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日光和煦的四月,原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却因为接连曝光的几桩新闻,充斥着刺骨钻心的凛然寒意。

4月8日,养父性侵案石落溅浪,豆蔻年华的单亲女童,被43岁的“养父”以喜爱之名,行性侵之为多年,身心俱损,跌落精神泥潭,举目无望。

4月11日,曾曝出被男友重度PUA的北大女生包丽逝世,来自男方强行施加的“非处女”等一系列子虚乌有的罪名,夺取了她本该光耀的前程。


迫于传统伦理的偏见认知,在性别逻辑无限趋近于僵化的当下,“每个女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的祈愿,如同披挂着五彩光影的泡沫,一触即破。


在这短短的几年里,

女性遭受男性迫害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性别恶意与压榨,争先恐后涌入互联网与现实生活,向无辜的女孩子们进行着精神与肉体层面的双重打压

人性从未如此丑恶,生命也从未如此不堪

在最近新上线的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以下统称《从不》)里,我终于看到了那些男权霸匪们的真实面目,并从中找到了性别欺压的某种罪源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2020年2月底,疫情尚未在海外爆发时,《从不》在第70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顺利首映,且在主竞赛单元中,获得了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的殊荣。

连带评委在内的观众,无一不在看过《从不》后被触动,被震惊,被打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揭穿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从不》的故事非常简单,少女奥秋发现自己未婚先孕,尝试多种方法自行堕胎,皆以失败告终。表妹得知真相后,从打工的超市偷走一部分现金,和奥秋一起前往纽约,寻找妇科诊所进行人工流产手术

这场为期两天一夜的“堕胎之旅”,被大量看似轻描淡写的段落与细节,累积出暗自的揪心

在《从不》构建的社会语境中,来自男性的恶意鲜少抛头露面,它们被导演放在隐姓埋名的画外部分,以伪装与躲藏的方式,用佯装无伤大雅的玩笑式行为,对女孩子们为非作歹,填充内心淫乱的空虚,与浮肿的性欲


比如电影开篇,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演出中,女主奥秋登台,刚唱几句,台下某个男生便对其大喊道“

荡妇!”随后几声零星的呼喝与口哨,刺耳般地附和。奥秋停顿几秒,继续表演。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再比如奥秋与表妹打工的超市里,每晚下班算账,两人需要把装着销售款项的文件夹,通过一个窄小的窗口递给老板,窗口彼端的老板接过文件夹的同时,会在她们的手上狠狠地亲吻两下——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桥段,在叙事中,窗口那边坐着的男性老板从未露面,所有视角皆从窗口外的奥秋和表妹发出,而老板强行亲吻她们手背的行为,则通过一个

含混着口舌与唾液用力缠扯的咀嚼音效加以表现

女性在现下社会中的处境,便似该段所述。来自陌生异性的恶意,猥琐却怯懦地暗藏于每一个她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角落里,或许零星散乱,或许积少成多,她们要时刻经过或被迫参与每一个寓意着“未知”的窗口,恐惧地等待着窗口那端暗怀鬼胎的审判。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坏人从不露面,又或者说,源于性别压制的剥削者们,从不存在具体的面孔,与黑暗为伍的他们,让女孩子们被危险胁迫的同时,又理不清危险的脉络——这才是最无解的可怕,即便她们武装重重,也抵不过未知带来的恐惧与伤害

《从不》对男性恶意的指摘,延展到了方方面面,内至冷漠疏离的原生家庭,到出言下流的父亲,外至学校里满嘴脏话的男生,到职场上油腻好色的领导。


影片自始至终在手持运动镜头的聚焦下,通过大量近景和特写景别,以营造强烈“紧贴感”的方式,层层拨开奥秋风轻云淡的外表下,日益仓皇、绝望且渴求治愈的内心世界。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无论是来自他人不怀好意的调侃侵犯,还是诊所医生轻言细语的劝告开解,在涉及“你是如何怀孕”等关键性问题的阐述中,镜头巧妙地将外界的声音隔绝在画幅之外,只留沉默寡言的奥秋一人,面对敌意与试探,不知所措

纽约诊所里,堕胎手术前,心理向导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奥秋以“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回答,女生从镇定自若到崩溃哭泣的情绪转变,在一颗近五分钟的长镜头里完成。这种来自女性的心理崩溃,具有普遍性与深深的孤独和无力感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无论外界试图参与自己过往的初衷是好是坏,归根结底皆是无用,因为那些遭受侵害后的身心创伤,不是三言两语,不是拥抱陪伴,可以治愈得了的。恰如奥秋与表妹在纽约等待手术的两天一夜里,漫无目的地游走街头,成为真正意义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起初她们未向任何人求助,包括医生主动伸出的援手。

而后,两人身无分文,表妹主动联系了来纽约的路上,主动与她们搭讪的男生,以“亲吻”的方式,换来救命与回家的钱。


悲哀的不是恶意缠身,而是在这之后,依然要向恶意本身发出求助。这是一种让人疼痛的悖论,也是女性在试图摆脱性别歧视与压迫的阴影中,遭遇的现实封堵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电影最终没有交代令奥秋怀孕的罪魁祸首,但从她用“点头”回答“是否有人强迫与你发生关系”这个问题的细节中,可以想象出大概缘由。

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语言中,我们偏向于用“

渣男”,来概括那些对女孩子作出伤害,从而满足自我私欲的男性群体。他们的伎俩何其简单,不过是用左手中的奶酪吸引猎物,再狠狠扣紧右手中的捕猎器具。而或许,比“渣男”更无耻的作为,是省去奶酪的贿赂,转而实施强行抓捕


谁动了「渣男」的奶酪?


我们暂时找不出任何办法,提前统一销毁碾碎那些穷凶恶徒手中的奶酪和猎具,正如电影《从不》没有给出任何与主线情节相关的最终解决方案

这是它的高明之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至暗时刻

所以,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呼吁,需要在每一个与此有关的新闻登上热搜榜之前,尽可能地,先行一步,消灭那些霉斑重重的奶酪,和锈迹狰狞的夹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特约作者 | 小魏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