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詩如見人——“揚州八怪”鄭板橋

見詩如見人——“揚州八怪”鄭板橋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被人稱為“揚州八怪“之一,說他怪,其實就是稱讚他的才學卓爾不群,特立獨行。而他的詩詞受歡迎程度,不亞於他的畫,請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得到文人的傳頌和群眾的喜愛,人們喜歡的就是這株堅韌不拔的巖竹,鐵骨錚錚,卓爾不群。而這不正是鄭板橋人格氣骨的凝結嗎?

見詩如見人——“揚州八怪”鄭板橋

鄭板橋還有一首贊蘭花的詩: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在艱苦環境裡頑強生長、孤芳自賞的蘭花,正是淡泊名利、獨立特行的鄭板橋人格情操的折射。

見詩如見人——“揚州八怪”鄭板橋

兩首詩其實就已經將鄭板橋的人格特徵表述的很清晰了,也難怪人們對他的喜愛。在古代,文人的志向多是考取個功名,報效國家,流芳百世。而像鄭板橋這樣”不走尋常路“的文人,還是很少見的,就是把他放到更加提倡個性的現如今,依然還會是個怪人!有多怪?請看:

《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我想,作為一個在古代文化圈裡混的人,敢於寫這樣的詩詞,真是抱著不想“混”的決心了吧?

見詩如見人——“揚州八怪”鄭板橋

鄭板橋還是一個不忘老師栽培,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鄭板橋少年時隨師學藝,由於他聰慧好學,很得老師的喜愛。一次,鄭板橋跟隨老師到野外散步,走到一座小橋上,忽見橋下水波上漂浮著一具少女的屍體。看樣子,不過十五、六歲。如此青春年少,怎麼會落水淹死呢?大約是小女子過橋時不小心被風吹落的吧。人是死了,她的三魂六魄大約已經隨著那波翻浪轉而去了。師生倆嘆息了一會,舉步下橋。老師深有感觸地吟詩道:

二八女多嬌,風吹落小橋。

三魂隨浪轉,六魄泛波濤。

鄭板橋聽了老師的詩,覺得這裡有同題,他就向老師請教:“老師,您怎麼知道這女子是十六羅?又怎麼知道是被風吹下橋的?她的三魂六隨浪轉專,泛波海,又何以得知?一連串的問題,老師被問得瞠目結舌,一時答不上話來。隔了一會他問鄭板橋:“那麼照你的意思,這詩該如何改呢?”鄭板橋早已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說“老師,這是不是改成:

推家女多嬌?何故落小橋?

青絲隨浪轉,粉面泛波濤。

老師聽完鄭板橋改的詩,連聲稱讚:“改得好!改得好!學生大有長進,我真為你高興。這真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

由於老師的辛勤培育,鄭板橋學問大有進步。成名之後,鄭板橋曾作一首題畫的《詠竹詩》雲: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此詩寓意深長,富於理趣,形象地表述了新竹和老幹的關係,暗指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揭示出後來者居上,年輕的會超過年老的基本規律。但是,後起之秀必須依靠前輩的扶持,唯其如此,方能秀色參天,亭亭玉立。詩中表達了鄭板橋對老師栽培之思的感激。

見詩如見人——“揚州八怪”鄭板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