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老祖宗三句名言,句句精華!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老祖宗三句名言,句句精華!

中國文化的多樣性讓西方驚歎不已,無論是詩詞歌賦琴棋書還是風土人情都充滿著無比絢爛的東方古韻。而這些璀璨的文化無不包涵著古人的處事哲學,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人生經驗。而“禮儀”無疑是我們最為自豪的文化之一,而這不僅僅介於人與人的稱呼與招呼,它幾乎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禮品則是禮儀文化的在外體現,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乃至於國家外交,我們都崇尚贈送含有深厚意蘊的禮物以表心意,以作留戀。然而對禮品的挑選可謂是煞費苦心,因為禮品不光要有意蘊,還有很多禁忌,古人曾總結了在人生三個重要時候送禮尤其要注意,那就是“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隨著現在社會進步開放多了,但這些禮物送錯了不光會貽笑大方,還有可能彼此心生間隙。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老祖宗三句名言,句句精華!

先說第一個“喜不送傘”,喜則很好理解,就是喜事的意思。喜事是人生一大快事,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人生第一個重要得一刻,一生也就一次。鄰里鄉親,親朋好友,賓客如雲。大家有的隨份子,有的送禮物,那份喜氣洋洋的氛圍溢於言表。大家都會對新人致以最真誠最深切的祝福,無不希望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貴子。而這種場合自然有很多忌諱,傘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漢字有個諧音概念,也經常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傘”的諧音就是“散”了,這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我們只是想圖個順心舒心。喜事雙方風雨同舟最終走到一起,送傘無疑會讓人想到分散,肯定會讓人非常的不快。而當我們設身處地的話,便能充分體會。所以在親朋好友喜事的時候,送禮還是要講究一下,實在不知道送什麼,那就隨一個份子吧。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老祖宗三句名言,句句精華!

而“壽不送煙”也是因為“煙”和“咽”同音,有了前文的敘述,這裡就非常好理解了。一般我們因為年齡不大所以都是自稱過生日,而壽一般都是高齡老人,稱之為大壽。隨著年齡的增長便能愈發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暫,也愈發的想長壽一些。而過大壽正是這一願景的最好體現,如果在人家期盼長壽的時候送煙,壽星肯定心裡不舒服。這同樣無關封建迷信,只是圖個心裡舒坦而已。所以在老人做壽時切記不要送煙,別人也不會收,反而會傷和氣。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老祖宗三句名言,句句精華!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喪不補禮”沒有諧音又作何解釋?這裡就不是諧音的問題了,這是古時候的習俗流傳至今。現在大家各奔東西,有的時候鄰里鄉親出喪事應當送點禮品以示哀悼,然而有時候有事耽擱忘記了,後面在補上也是一番好意,但在主人眼中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喪事都是讓人悲痛的,都是不願過多提及的,通常只有喪事當天會收禮,這也是主人即便悲痛也領了大夥節哀的心意。但事後再補無疑是舊事重提了,自然是很不禮貌的了。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補禮”,老祖宗三句名言,句句精華!

很多人現在不屑於繁文縟節,無可厚非這是因為時代的進步人們思想越來越開放。但我們作為禮儀之邦,不應該將我們的民族內涵置之不理,誠然古人很多觀念有侷限性,但精闢的為人處世哲學還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的。就好比上面說的這三樣,即便現在已然非常前衛,但遇上這些事如果貿然送傘送煙補禮的話,我想還是有很多人會選擇拒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