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倒計時5分鐘,貨機即將駛入停機坪,請大家做好準備。”“收到,已開啟執法記錄儀,隨時準備接機清艙。”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取得重大進展,再加上不斷有防疫物資向境外運送,整個4月,首都國際機場的出入境貨機大幅度增加,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北京邊檢總站執勤七大隊全體48名民警負責所有不停靠客橋的貨機清艙檢查任務。記者瞭解到,這是一支與眾不同的隊伍,48人平均年齡49歲,基層一線45歲以上民警佔比74%。在境外疫情肆虐之時,這支隊伍所承擔的工作面臨著極高風險。

未能閤眼的“24小時”

4月1日9時,北京邊檢總站執勤七大隊53歲民警武士合發了一條朋友圈,“24小時沒閤眼,此刻卻被正能量感動得心怦怦跳,感性如我,我還年輕!”這條朋友圈讓總站的同事們感受到這支“大齡警隊”依然熱血沸騰。

3月31日9時許,剛接班的民警武士合抄下滿滿一張A4紙的貨機預報時間和停機位。特殊時期,貨機的停靠時間和機位常有變數,這就需要他們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快速找到更換位置的飛機。

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當日,歷經近7個小時的酣戰,武士合和戰友們終於可以脫下防護服休息了,不久他們又接到通知,夜間將有多架貨機出入境,要求做足應對準備。

夜間的勤務是充滿挑戰性的,首都國際機場佔地面積140多萬平方米,大多數貨機機坪坐落在機場的最邊緣地帶,相互間距離均在3、4公里左右,且場內的行車道路無明顯指示標識,尤其是在夜間行車時,各種顏色的警示燈和功能燈干擾更甚,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都需要格外小心。“白天還認識路,能看清地上的標識,晚上開車基本就要靠記憶,靠看車燈照出的標誌。”教導員查川川說。

4月1日早8點多,武士合和同事們終於結束了一夜的工作,“後半夜就開始泛冷,停機坪上的大風呼呼地吹。”武士合一邊喝著熱水一邊瑟瑟發抖,“沒回去加衣服,正好凍著也精神精神,工作時犯困是要出大事的……”只聽他說話聲越來越小,再一看,這位老大哥竟端著水杯睡著了。

挑戰生理極限的4月

原來4月1日僅僅是一個開始。整個4月,這支隊伍都在挑戰著生理極限。4月以來,來自世界各國的貨機、“客轉貨”航班、不定期“自提模式”的運輸機晝夜轟鳴地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每天的貨機檢查任務都在50班次以上,是以往同一時期貨機檢查任務量的5-7倍。

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北京邊檢總站緊急召開電話視頻會議,明確了當前執勤七大隊負責所有不停靠客橋的貨機清艙檢查任務。會後,吉利霞副總站長關懷地問道:“最近貨機出入境很多,你們工作量很大,清艙任務很重,你們行不行?”

“行不行?必須行!”執勤七大隊迅速採取措施,成立“戰時突擊隊”,研究制定清艙檢查總方案和多個子方案,及時向上級報告,讓組織放心。

從旭日初昇到月明星稀,從機場的東到西、南到北,為保證入境“零延時”、物資“速通關”,執勤民警以“分秒必爭”的精神,夜以繼日駕車穿梭在停機坪間。

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在境外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貨機清艙成為了高風險工作,檢查員不僅要與機組人員近距離接觸,還要在密閉的環境中檢查貨艙。

4月11日,執勤七大隊圓滿完成71架次貨機清艙檢查任務,單日清艙檢查總量創歷史新高。

狂風暴雨下的堅守

4月15日,電閃雷鳴和狂風暴雨突如其來,也就在這一天,執勤七大隊民警再創單日清艙檢查71架次的記錄。

狂風夾著暴雨,30多個臺階的舷梯,48歲的老黨員陳偉幾乎一步一個趔趄,整個雨夜在貨機上爬上爬下,清點人數、檢查證件、進行清艙。

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受極端天氣影響,平時熟悉的機坪此刻也變得陌生。場內路燈忽明忽暗,護目鏡上沾滿了霧氣,陳偉低速行駛,繼續尋找下一個待查驗貨機的位置。防護服內是蒸騰的汗水,防護服外是冰冷的雨水,有時也分不清是冷還是熱。直到脫下防護服時,他才慢慢找回知覺。

從首都國際機場最南端的機坪,到最北端的機坪,這樣一支隊伍,常常在4月裡寒冷漆黑的春夜中“迎來送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蔓延,沒有旁觀者。”執勤七大隊的民警們表示,中國有大國擔當,他們作為守護國門的衛士,也必須扛起責任。

4月首都機場出入境貨機激增,背後有這樣一支“大齡警隊”

數據顯示,今年3月起,執勤七大隊民警共清艙檢查飛機上千架次,環比增長超過三倍。其中,臨時增加的載運防疫物資包機二百餘架次,4月上旬,貨包機清艙檢查高達八百餘架次,相當於第一季度的數量總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蕾通訊員 臧朔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吳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