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前幾期老狐狸介紹過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居住在這裡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錫伯、滿、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等民族都能歌善舞。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的漢代,于闐樂舞就已傳入中原,對於中原的音樂和舞蹈藝術都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稱,女性舞蹈姿態優美、舒展大方,男性舞蹈則剛健奔放,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舞蹈"麥西來甫",熱情歡快,極富維吾爾民族特色。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哈薩克諺語說:"歌和馬是哈薩克的翅膀。"哈薩克族民歌悠揚,高亢,在冬不拉樂器的伴奏下,草原氣氛分外濃厚。而哈薩克族舞蹈動律性極強,表演風格粗獷,多用"動肩",步法上採用"馬步"。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民歌節奏明快,熱情活潑,舞蹈中以"挑肩"最富特色。此外,女性舞蹈中常有吹"口弦"的動作,這在其它民族中是沒有的。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古代新疆還產生了像蘇抵婆、白明達、裴興奴、何妥、尉遲青、尉遲章等一大批音樂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他們曾就職朝廷、掌管音樂、傳藝演奏。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塔吉克族

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的歌舞也很獨特,他們用雄鷹的翅骨做成笛子(塔吉克語稱"納依",俗稱鷹笛),吹奏悠揚嘹亮的歌曲,跳著模擬山鷹、天鵝各種動態的 雙人舞蹈,風格粗擴、矯健,令旅遊者耳目一新。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民間舞蹈藝術,將音樂、詩歌、舞蹈融為一體,吸收了維吾爾族、俄羅斯、烏孜別克等族舞蹈的特點,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塔塔爾人崇尚白天鵝的純真、美麗和堅毅,以反對愛情和自由的忠貞不渝。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能歌善舞。每逢喜慶之日,或親朋相聚之時,他們就拉起手風琴,唱起歌,跳起舞來。其舞蹈形式有獨舞、雙人舞、集體舞等。俄羅斯婦女的頭巾舞和男子的趕馬車舞頗有特色,青年人愛跳的踢踏舞,舞姿優美,步調矯健,節奏歡快,遠勝今日流行的迪斯科,深受人們喜愛。

老狐狸帶你看新疆(歌舞一)

新疆歌舞以動聽優美的音樂,絢麗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邊陲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各民族奇特的服飾和誘人的風情,使新疆的歌舞藝術成為祖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本文由老狐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