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教授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那您對英語學科的去留有什麼想法?

精神助產士


您好,我是一名英語愛好者,堅持學習並使用英語30多年至今。英語對我來說不是學問,而是工具。對英語學科的去留,和您分享一些看法。

首先,我不認可鄭教授的“舉國學習英語是民族沒有自信”的說法。

不應該把學習英語上升到政治化、民族論的程度。高考必修課裡還有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等等源於西方的知識理論,難道學習這些也是沒有民族自信麼?

其次,作為一名教授,與其煽動普通民眾抵制英語學習,倒不如呼喚英語教育部門改善教學方法更令人尊敬。

這種言論對那些勵志要攻克外語難關的年輕學子們是一種誤導。全國的外語大學及其數以萬計的學子們不會同意。外交家、外貿專家、英語教師、外企員工、廣大英語愛好者們也不會同意。

如果因為日後沒有機會使用英語就斷定英語沒用,那麼很多不在數理化領域發展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呼籲取消數理化了?

這就如同一個不愛寫作的人說“學習語文沒用”一樣的簡單粗暴。被英語“折磨”過的學生很多,被“數理化”折磨過的人就少麼?

1. 世界歡迎中國,中國擁抱世界。英語教育的意義任重道遠。

無論喜歡與否,當前的世界語言是英語。中國若想用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甚至領先世界,各行各業就遲早要和英語打交道。

難道要等開始打交道了,才讓那些負責打交道的人去現學英語麼?來得及學麼?有精力學麼?

面對億萬學子,沒有人可以預言誰是未來和世界“打交道”的那個人。如果不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全民的英語水平,勢必造成“書到用時方恨少,世道經過才知難”的尷尬局面。

這個道理,和學習數理化沒有本質區別。

世界上幾大非英語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俄羅斯、西班牙、意大利、印度等等,都沒有把英語學習從本國的教學大綱中剔除。許多國家把英語列為必修課之一。為什麼?因為他們的人民需要融入世界。

民族精神不會因為學習英語而消失。無法融入世界才真正傷害我們的民族精神。

2. 英語教育的關鍵不是取消,而是要改革

1983年,我國正式把英語列入高考必考科目,從此進入舉國學習英語的時代。近40年過去了,雖然各行各業都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外語人才,但是整體國民的英語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

很多學生重讀寫,輕聽說,成為了啞巴英語學習者。有的單詞量過萬,但是連在馬路上給外國遊客指路都無法順利完成。

英語教育需要改革。要想一想我們母語的學習過程,迴歸語言的天性。從聽說開始學習英語,然後再根據興趣決定下一步的學習方向。

在小學和初中可以把英語作為必修課。趁著孩子們年紀小,語言接受能力強,儘早培養聽說能力,把語言用起來。

到了高中可以把英語作為選修課,或者特長課,像體育一樣作為高考加分項。吸引那些對英語真正有興趣,有信心的學生繼續深入學習英語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高中時期還應該增設學生職業願景規劃課程,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成績、興趣等等判斷未來的專業方向,瞭解什麼樣的職業領域需要英文知識。根據專業愛好決定是否選擇英語學習。

總結

英語學習不影響民族自信。融入世界不僅僅是中國的事情,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事情。放棄英語不是目的,真正需要放棄的是錯誤的英語學習方法。

讓熱愛英語的學生和熱愛數理化的學生一樣,都有平等的權利享受教育,發揮特長。這才是進步的中國教育應有的姿態


加有老鵬友


有幸回答這個問題,我講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有不對還請大家指出。

首先,我想說明自己的觀點,我是贊同鄭強教授的說法的,英語啟蒙是有必要的,但是長期高強度的英語學習不是必要的,要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具體我們展開談談。

  1. 從我自身學習的經歷來講,英語的學習佔用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導致我們對於很多其他的學科投入的時間會被壓縮,在這個時間佔用裡面,個人感覺被壓縮最厲害的反而是語文和思想政治等學科。
  2. 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下,英語往往阻止了一批在某些方面很優秀的人發展的道路,比如,我高中同班同學,除了英語經常墊底,數學、理綜等科目他幾乎全部都是全校前三,最終上的大學還不如很多各科比較平均的中上游的學生,難道這不是悲哀嗎?我不敢說他一定會成功,但是他某些方面的天賦確實被埋沒了,這更讓我想到鄭強教授說的“日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沒有出過國也不會英語”的故事。
  3. 學英語的目的,我覺得英語是一種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瞭解更多的來自國外知識,也可以擴大我們的溝通範圍,瞭解更多的國際事件。但是對於這個作用,我的理解是,在我們有了這樣的訴求時,我們就會督促自己用心去學,這樣的學習效果反而是更好的。
  4. 學英語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要崇洋媚外,有些人學英語就各種美國文化也、英國文化什麼的,然後遇到事情就說如果在美國怎麼怎麼樣,在英國怎麼怎麼樣,我覺得這是不太可取的,不能因為學習一種語言而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裡,不要失去民族自信,當然這次疫情應該讓很多人有了改觀,看到了祖國的偉大。

綜上所述,我覺得英語教育的事情確認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英語確實是一種在全世界使用廣泛的語言,它也必然有著它的作用,怎麼把握英語教育的平衡點,讓英語教育走上正軌這是值得思考和漫長的時間來實現的。

最後,有一個美好願望,希望漢語熱、傳統國學熱可以席捲全球。


侃詩大高哥


鄭教授的話,代表了大部分中國人的心聲!一個國家不要求自己的國民學好自己國家的語言,卻一味強制學生學習英語,這不是怪事嗎?學英語沒有錯,需要出國的學習英語便於交流。但我們不能由國家出面強制在學習學習英語,並且把英語當成主課!

好多人並不需要出國,也從來不說英語,但因為考英語不過關,能力再強評不了職稱!

到了該改革英語教學的時候了,不要讓中國人不重視中國文化卻把心思放到學英語上去,文化自信先從去英語學習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