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一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蘇軾的人生軌跡,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途中:安徽、浙江、湖北、廣東,甚至是海南島。雖然蘇軾面對仕途失意只能忍氣吞聲,但他卻始終沒有放棄成為一名美食博主的夢想,趁著被貶往全國各地,他也嚐遍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與特色美食。湖北黃州,蘇軾發明了名垂千古的東坡肉;廣東惠州,開發出羊蠍子新吃法;海南儋州,帶領當地人開始瘋狂試吃生蠔、沙蟲等海鮮。想來也是,假如蘇軾沒有被貶,沒有這大把的時光消遣,怎能對美食行業做出如此大的貢獻呢?


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一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蘇軾不僅好吃,還很喜歡嚐鮮,比如各式各樣的野味兒。他有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認為荔枝是人間絕品,便以“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來形容,並且自己註解道:“予嘗謂荔支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蘇軾說只有江鰩、河豚的美味能與荔枝相媲美,可見劇毒的河豚他是經常食用了。其實這還不算狠的,蘇軾還嘗試過更加糟糕的地域美食:蝙蝠。那是宋朝時代的海南島,落後偏遠地帶流傳下來的奇特食俗,蘇軾還為此寫下了一首詩。


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一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聞子由瘦》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十年京國厭肥羜,日日烝花壓紅玉。從來此腹負將軍,今者固宜安脫粟。這首詩收錄在《蘇軾詩集》第四十一卷,寫作背景不明,但通過題目大致可以猜到,這可能是蘇軾收到弟弟子由的來信,聽聞子由最近消瘦的情況,而寫下了這麼一首略顯恐怖的詩聊以安慰。“花豬肉”、“黃雞粥”都是尋常可見的美食,而此詩的恐怖之處就在於描黑的部分。


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一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土人”自然是指儋州當地的居民,想那《慶餘年》都將儋州作為主人公範閒躲避追殺的自保之地,可見宋代之儋州正是“山高皇帝遠”的窮鄉僻壤了。蘇軾怎麼說也是個父母官,吃個豬肉、黃雞都要限期,那當地的百姓自然是無肉可吃,幾乎頓頓啃食薯芋。可是當地百姓有辦法,他們的“肉食”相當狂野,那就是“薰鼠”和“燒蝙蝠”。薰,古同燻,即燻烤、燻蒸,也就是燻烤老鼠來食用;“燒蝙蝠”容易理解,和燒紅薯差不多,只是蝙蝠這種動物真的能用來做食物嗎?


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一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作為自然界唯一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蝙蝠已經經過幾千萬年的適用進化,免疫系統十分發達,也就是說很多病毒都無法將它殺死。可是蝙蝠體內攜帶的大量病菌,對人類和其他動物或許是有害的,所以食用蝙蝠的危險性甚至不亞於吃河豚。“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蘇軾以前聽說“蜜唧”就會嘔吐,這不怪他,如果你知道“蜜唧”為何物,估計胃部也要難受好一會兒。所謂“蜜唧”,就是將剛出生身上無毛、還未睜眼的小鼠,以蜜餵養,吃的時候會“唧唧”作響,故以命名。光聽聽這吃法,渾身不寒而慄!


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一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後一句詩的信息非常重要,蘇軾說:我稍微還能咽得下蝦蟆是因為入鄉隨俗。蝦蟆就是蛤蟆,看看都渾身發蘇,更別說吃了,可是蘇軾為了融入當地群眾,不得已而開了口。這也就是說,前文提到的“薰鼠、燒蝙蝠”他也有可能已經嘗試過!蘇軾雖然是個明明白白的吃貨,但對於這種奇特的食俗也犯了難,吃吧張不開嘴,不吃吧過意不去,只好將就著抿抿筷子了事。有趣的是,蘇軾這首詩是寫給蘇轍的,假如蘇轍聽聞了哥哥的事蹟,應該就能止住日漸消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