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一個自卑的人,比一個狂妄的人還要更加糟糕。

一個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到他生活中本來不是他的機會;而一個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於他的機會。

——俞敏洪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自卑感是一個普遍的心理課題。生活中,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有過自卑的感覺。

比如,在某個時刻你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被人認可,不夠優秀、深深的無力感等等。

如果處理不好,自卑感會對我們的成長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它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為了避免被人嘲笑,不敢去嘗試,結果失去了很多原本屬於我們的機會。

對自卑感有著深入研究的學者,當屬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他提出一個鼓舞人心的見解——人人都有自卑感,我們可以藉由努力超越自卑感,實現有意義的人生。

阿德勒創建了個體心理學,被後世稱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他與佛洛依德 、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成為心理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大師之一。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阿德勒的著作裡,最出名的就是這本《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我很早就看過, 但之前並沒什麼感覺。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重新翻起,突然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阿德勒想要表達的意思。

在本文中,我會利用阿德勒哲學中的三個核心概念,自卑感、優越感、人生意義,以及三者的內在關係,讓讀者快速從整體上把握阿德勒人生哲學的魅力。

下面就個人的理解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精髓。

一、自卑與自卑情結

首先我們來看書名中就有的一個概念——自卑感。

說直白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會在內心深處擔憂自己不夠好,別人不喜歡自己,自己的能力不夠, 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意義等等。

概括來說,就是擔心懷疑自己不夠好,對自己沒有信心。

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感每個人都有。

不僅僅是那些看起來信心不足的人有自卑感,那些看起來很自信,或者自負的人,本質上也是有強烈的自卑感,所以他們才需要虛張聲勢,處處表現的比別人強。

比如個子矮的人會抬頭挺胸,而窮人總會裝作有錢、有點權利就要耀武揚威,本質上都是內心缺乏自我價值的認可 。

如果一個人內心的沒有自卑感,對自己有的足夠的信心,那麼他的表現反而應該是非常平和,不卑不亢。因為他不恐懼什麼,也不需要證明什麼。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自卑感像任何一種情緒一樣,它的作用有兩面性:

一方面,正常的自卑感,它可以成為我們進步成長的動力,因為我們想要克服自卑感,因此我們學習,進步,工作,變得卓越和優秀;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自卑感過於強烈,會阻礙我們個體的發展,甚至成為一種心理障礙,影響我們的正常的生活。

由此我們引出阿德勒心理學中另一個關鍵的概念——“自卑情結”。

什麼是自卑情結?

簡單說就是因為自卑感而放棄進步,自卑感成了放棄努力的一種藉口。

當遭遇的挫折和問題太大,超出我們的能力,讓我們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時, 我們就會失去去解決問題的意願, 因此而引發強烈自卑感, 就會發展為自卑情結。

自卑情結的來源有很多, 先天基因、家庭成員、父母關係、成長環境、個人經歷等,每個方面的挫折和痛苦,都可能產生來自卑情結,影響個人的發展。

很多人因為身體殘疾,生活悲觀消極;有些人因為童年的痛苦,終身無法擺脫童年的陰影;因為社交受挫,而將自己封閉起來等等。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阿德勒認為,自卑情結需要且可以治療 。過去的經歷雖然重要,但它已經成為過去,並不決定我們的未來。

和佛洛依德關注過去不同,阿德勒更關注未來。

佛洛依德關心的是“你從哪裡來?”

阿德勒則關心”你到哪裡去?”

阿德勒認為,人生髮展的的關鍵在於未來,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承擔起自己改變的責任。

阿德勒自己本人的成長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阿德勒從小就體弱多病,差點因為肺炎死掉。因為得過佝僂病,所以個子很矮,運動能力也差,而且出過兩次車禍。從小學習成績也不好。整個人很自卑。

但阿德勒沒有放棄,他努力學習,從班上倒數變成了尖子生。

因為小時候總生病,所以他決定當醫生,最後考上了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博士,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功逆襲。

我們沉迷於過去的痛苦,只是因為我們習慣於舒適區,哪怕那個舒適區並不舒適。

我們因為不願意面對改變的困難和未知,而一味的逃避。

改變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承擔起自我人生責任的勇氣。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二、優越感

阿德勒心理學中另外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優越感。

我們生來都有自卑感,甚至自卑情結,但這是一種不好的感覺,因此我們會想盡辦法來克服和消除它。

我們需要的是另外一種感覺——優越感 。

優越感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需求,是和自卑感相對的一種體驗。

現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更加貼切形象的稱呼——自戀

自戀,顧名思義,就是喜歡自己,就是我們感覺自己很好,自己才是最棒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的價值,讓他人也認可我們的自戀,讓他人也喜歡我,我們從小就開始了各種努力。

從小我們需要做個好孩子獲得家長的認可;我們需要做一個好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走向社會要成為一個好員工,得到老闆的讚許;我們需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得到社會的讚許。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不同的社會,不同的人,價值尺度和手段不同,我們發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追求優越感的動機卻一直未變。

在一個崇尚武力的社會我們努力變得強壯,在一個崇尚智慧的社會,我們努力證明自己的知識,在現代商品社會,我們則證明自己的富有。

我們買名牌包包、買豪車、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這些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證明,我們自己是優秀的,我們是有價值的,我們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歡。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追求優越感無所謂好壞,關鍵在於採取方法,正確的路徑會讓我們成長和進步。

產品大神喬布斯,出生就被親生父母棄養。雖然養父母很愛他,但喬布斯在內心深處,一直有一種自己不夠好而被遺棄的感覺, 這種陰影驅使他想要努力證明自己, 因此喬布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最完美。

喬布斯也因此做出了很多偉大的傑出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喬布斯自己也實現了自我的超越。

而如果採取錯誤的途徑,則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幸和問題。

比如我們要通過叛逆和反抗來獲得自由感;通過打壓、指責別人彰顯力量;或者不擇手段取得成就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即使獲得暫時的優越感,依然不得安心,更談不上幸福。

通過追求優越感來超越自卑感,是人類一種普遍行為,但能否實現真正的超越,關鍵在於採取的途徑和方式。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三、確立人生意義,實現超越

人人都在努力超越自卑,追求優越。

如何實現真正的超越?

阿德勒認為只有賦予人生正確的意義,才能實現真正的超越。

生命的意義如同一個人生故事的腳本,決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

同時人生的意義也是我們的一個認知框架,在這個框架裡,我們來體驗和解釋生活中發生事情,賦予事情不同的意義,以此決定我們的態度和行為,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 。

何為生命真正的意義呢?

阿德勒說 :“生命意義意味著其對社會整體有所貢獻。”

阿德勒認為, 經過千百年的人類歷史的發展,真正有價值的生命在於奉獻,這個道理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

回顧歷史上,那些流傳千古、被人銘記在心的人們,無一不是為他人,為了社會,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的人,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滿足了私慾而永垂不朽的。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阿德勒認為只有通過和他人展開有效的協作, 為他人和整個社會做出貢獻,才能實現真正的超越。

我們人生中職業、人際交往、愛情婚姻這三大領域,都是如此。

為什麼戀愛讓人感覺到幸福?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處於熱戀中的你,眼裡和心裡只有對方,你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你變得勇敢,變得幽默,變得有創意和想象力。

只有當一個人為了其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突破自我的界限,一個人才能真正的克服困難,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馬雲在達摩研究院的一段演講中說:“想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你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你必須解決偉大的問題。

問題解決的越大,你獲得的收益就越大。 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組織,如果你創造的東西不能去解決社會問題,你是不可能做久的 。”

馬雲雖然是在談起商業,但其中的道理,卻和阿德勒所談的人生哲學如出一轍。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結語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的核心觀點可以概括為: 每個人都可以憑努力改變自己人生,過上有意義的人生。

具體來說,阿德勒在書中講了三個核心觀點:

第一、自卑感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人人都有,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心理障礙。

第二、為了克服自卑感,人們發展出不同的手段來追求優越感。

第三,追求優越感的方向就是決定了人生的方向,真正的生命意義是為他人和社會做貢獻。

自卑感產生動力,優越感是目的,而服務他人則是途徑,這三個因素環環相扣,構成了阿德勒人生哲學核心思想。

這本書使我們明白,自卑感人人都有,我們可以藉由自己的努力實現超越。

我們必須承擔起自己人生的重任,鼓起改變自己的勇氣, 我們終將實現真正的超越,過上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