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中草,年年愁處生。故侵珠履跡,不使玉階行。如何理解?

封護勝463


一部中華史,多少後宮怨。

宮怨體裁的詩,歷朝歷代都有。或傳或不傳,與主人公有很大關係。

後宮佳麗,青春花顏,仰望君寵,渴望愛情。

或得專寵,君恩似海;或邀僥倖,得沾雨露;“然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封建帝制,君權無限。後宮佳麗三千,無非君王玩物。紅顏易老,色衰愛馳。欲得君王一世之寵,無疑痴人說夢。

即便立下“金屋藏嬌”誓言的劉徹,後來也逼的阿嬌向司馬相如千金買賦,終究也未迴心。

班婕妤是歷史上有名的德容言工備具的全才女子了。

儘管入宮後得到過短暫寵愛,甚至一度寵極一時,然前有許皇后椒房恩愛十幾年,後有趙飛燕,趙合德姊妹合心弄專,宮紅零落,燕啄皇孫,班婕妤的下場可知。

好在班婕妤德才深得成帝太后之心,未受許皇后巫蠱案影響太深,尚能以侍奉太后之名退居長信宮深居。

然長此以往,豈無怨心?

一代風華女子,“君不御兮誰為榮”?獨居深宮,“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所以經常“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

又以團扇自比,也贏得古今多少女子的哀怨挈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寂寞深宮中,看新人得寵,晝夜歡笑,曾經的繁華熱鬧,君情恩愛,變得那麼遙不可及,心中的哀傷,也只能託賦寄意。

相比情感,語言總是貧乏的。

唐朝開元進士崔國輔的這首《婕妤怨》,也是在講班婕妤的前朝故事啊。

長信宮中草,年年愁處生。

故侵珠履跡,不使玉階行。

宮中青草,年年伴婕妤愁生。帝王無情,青草有情,侵染婕妤足跡,牽絆婕妤裙裾,莫向空殿寂寞深處行,解語何妨話片時?

黛玉既能葬花,草木豈能無情?

草木也知秋,韶華竟白頭。

班婕妤死葬帝陵,也算幸運的了。

一代風華,長信零落。






雲上無塵


“長信宮中草,年年愁處生。故侵珠履跡,不使玉階行。”如何理解?

要理解這首五絕,單從詩句內容來講,相對較為容易。理解這首詩的重點是,該詩涉及較多的歷史、音樂文化知識。下面詳細進行解答:

一、標題中的“相和歌辭”

相和歌,是漢代時期在百姓口口相傳的“街陌謠謳”基礎上,繼承先秦時期的秦聲、趙聲、齊聲、鄭聲、楚聲等傳統聲樂形式,而集大成的一種歌唱方式。相和歌主要使用的音調,主要包括瑟調、清調和平調三種,歷來人們習慣並稱其為相和三調。

關於相和歌,最早的記載是在《晉書‧樂志》中:

“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從這句解釋中可以看出,相和歌的特點是:歌者自擊手中的樂器,與伴奏的管絃樂器相互應和,彼此默契配合,形成流暢歡快的音樂曲調。

其實在我國很多的朝代中,相和歌經久不衰,並且常常與漢族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同時表演,也就是說,歌者一邊擊打手中樂器,一邊歌唱,常常還有人員伴以舞蹈。這種情景,大多時候出現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也常常用於朝廷的朝會與宴飲、祀神乃至傳統民俗活動等多種場合。

由此可以看出,相和歌辭,是歌者在重要場合演唱相和歌時的歌詞。因為我國曆朝歷代詩歌繁榮,所以相和歌的歌詞也與詩歌極為接近。因為這個特點,相和歌辭被列為樂府詩集中的一類,主要用於歌唱。

相和歌辭在漢魏時期十分流行,到唐代等朝代也仍然有許多文人墨客爭相模仿。比如唐代時任李白、張烜、 陸龜蒙、崔湜都有同名作《相和歌辭·婕妤怨》。

二、“長信宮”和“婕妤”

長信宮,是歷史上漢代長樂宮建築群中,重要的標誌性建築物。長樂宮是在秦離宮興樂宮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的皇家宮殿,位於西漢都城長安城內的東南角,始建於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後竣工。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遷往未央宮,長樂宮改為太后住所。

婕妤(jié yú),是漢代宮中嬪妃的等級稱號,由漢武帝設立,一直沿用到明代。最開始的時候,其位置僅次於皇后。漢代的婕妤往往都是晉封皇后的第一人選。漢元帝時,設立昭儀,排名在婕妤之前,婕妤自此成為第二等的嬪妃。

在《相和歌辭·婕妤怨》的同名詩中,婕妤一般指的都是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姓班,具體名字不詳,出自名門,極富才學,是漢成帝的妃子。據記載,班婕妤起初是一名少使,後因其擅長詩詞歌賦,且品德美好,被漢成帝立為婕妤。漢成帝不只把班婕妤當侍妾,更是引為良師益友,以至於她頗被看重,其位置和權威無人能及。

後來,班婕妤曾為漢成帝生下一個皇子,但因體弱多病,數月後夭折。他雖然承寵的時間很長,此後卻再也沒有誕下子嗣。後來,趙飛燕姐妹得寵後,嫉恨班婕妤的人品才學,考慮到性命安危,班婕妤只能委曲求全,前往長信宮侍奉皇太后。

崔國輔所作的這首《相和歌辭·婕妤怨》,便是立足於班婕妤的這個歷史故事,寫就的。

三、崔國輔《相和歌辭·婕妤怨》

崔國輔是唐代非著名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考中進士,先後擔任過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務。

他的這首《相和歌辭·婕妤怨》,創作時間不詳,但是基於前文提及的漢代班婕妤在長信宮中悲度晚年的故事,並由此引出自身感慨,簡單字句間,把人生高低起伏與朝代興衰寫得淋漓盡致。

長信宮中草,年年愁處生。

故侵珠履跡,不使玉階行。

這裡的愁處,指的是班婕妤的悲愁之處。故侵,有故意侵佔之意。珠履,是借代,願意是用珍珠裝飾過的鞋履,這裡指代有謀略的門客。玉階,也即御階,指的是用玉石砌成的臺階,借指朝廷。

這首詩的意思是:長信宮中的雜草,每一年都在班婕妤悲愁著落處肆意生長。它們似乎是想故意侵佔曾經達官貴人鞋履踩過的痕跡,不再讓玉石砌成的臺階讓人們行走。

這首詩的字裡行間,瀰漫著一股荒涼、凋敝之感。這正是作者通過這首詩想表達的意思:班婕妤在漢成帝之前,曾經是那麼被寵愛,被青睞,被看重,可是當曾經的三千繁華逐漸落盡,剩下的,卻只是如野草一般肆意瀰漫的憂愁和悲苦。班婕妤內心那種無奈和掙扎,通過崔國輔這首詩,被細緻入微地表現了出來。

四、寫在最後

歷史上,因為唐代與漢代都是繁榮富強的大治之世,人們習慣於拿漢代與唐代相比,這也是李白等眾多唐代詩人為何習慣把漢代作為書寫重點的一個原因。

當然,詩人們寫關於漢代的詩歌作品,其實是為了憑古吊今、借古諷今,看似寫的是漢代後宮嬪妃們哀怨、無奈和掙扎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情景,暗指的,又何嘗不是唐時後宮嬪妃們悲涼的生活狀態。

甚至,有時候詩人們藉助這種視角,

從大的方面講,抒發的是對人事變更,朝代興替的無力和感嘆,從小的方面講,傾訴的是懷才不遇、遭受冷落等各種遭際。

我是@顧南安,專注於分享文化領域的故事、詩文,歡迎關注,給你好看!


顧南安


“長信宮”一般是“後宮”的代稱。後宮是皇帝妻妾生活的地方。

“故”是“所以”的意思。“侵”侵犯,遮蓋。“珠履跡”走過的痕跡。“不使”不讓的意思。

詩的大意是:後宮長滿了草啊!年年從沒人走過的地方和心頭的愁處生長。所以,茂盛的野草遮蔽了腳印,連臺階都無法行走。

這是皇帝妻妾的悲嘆和怨恨。皇帝的老婆太多了,皇帝哪個個顧得上,所以那些不得寵的妃子住的地方長滿了野草,無人問津,草長的到處都是,遮蔽了道路和走過的痕跡,連臺階都上不去。

這是景觀的荒涼和落寞,女人的心上更是愁字滿懷。大好的青春就在這深宮六院中白白浪費,既等不到愛人皇帝的寵幸,又出不了深宮。

人如同這蠻荒的野草,失了寧靜失了方向和指望,頹廢低迷打混時光。

沒人來修理心頭的雜草,沒人來寬慰孤單的靈魂。看!天上的鳥兒自由飛,悠悠的白雲任飄蕩,臣妾雖榮華富貴又有什麼作用,宮闈深深早已失去了自由,束縛了魂靈。

如果是我,既然不能逃脫,不如利用這無人打擾的好時光,學點琴棋書畫。

恩寵的妃子不一定境遇就好,多少嫉妒的眼光猙獰,多少扭曲的靈魂撕咬,不如逃離危險的境地,闢一處沒有紛爭之地過相對安定的生活。

被人忘記有時是件好事,像如今的我,無需任何人記起,無需應酬和交際,過悠閒自在的日子。

這種感覺很爽,簡潔清新,豐沛靈動暢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