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個兵

我離開部隊四十年了。但軍營生涯依然歷歷在目,它將永遠是我人生當中最寶貴的財富。每次想起軍營裡的歡聲笑語,每次想起充滿戰鬥激情的訓練場,每次想起飯前排著隊唱著歌的情景,我就彷彿回到福建漳州的軍營,重溫昔日戰友情的美好!

我曾經是個兵

部隊封閉,生活枯燥,訓練繁重,紀律嚴謹,那種甜酸苦辣的滋味讓人難以想像。但那種鍛練人的毅力,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胸襟,培養人剛毅成熟的性格,具有潛在正能量,讓人刻骨銘心。軍營"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氛圍,就像五彩繽紛的紐帶緊緊地和戰友的成長擰在一起。在我的心中卻有著神聖的地位。

我曾經是個兵

我是1974年下鄉插隊的知識青年,七六年底參軍入伍。同年去當兵的有同學,但大多數是一群家境並不殷實的農村小夥子,大家懷著著一顆保家衛國的赤子之心,來當兵,來報效祖國。在部隊,大家都很努力,都想進步。自然明白“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所以,那個時候,每一位戰友都能刻苦訓練,努力學習。曾記得:清晨我們唱著軍歌五公里跑,深夜我們緊急集合去出操,白天我們頭頂炎日正步走。還有投彈、刺殺、實彈打靶的場面尤如電影般一幕幕在眼前展現。 。。。。。

我曾經是個兵

汗水磨礪,共同進步形成了戰友情感最為真摯,也是最為牢固的基礎,這種情感之間沒有絲毫的利益摻雜,也沒有什麼交易的成分。能夠在熱血的青春當中收穫最珍貴的友情,也是我在部隊生活中的最大收穫。復退到地方工作以後,我仍然弘揚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無論是在什麼崗位都能承脈"兵“味,不丟軍魂。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幫助過我的戰友,不會忘記我的老班長楊萬躍,排長王一江,司務長楊維平,連長朱國霖,劉永松,指導員蔡金燦,羅冠華。他們見證了我的成長曆程,是我軍營生涯的良師益友。

我曾經是個兵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轉眼四十年過去,曾經血氣方剛的容顏早已被白髮蒼蒼所掩飾,脫下的軍服早巳收藏在衣櫃留著珍惜的溫馨。如今,《薌江戰友情(獨立營一連)》微信群又把我們集結在一起。多年未見的戰友通過微信又可以進一步增進感情,重溫人生經歷,暢談美好未來,續寫《我曾經是個兵》的輝煌。

我曾經是個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