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吉林省長嶺縣,一直以來都是省級貧困縣,雖然是省貧縣,但貧困人口總數排在全省第二。

任務重!壓力大!長嶺人始終在與“貧困縣帽子”做著鬥爭。

從72個貧困村、19050戶貧困戶,到現在的“全部退出”,0.1%的貧困發生率,這裡,發生了質的改變。

他們,咋做到的?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從靠天吃飯 到靠“網”吃飯

“淘寶網店”開到了村裡!

對於長嶺縣愛國村的村民來說,這是一件稀奇事兒,或許說,在這之前,他們想都沒敢想。

這一切,還要從第一書記姚一夫到來後說起,發展庭院經濟上網直銷,也成為姚一夫到村裡後的“頭一炮”。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愛國村日照非常充足,村產出的油葵個大、飽滿、油多,結合“第一書記為貧困村代言活動”,姚一夫把愛國村的葵花油,吆喝到四面八方,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嚐到了“甜頭兒”,姚一夫開始了“網紅”生涯,通過一番推介,這些溜達雞兒“親自下的蛋”每一顆比以往多賣了一塊錢!最重要的是,鄉親們發現,姚書記的帶貨能力簡直不輸李佳琦!溜達雞兒們下蛋的速度明顯拖了後腿……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從此,愛國村的名聲越叫越響,產品越來越豐富,老百姓的兜裡,也越來越鼓!

眼下,使用手機客戶端,下載“千城萬店”APP,就能購買愛國村農副產品。網上農產品遠銷湖南、北京等地,訂單持續增加,一個成熟的脫貧增長點已經生成。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小庭院成了“聚寶盆”

微風輕拂,流水靜聽。在村子裡,剛栽種的鮮花和綠植隨風輕擺,遠處裊裊炊煙消散在空中,一幅幅自然生成的水墨畫彷彿定格了一般。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在長嶺縣流水鎮流水村楊樹國家的院牆上,掛著一塊“流水村脫貧攻堅模範戶”的牌子,上面寫著“我脫貧,我光榮”的紅字。走進院子,可以看到新翻修的住房寬敞明亮,園子裡的空地上一群大鵝或立或臥,籠子裡的雞群看到人來,咯咯地叫著,土豆收穫後補種的葵花也快成熟了。他脫貧靠的是庭院種植和雞鵝養殖,而翻蓋房子,也是享受了扶貧政策——無息貸款3萬元,財政補貼25500元......

2017年,長嶺縣在縣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995萬元專項資金,免費為貧困戶發放雞雛35萬隻、鵝雛38萬隻(每戶35只雞雛或25只鵝雛),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

同時,拿出1039萬元,鼓勵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每平方米補貼2元,補貼上限不超過1200元,全縣共種植穀子、馬鈴薯、中草藥、大櫻桃等特色作物面積約853.7公頃,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品”,戶均增收1500元。

2018年,又投入2700萬元,種植庭院特色作物1000公頃,發放雞雛19.8萬隻、鵝雛39.8萬隻。戶均可增收2200元,真正讓小庭院變成了聚寶盆......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發展庭院經濟,是長嶺縣產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僅僅是這裡脫貧摘帽路上的一個縮影。

探究長嶺縣的“帶富模式”

壯大扶貧產業,讓貧困群眾持久增收才是長久之計。

長嶺縣深知這一點。

庭院經濟帶動致富只是成功案例之一,在逐步探索中,長嶺縣也摸索出了一套有著自己特色的“帶富模式”。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合作養殖+貧困戶”模式:2018年,長嶺縣投入整合資金1億元與中糧集團合作實施生豬養殖項目,由中糧集團負責聯合豬場的運營,長嶺縣連續20年每年收益1000萬元,項目2019春節前已正式投產。隨後,又與中糧集團合作建設生豬屠宰肉食加工項目,總投資3.5億元,中糧投入2.5億元、長嶺縣投入1億元,項目合作期限也是20年。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在有合法抵押物的前提下,為興源、盤古等合作社發放量化資金4052萬元,合作期限為15年,每5年續簽,支持合作社不斷髮展壯大,縣裡每年收益410萬元。比如,為興源合作社投入量化資金2482萬元,建設溫室大棚150棟,總規模將達到500棟,在帶動全縣2482戶三星級貧困戶的基礎上,帶動入社村民400多戶,戶均年收入可達5萬元。同時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將新風村馬場屯等6個自然屯土地整體流轉給合作社,1700名群眾搬上裝修精緻、寬敞明亮、終身免交取暖費的樓房。70歲以上的社員免費入住養老院,入社社員農合全部由合作社交付。在興源中醫院就醫的社員,扣除農合報銷的費用,剩餘部分全部由合作社承擔,解決了群眾的後顧之憂。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光伏+貧困戶”模式:2017年以來,長嶺縣依託吉林省秋林集團、世景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43兆瓦光伏扶貧項目,連續20年每年收益184.9萬元。在八十八鄉建設7個村級電站,共300千瓦,每個村增加集體收入3萬元左右。2019年我縣投入中央扶貧資金2400萬元,入股宏華新能源(擁有企業10%股份),建設4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年實現收益420萬元,連續收益20年。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務工就業+貧困戶”模式:紮實做好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特別是今年春節之後,為克服疫情影響,與外地、本地勞務基地、招聘企業加強對接,實行“點對點”“一站式”全程封閉送達,有效解決“輸出難、返崗難”問題。2016年以來,全縣共轉移貧困勞動力2.3萬人次,人均年增收18000元,有效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對於疫情期間有返貧風險的241名貧困勞動力,有1人死亡,已安置就業236人,剩餘4人因年老體弱不能勞動,將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幫助。建設扶貧車間4個,正在培育2個,累計吸納貧困人口170人次到車間務工,人均年增收11000元,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務工增收......

五種“帶富模式”長嶺72個貧困村“集體退群”

長嶺縣產業扶貧大數據:

全縣實現7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9492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8.2%下降至0.1%。

全力推進產業扶貧。2020年計劃投資1.06億元,實施扶貧產業項目7個。

1、投入5000萬元,加快推進中糧屠宰加工項目,4月中旬復工,年底竣工投產;2、投入1600萬元(包括省未脫貧人口專項255.5萬元),收購新希望豬場,由中糧負責經營,我縣連續20年每年獲得10%收益;

2、為中糧生豬合作養殖項目追加2002萬元,促進企業擴大發展規模;

3、投入1600萬元,繼續鼓勵群眾發展穀子、萬壽菊等庭院經濟;

4、投入200萬元量化資金,在集體鄉高家窩堡村成立吉順牧業有限公司開展黃牛養殖,當地可連續15年每年收益10%;

5、投入120萬元,在全縣24個貧困村建設“愛心超市”,鼓勵群眾用表現換積分、用積分換商品;

7、投入100萬元,收購兩個村級光伏電站,帶動35戶貧困戶增收。今年年底全縣扶貧產業統籌收益可達到3000萬元。將為3201戶無勞動能力的三星級貧困戶分紅1000元;為9961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戶設立1個公益崗,年工資1800元,拓寬群眾收入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