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曾用"菊与刀"来形容日本这个矛盾的国家,他极度暴力,又极度温柔,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明明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却总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国家。日本是个崇尚死亡的国家,犯错的武士,以切腹自尽为荣,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国家可以像他们一样,真正做到视死如归途。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代表着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明明黩武好战的日本人,却偏偏对死亡充满敬意,这种奇特的价值观,造就了《入殓师》这部电影独有的安静美感。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电影《入殓师》

入殓师的日文叫"纳棺师",顾名思义,就是替人纳棺的职业。入殓师起源于日本,后来进入中国。

电影中,男主公司的社长是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帮助死亡的人安心走上旅程。"

他们将死亡称为"走上旅程",就像他们是个旅行社,很奇妙地称呼。这部讲诉死亡的电影,用最安静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消逝。这个被人忌讳的职业,却正是他们,帮助死者告别世界,踏入最后的旅程。

被束缚在梦想里的人

小林大悟本是个乐团的大提琴手,在东京拥有一份高雅而体面的工作,同乡们皆以他为奋斗榜样。可乐团突然解散,梦想与现实之间,大悟选择了后者。卖了那把尚未还完贷款的大提琴,告别繁华的都市,与妻子逃回老家,重新再活一次。

"本以为这是我人生的重要抉择,没想到卖了琴,反而轻松了,一直被它束缚着,现在终于解放了。我一直追逐的梦想,也许从来就不曾存在。"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电影《入殓师》

大悟真的有那么热爱音乐吗?不见得吧。只是从小就学习大提琴,慢慢习惯了它的存在,这份工作他即不排斥也不热爱,像大多数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一样,只是为了强加给人生一个目标,便草率地将之称为梦想。我们常常被困在一个叫做梦想的枷锁里,误以为那就是我们想要拥有的人生,可当某一天梦想突然破碎了,反而一阵轻松,当你挣脱了那个枷锁,才发现人生终于不再只有一种选择。

生活中有太多贩卖焦虑的骗子,他告诉你,你的人生只有奋斗一条路可以选,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但我要说的是,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是吗?洒脱就是,可以为一件事奋斗到死,也可以随时脱身。太多时候,我们只是被自己困在了枷锁里。

回到老家后,大悟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高薪的旅游业招聘广告,满心欢喜的前去面试,才发现遇到了虚假宣传,那是一家殡葬馆。很有原则的大悟,在社长的高薪利诱下,顺利成为了一名入殓师。

有时面对生活,需要学会妥协。

<code>

"只要钱到位,啥姿势都会"

——尼古拉斯赵四斯基。/<code>

被世俗忌讳的人

死亡是人生永远躲不过的话题,却也是被世人所忌讳的话题。在惧怕死亡的社会里,每天与死亡打交道的入殓师注定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

33岁的入殓师司丽霞来自中国山西省,因为职业性质常被社会误解。10年来,她已为一万多名逝者整理遗容。虽然司丽霞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但社会却对她的职业充满偏见和不理解:不愿与她握手,不愿与她交友,不愿让她参加婚寿喜筵,甚至无法正常恋爱、结婚。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入殓师司丽霞

"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对于自己的婚恋只能等待,一切随缘。"司丽霞说。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对死亡下过定义:向死而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我们整个人生,都是在为死亡而准备着,可我们偏偏畏惧死亡。

最初的大悟与常人一样,对入殓师这份职业感到排斥与害怕,在第一次完成工作后,马上钻进澡堂彻底清洗,想要死掉身上那股尸体的味道。但随着接触了太多的死亡,承受太多的悲伤,听过太多的哭声,见过太多的眼泪,他渐渐明白了入殓师的真谛,安抚生者的痛,替亡者体面的与世界告别。

哪怕被全世界误解,他们仍坚守着那份虔诚对待死者的心,正如社长在入殓仪式中传达出来的一样:


"把逝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要充满爱,目睹每一次的生死离别,舒缓、完美。"整个过程打动了大悟的心,让他真正的理解了入殓师的意义所在,不再以入殓师的身份为耻。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电影《入殓师》

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虔诚。入殓仪式同样打动了死者家属的心。

入殓师,也都曾是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对死亡讳莫如深。只是见了太多的死亡,才明白了入殓师的真谛——那不过就是一段旅程结束了,帮死者对这个世界说一声再见而已。


天堂的守门人:

黑龙江牡丹江,25岁小伙陈双阳做入殓师4年,送走上万逝者,女朋友却因他的职业跟他分手。但是,能陪伴逝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觉得很欣慰,还自称是"天堂守门人"。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入殓师陈双阳

对于入殓师来说,最难过的就是亲人这一关。大悟入殓师的身份被妻子知道后,妻子愤然离去,直到发现怀孕才回到大悟身边,但是希望他能放弃入殓师的工作。作为一名入殓师,必须要学会离别。你永远不知道,他为了坚持自己,放弃过什么。

这时,大悟得到消息,他常去的那家澡堂的老板娘去世了。这是大悟第一次面对身边人的离开。作为一名职业入殓师,他会有什么反应?他的反应是平静的。小林大悟熟练、认真且虔诚的完成对老板娘的入殓时,这一刻,他不再是被世俗忌讳的入殓师。他最后给死者系上她生前最爱的黄丝巾,看着她安详的脸庞,仿佛她只是睡着了一样。侍死者如侍生,大悟给予了死者最后的尊重与温柔,让死亡变得安详。

妻子在亲眼目睹了丈夫工作后,终于明白了丈夫工作的意义所在,在影片的最后,她也可以自豪的对别人说出:"我丈夫是入殓师。"那句话,让多少人泪目。大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名善解人意的妻子。

我们一直在思考,该如何与身边的人告别。当我们不再是冷眼旁观的旁观者,而是面对死亡离别的当事人时,心态才会改变。从未与母亲打开心结的儿子,在母亲的尸体被火化前,放声痛哭。常去澡堂洗澡的平田,是火化场的工作人员。在澡堂老板娘去世后,他说,

"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电影《入殓师》

是啊,死亡不过是进入另一个阶段,它并没有那么可怕,也无需忌讳什么。生命总会有消散的一天,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会不舍、会心酸、更会难过,但这不算什么,因为死亡只是一扇门,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

当初瞧不起大悟的好友,在近距离看到他为自己母亲入殓时的虔诚与庄重时,所有的误解都烟消云散,入殓师从来不是什么肮脏的职业,而是帮助生者与死者告别、专业对待离别的匠人。

离别是一道门,他们是守门的人。

用死亡与世界和解的人:

如果你曾被抛弃,是否会永远在心里记恨这个人?大悟的父亲在他6岁时,便抛妻弃子,跟情人离开。对大悟来说,对父亲除了恨,再没有其他的情感。虽然关于小时候,与父亲在河边互相送给对方"石头信"的往事,时常会在他的脑中浮现,可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的脸变得模糊不清,他已经记不得父亲的模样。

如果他回来求大悟的原谅,我想大悟会毫不留情的揍他一顿。可再次得到父亲消息的时候,却是收尸的请求。

本来一口拒绝的大悟,在女同事的劝说下回心转意。原来,女同事与他的父亲一样,都曾为了爱情抛家弃子,放弃一切,可当她幡然悔悟,却再无颜回去曾经的家。她知道错了,却不敢奢求家人的谅解,只能选择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求赎罪的方式,孤独地了此残生。也许是感同身受,女同事恳求大悟能够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电影《入殓师》

可能大悟也想知道,父亲的余生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最终答应了收尸的请求。他早已见过无数的尸体,至亲之人却是第一次。人死后,与这个世界的一切联系便断了,爱与恨失去了根源,复杂的情绪,让大悟显得有些茫然。他本以为自己会无悲无喜,可当看到父亲尸体被火葬场的工人粗鲁对待时,他却感到愤怒至极。这种情绪,让他有些困惑,大悟虽然是名专业的入殓师,可面对亲人的离开,他只是个初学者。

入殓师这份职业,教会他很多东西,无论父亲生前做过多么不可原谅的事情,但生命的本身是无辜的。

大悟本想着以自己的职业素养,将父亲当作陌生人,以平常心送走他最后一程。可当他掰开父亲的手掌,发现他的手里竟然还握着大悟小时候送给他的那颗石子后,坚硬的心终于变得柔软。那颗石子,代表着父亲一生的罪孽,他从没想过逃避,而是用尽一生的痛苦在赎罪。大悟拿走了石子,轻轻擦拭着父亲的脸颊,这时父亲往日的模样渐渐清晰的浮现。与父亲多年的矛盾、误解、怨恨,都随着死亡而被一一埋葬。

那一刻,泪水终于湿了眼眶,他选择了原谅,也选择了与整个世界和解。

死亡是一个归零的过程,它的本身是存粹的,离别并不可怕,那不过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一个新起点的开端。谁不希望自己在离别这个世界时,被温柔的对待呢?


《入殓师》: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入殓师徐军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客轮发生沉船事故。为了让96名遇难的上海籍游客"体面回家",徐军带领入殓师团队在前线奋战了11个日夜。

2015年8月,天津港发生爆炸事故。入殓师团队赶赴现场,不少遗体烧焦,甚至化成灰烬。为了让遗体尽可能复原,他使用修复技术,用手"捏",进行雕塑处理等。然后,给他们换上新衣,精心上妆,直到恢复正常肤色,才最后入棺。"第二天就要举行追悼仪式,让官兵们走得安详、体面,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敬意。"

人们对遗体存在天生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死亡。"我们对死亡的误解,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陌生。如能选择,请给予生命最体面的告别。"

(图片转自网络,侵权必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