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公佈。其中一組數據引發關注:在0至8週歲兒童家庭中,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讀書的習慣。世界讀書日前夕,記者在株洲街頭的採訪,也基本印證了這一數據。不少家長通過堅持親子共讀,讓孩子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 慣。
數據
七成家庭有親子共讀習慣
記者梳理上述報告公佈的數據發現,2019年我國0至8週歲兒 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 70.0%,較 2018 年的 68.7%增加了1.3個百分點。
管女士每天都會和孩子共同閱讀 記者 戴凜 攝
上週末,記者在神農城廣場採訪了60位年輕家長,其中保持親 子共讀習慣的家庭有45人,約佔73%,基本與上述統計結果一致。
“平時外出旅遊,我們也會帶著幾本書出門。”市民管女士有2 個孩子,老大5歲,老二3歲。管女士說,以前自己也總是喜歡玩手 機,但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在孩子面前儘量不拿手機,到 了親子共讀時間則堅決不用手機,“所以很慶幸,孩子現在一點也 不迷戀電子產品。”
疑惑
買了書,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看?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兒童類書籍是市場中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不少家長不惜花費很多錢幫孩子購買圖書繪本。但也有一些家長 表示,購買的大量書籍,因為得不到孩子的喜歡而成為家裡的擺設。
“買了書,但他不看也沒辦法。”家長何先生的兒子去年剛上小 學,他疑惑地說道,書是買了很多,但是孩子看得少。記者發現,何先生雖然陪著孩子在書店挑選書籍,但是自己卻一直在忙著看手機。
“買了書孩子卻不願意看,多半還是因為家長花在親子共讀上 的時間太少。”小學教師李佳認為。
聲音
王亞(教育工作者、作家)
孩子識字以後也需要親子共讀
“閱讀就是一種見識,家長的陪伴不可或缺。”王亞表示,閱讀 習慣應從小培養,而且需要父母做好示範。三年級之前,小朋友的 閱讀可以繪本為主,之後可以開始閱讀兒童文學、科學、人文類的書籍。
王亞認為,可能有的家長確實很忙,但是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 的“碎片時間”。比如低齡兒童,可以在孩子睡前陪同閱讀,哪怕讀 15分鐘也是好的。如果孩子在閱讀時你無法陪伴,那也絕不要讓 孩子看到你在玩手機。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識字後就不必親子共讀,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王亞說,只有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才能更瞭解孩子喜歡 哪一類書籍,關注到孩子的成長和心理變化。在買書時,也不會買 一堆孩子不喜歡的書籍,造成閒置。
另外,從近年來高中教學和高考的發展趨勢來看,對學生的閱 讀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早期培養閱讀習慣,對孩子日後學習 也有很大的幫助。
彭小英(市二中附小校長)
愛閱讀的孩子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
“要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親子共讀。”彭小英 說,閱讀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 教學中就能明顯發現,愛閱讀的孩子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語 言表達能力更好。而親子共讀又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一環,因 此,每年假期,學校都會佈置“親子共讀一本書”的作業。在開學典 禮上,還會讓孩子和家長們用情景劇的形式,來演繹假期裡閱讀書 籍的內容。
上學期,校園“鄧湘子文學院”揭牌成立。學校將在湖湘本土 知名作家的引領下,在活動課程的實踐中,深入推進書香校園建 設,也希望家長們更加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並共同參與進來。
何焰(鑽石貝貝幼兒園園長)
孩子能聽懂語言時就可培養閱讀習慣
親子共讀,不必等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再起步,其實孩子在聽懂 語言時就可以培養閱讀習慣。家長可以拿著書籍讀給孩子聽,形 成家長伴讀的氛圍。
目前,我園開設了圖書漂流活動,就是讓孩子拿出自己的書籍 推薦給其他孩子,每個接力的孩子帶回閱讀後,再和大家講述故事 梗概、分享心得,這都需要有家長的陪伴和指導才能完成。這個過 程,既培養了孩子閱讀的習慣,又加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來源:株洲晚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