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藝術品市場通常分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消費兩個市場。從投資的角度看,藝術品收藏市場是重點,而在藝術品收藏過程中,拍賣行不僅是藝術品交易的場所,同時也是藝術品鑑定和價格發見的核心角色。近十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中國的拍賣市場也風生水起。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股票、房地產、藝術品稱為投資市場上的三座金礦,一向精明的劉益謙在完成財富的初始積累之後,也將目前盯在了藝術品市場上。據劉益謙回憶,1992年當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剛剛興起後,他就開始介入藝術品收藏市場,1993年起就在拍賣市場大量買入藝術品。

記者發現,在藝術品市場上,劉益謙絕對是算是花錢最多的人。據瞭解,自2009年以來,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出現的珍品幾乎都被他買下了,這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平安帖》、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吳彬《十八應真圖卷》、齊白石《可惜無聲冊》、乾隆御製“水波雲龍”寶座、乾隆青花“海水紅彩龍紋如意耳葫蘆瓶”等國寶級作品,數量與質量足以與很多國家博物館媲美。另外,劉益謙收藏的當代藝術也達數百件之多,包括瞭如沈嘉蔚等人的作品。據不完全統計,近二十年來,劉益謙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投入的資金至少有五六十億元。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從所周知,藝術品拍賣圈歷來是水深、潛規則多,以至於很多有錢人望而生畏不敢輕易介入,生怕一不留神充當了那個最後接盤的“傻瓜”。然而劉益謙卻說他參與藝術品投資,他沒有專業知識,他的優勢是有錢。劉益謙透露,“只買貴的”是他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不變法寶。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2004年,王健林拿這70餘幅作品,做了一個吳冠中全球巡展,代表中國在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年活動,引起轟動。正是因為王健林的推波助瀾,吳冠中作品價格在國內一路飆升,甚至一度超過齊白石、張大千。這些頂級富豪們轉身化作藝術品投資者、收藏者,並非中國獨有現象。140年前,美國的大亨們發家之後,迅速把財富投向了名貴奢侈品和藝術收藏品。30年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日本泡沫經濟下的日本富豪,到了本世紀開始,輪到俄羅斯和中東的富豪。最近十年,中國新興的富豪們開始發力。中國富豪們在海外豪擲萬金早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爺爺買、孫子賣”這種隔代的、將投資與家族文化血脈相結合的良性傳承模式,使藝術品成為家族最優質的長久性財富。收藏文物藝術品成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於:首先,文化藝術品收藏是傳承家庭文脈的上佳選擇。文物藝術品不僅可以賞心悅目,與心靈對話,而且其具有歷史、文化和學術的傳世價值,同時凝聚著父輩文化理念的價值取向。其次,藝術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收藏藝術品象徵著一個人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地位,是進入高層次文化圈的通行證。近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成為全球發展最快和最活躍的市場。從全球的視角來看,高端藝術精品的拍賣價格不斷刷新,經濟的增長和貨幣的超發使人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藝術精品高收益的示範效應使藝術品投資特點凸顯,藝術品市場具有了和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市場相似的特徵。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藝術品是財產,更是文化傳承


去偽存真 淨化收藏 藝術源於生活


(圖文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清江晚吟”。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