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往今來都只“傳玉不傳金”呢?

黃金和玉石常常被放在同一個天枰上來衡量,它們既都是資產,又都是硬通貨,到底誰更重要些,古往今來都沒有人能夠掰扯清楚。

所以,勞動人民最終還是相信:亂世藏金盛世藏玉,兩者各有千秋。縱使黃金和玉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不相上下,可論起傳承來,從古至今似乎更偏向“傳玉不傳金”,這究竟是為何呢?


為何古往今來都只“傳玉不傳金”呢?


為何不傳金?

我們且先來說說黃金吧。

1、首先在古代,佩戴黃金並沒有什麼門檻,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商戶人家,只要有錢都可以佩戴。它僅僅就是一種財富的象徵,所攜帶的特有屬性就是有錢,無關內涵無關文化。

然而還是在古代,許多文人雅士或者達官顯貴認為,“錢財乃身外之物”,又“視錢財如糞土”,可見黃金雖好,可還是被輕看了許多。

所以,古人會厚玉石而薄黃金,還是有跡可循的。

2、說完古代,我們再說說現代。

若是亂世,黃金肯定最值錢,易保存、受認可、隨時隨地可以換錢,價值擺在那兒。什麼書畫、墨寶未必能像黃金一樣換饅頭。

但黃金在盛世就比較雞肋。這個玉麒不是有意要貶低它,其在正常時期價值穩定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要想升值,只能等著被人為炒高,然後有下一個人用比你當初入手時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上買走,從而賺到差價。

傳玉又有何高明?

中國傳玉的文化得益於我國是一個人文情懷濃厚且悠久的國家,“玉德”中包含了才智與情懷,是很多國家都不具備的獨特的文化底蘊。

而玉和黃金又顯然不同,它是有靈魂有信仰的,所以它對中國人來說,不僅僅只是表層的物質財富,還有深刻的精神內涵。

1、這一點,在古代士族子弟間表現特別明顯。大興之家,方可藏玉,往往佩玉的人,都是非富即貴的大家族,有底蘊有家風。

所以傳玉不僅僅只是傳遞財富,也是傳遞一個家族的信仰。說得具體一點,家裡的老人把玉石傳給子子孫孫,或是為了時刻警醒後代,不論貧窮或是富有,發達還是落魄,都不要忘記做一個像是玉石一樣的人,有品德有修養,潔身自好,正直善良。

黃金則沒有這樣的力量,它蒼白了許多,沒有寓意沒有希冀,更像是一種追求財富的慾望。

可見,祖先給後輩傳承玉石,而非黃金,答案不言而喻。

2、而且,除了精神上的高明之外,玉石的財富表現力也並不可小覷。單從增值角度來講,黃金或許比不上名貴的玉石。

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黃金價位透明,市場浮動,可賺可賠,一目瞭然。而玉石由於其稀缺性和唯一性,價位一旦漲上去後很難回落,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高。

所以啊,傳玉也是傳福。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都寄於一方美玉,保後代一生平安,福源綿長。

玉麒說

收藏界有一句話叫"窮買金,富玩表,貴藏玉",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心願,購買和收藏不同的東西,但真正的大興之家,都是藏玉傳玉的。

瓷器、玉器、字畫和除錢幣外的雜項費用800元/件;錢幣300元/件。若對本公司的鑑定結果有疑問的客戶,可出具國家文物鑑定試點單位鑑定評審的書面報告證明本公司鑑定確有失誤,本公司將雙倍返還該藏品所交的鑑定評審費用。本公司坐場專家鑑定評審後,藏品如符合參加拍賣的標準,客戶可與本公司簽訂委託拍賣協議。拍賣前本公司不收取任何費用,藏品成交後本公司需收取藏品成交價10%的佣金並代扣3%的稅費。如參加大型拍賣會的藏品成交後本公司需額外收取客戶1500元/件的圖錄費,未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