和壓力。曾參加過抗擊非典疫情的呼吸病學權威專家劉曉菊教授,此次以56歲的年齡擔任甘肅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帶領甘肅省人數最多的一支醫療隊奔赴武漢抗疫一線。還有呼吸科的濮家源醫師,作為第一梯隊成員率先進駐一線工作,在隔離休整之後,再度請纓奔赴一線……

戰疫院長訪談錄|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身為排頭兵,就得打硬仗

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無論年資高低,李汛能準確叫出每位抗疫一線工作者的名字,能講出他們的故事。為了讓一線醫務人員沒有後顧之憂,醫院對其家庭進行關懷慰問,併為援鄂醫療隊員整理好“豐厚”的行裝,時常通過5G視頻系統,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連續3個月的奮戰,帶給李汛諸多思考。“此次疫情暴露了我國整體防控體系的不足,且應對疫情的感控、檢測專家都比較匱乏。”他已向甘肅省提議,作為蘭州大學的附屬醫院,可依託該院傳染科和師資力量,在該院建立應對疫情專業人才基地。


文:健康報記者 劉立夏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