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尋訪之旅—“二龍戲珠”查濟村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

一讀這絕句便可辨別出詩仙的味道,李太白當年依依不捨地離開桃花潭,在查師模的盛邀下去了查濟村。尋訪著詩仙的路徑踏進查濟村,村內隨處可見參差錯落的馬頭牆,小橋流水人家,保持著濃濃的繳州古村風貌。如今,查濟村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已名聲大噪。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二龍戲珠”查濟村

查濟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在涇縣的最西端,與桃花潭和太平湖相鄰,接壤黃山,毗連九華山,古時,先民們總愛把山脈比喻成龍脈,因此,查濟村自古以來就有“二龍戲珠"的美名。

1300年前,查姓家族從山東濟陽府遷居至此,他們在這四面青山環抱,綠樹成蔭的山坳裡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創建了查村的雛形。許溪、岑溪、石溪順著山坡攜著涓洞清流,緩緩穿行從村中流過。起先,村民們沿著許溪兩岸建房居住。先人為紀念祖籍,名許溪左岸日“濟陽”,而右岸的村落被稱為“查村”,後人則把兩名合併統稱“查濟村”。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二龍戲珠”查濟村

明、清家族最昌盛的時期,村內建有祠堂108座、廟宇108座、橋樑108座、宅院數以萬計、人口號稱十萬,是當時知名的大村落。地少人多的查村,族人外出經商者眾多,發跡後,衣錦還鄉、光宗耀祖。興土木、辦學堂,鼓勵子孫讀書進仕。學風昌盛,從明末萬曆年間至清嘉慶年間的近二百年時間裡,查氏家族就出了二位王爺(代駕王、救駕王)、十八名文武進士、一百九十六名文武舉人,京、府、州、縣各級官宦層出不窮。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二龍戲珠”查濟村

歷史上,隱居在層巒疊嫁裡的查村,卻並沒能逃脫歷次戰亂的洗劫。太平天國之亂,燒燬了查村幹餘座建築,族人紛紛外逃,商賈官吏亦無暇返回故里建設家鄉。時局的動盪,最終導致查氏望族走向衰落.村內的老人們回憶,上世紀那場空前的浩劫,拉倒了十八座牌坊、搗毀了所有的廟宇、炸掉了一座寶塔、拆除了村裡絕大部分祠堂。許多匾額、字畫、木雕、石雕、磚雕等珍貴文物也毀於一旦。這座皖南最大,有著幹年曆史、人文顯赫的古村落就這樣被人們漸漸遺忘。聲名顯赫的查濟村雖然幾近沉沒於歷史的海洋,但古村裡還保存著劫後餘生、基本完好的二甲祠、寶公祠、洪公祠、德公廳屋、懷素堂、進士門和二百六十餘處明、清古建築。在村民的指引下,來到許溪上最高的紅樓橋,站在橋上往下看,幾座跨溪石橋或平、或拱,岸邊粉牆黛瓦、飛棉翹角,風火牆鱗次櫛比,橋下涓涓流水清澈見底,正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勝境。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二龍戲珠”查濟村

雨後的查濟村,更是一番迷人的景象。淋浴後的青石板上,一個個小水坑在天光下閃著魚鱗般的銀光,粉牆黛瓦倒映在積水內,更顯得古巷深邃、幽長。查濟村不可不謂“真大”,李太白的詩中就有稱頌;“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群山環抱的查濟古村確實堪稱詩仙筆下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面對這樣的人間勝境,即使是惜墨如金的文人騷客也要為之揮毫潑墨了。明朝三品官查絳有詩云:烏林深處是誰家?隔河兩岸共一查。漁郎不怕漏消息,相約明年看桃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