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1943年3月15日,一只由9架“一式” 陆攻和26架“零式21型”组成的日本空中突击部队正准备突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 守卫此处的澳大利亚空军立即起飞27架“喷火MK5”迎战,随后双方展开了一番激烈的空中厮杀,不过战后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不列颠空战中捍卫了伦敦天空的喷火战斗机竟然被日本零式21型打出了1:4的交换比,4架“喷火”MK5被击落,而日本仅损失了1架零式21型。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澳大利亚北部空战中的喷火和零式

如果说只凭1场战斗不能说明问题的话,在接下来4个月的战斗中,喷火不敌零式这样的场景又不断重现,据统计短短的四个月里,日本以损失5架零式的代价,击落了澳大利亚空军27架喷火MK5型战斗机,交换比达到1:5.4。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那么究竟为什么在伦敦上空击败德国BF109的喷火战机,却在南太平洋不敌零式21型呢?是飞机性能上的差距吗?

喷火MK5型与零式21型的各项性能对比

在最高速度上,零式21型使用一台940马力的荣12型发动机,最大速度可以在4550米高度达到每小时533公里,而喷火MK5使用的是1650马力的梅林水冷发动机,最高速度可在6300米达到每小时603公里,无疑从马力和速度上来说喷火MK5型都分别超过了零式21型。此外在高空性能上,喷火使用的梅林发动机也拥有不俗的高空性能。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二战期间鼎鼎大名的梅林发动机

在爬升性能上,特别是决定空战胜负的瞬间爬升能力上,零式21重量为2421千克,喷火重量为2943千克,从功率比上说,喷火以0.56千克/马力超过零式的0.37千克/马力。影响爬升性能的因素还有翼载荷、空气阻力和螺旋桨直径,这三方面除了翼载荷零式占优外,喷火拥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半纺锤形机头,在空气阻力和螺旋桨直径上都占有优势。

在俯冲性能上,喷火虽然在欧洲战场上不如德国的Bf109,但是面对机体强度低、俯冲性能较差的零式,喷火完胜。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在机动格斗性能上,这方面一直都是零式的传统优势,得益于翼载荷较小,零式拥有更小的转弯半径和低空低速格斗能力。

在武器系统上,喷火配备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303英寸勃朗宁机枪,与零式火力相当。在防护性上,喷火是英国第一种采用全金属承力蒙皮的作战飞机,拥有座舱装甲和自封油箱,在防护性上也优于零式。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综合各方面性能来说,喷火在速度、爬升、俯冲、防护方面占优,而零式在低空低速格斗、盘旋方面占优,总的来说喷火在技术方面比零式更先进,那么喷火失利根本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人,让我们再从飞行员作战经验和他们采取的空战战术角度来分析一下。

双方飞行员训练水平、作战经验对比

首先来看下驾驶日本零式的飞行员,参与对澳大利亚进攻作战的是日本第202海军航空队,他们的前身是精锐的第3航空队,拥有极高的训练水平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普遍具有超过1000小时的飞行经验。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日本海军第202航空队

这里不得不提日本飞行员的培养制度,在日本只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过严苛的训练,最优秀的人才能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这也是日本在开战之处能横扫太平洋地区的盟军的关键所在。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而这批澳大利亚空军的喷火飞行员也颇有来历,他们可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他们全都是经历过不列颠空战、北非和西欧空战的精锐,空战经验也颇为丰富。应澳大利亚三番五次的要求,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部才从现役部队中直接划拨3个中队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还拥有号称“沙漠王牌”的克莱夫考德威尔中校担任指挥官,并且已进入澳大利亚就开始了高强度训练。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沙漠王牌”克莱夫考德威尔

从双方飞行员训练水平和作战经验来看,可以说双方旗鼓相当。

双方空战战术对比

日本零式飞行员的空战战术是根据零式战机机动性能制定的,由于零式具有优越的低空低速格斗性和盘旋性,因此日本飞行员在空战中会千方百计将对手拖入缠斗。而美国人也认识到这点,他们一般都会避免与日机缠斗,如果被日机咬尾则选择通过高速俯冲摆脱或规避。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美日飞行员对对方战术极为了解

但是从欧洲战场来的喷火飞行员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傲慢的认为在欧洲他们击败了驾驶技术优异、飞机性能极佳的德国BF109,而击败性能并不如德国bf109的日本零式应该不难。因此他们连美军战斗机飞行员向他们介绍的日本飞机使用的战术和美军的对策都没有放在心里,而是又把他们在欧洲对付德国人的那一套照搬到了南太平洋。

在欧洲战场上,喷火与BF109相比是各具特点,喷火在最大飞行速度、火力,特别是水平机动性如转弯半径小,在盘旋性上拥有优势,而Bf109则在航程、装甲和垂直机动性如俯冲性能上拥有优势,德国战机往往采用D&Z战术即高速接近,一击脱离,而英国战机多利用其灵活的转弯轻松甩掉德机,掌握战场主动权。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而在南太平洋喷火飞行员在面对机体比喷火更轻巧、翼载荷更小、转弯半径更小格斗性更强的零式时,依然沿用欧洲战场上的盘旋格斗战术即他们试图在低速的情况下和“零式”进行水平缠斗,而这正是零式飞行员所希望的,喷火自然成为了盘旋格斗性能更强的零式的靶子。

此外在加上在英伦三岛,他们拥有沿着海岸线布置的雷达防线,而且这些雷达的探测距离高达100公里以上,他们很清楚德国飞机会从哪里来,德国飞机有多少,从而从容的拦截德国人的战机,而在南太平洋喷火飞行员们也没有这些雷达也没有信息优势。就经常调入日本的陷阱,日本每次都是先以高空高速的ki-46侦察机打头阵,一是侦察澳军情报,二是引诱喷火进攻,正当喷火向Ki-46侦察机发动进攻时,隐藏在太阳方向或者云层里的零式就会突然杀出,向喷火战斗机开火。

伦敦上空的鹰折翼南太平洋,为何性能优异的喷火却不敌零式?

英伦三岛沿岸的雷达链

总的来说在南太平洋战场上,喷火没有了欧洲战场上的信息差优势,再加上最关键的喷火飞行员没有发挥喷火高空高速性能优势,反而在零式更擅长的低空低速与零式缠斗,才造成了性能优异的喷火打出了糟糕的战绩。

总结

通过分析,喷火战斗机在主要性能指标上无疑是优于零式的,而且双方飞行员训练水平和作战经验均比较丰富,决定胜负的就是喷火战斗机糟糕的战术,他们严重缺乏对零式性能的了解和针对零式的战术选择,

而是傲慢的沿用英德战场上的经验战术,以已之短击敌之长,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加上在南太平洋战场作战,他们并没有英伦三岛的信息优势,还常常陷入日本人的陷阱,才使得性能优异的喷火输给了零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