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放水”在路上…降準、降息要來“三連擊”?


進一步“放水”在路上…降準、降息要來“三連擊”?

417會議明確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相較此前的若干次會議,此次貨幣政策基調錶述不變,但具體措施出現重大變化,明確提出“降準降息”,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發力空間加大,存款利率下調的窗口可能就此打開!

整體來看,進一步“放水”在路上,松貨幣、寬財政,財政將更關鍵。

對比2.21/3.27ZZJ會議,本次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但提出了更明確部署

財政方面,繼續強調提高財政赤字率(預計提高至3.2%-3.5%)、發行特別國債(明確了是抗疫特別國債,預計規模可能破萬億)、增加專項債券規模(有望3.5萬億以上,19年2.15萬億),而新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表明財政政策更重要

,也是後續政策看點;

貨幣方面,直接指出要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且繼續強調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表明後續還會再降準、降息,也繼續提示年內仍有可能調降存款基準利率(由此看,貨幣寬鬆還將打開債券收益率下行空間)。

預計一年期LPR最早下週便會再降20個基點,而中國央行也會出臺更多的定向措施。

1)繼1月1日、3月13日、4月3日三次降準之後,4、5月份可能還將迎來一次全面降準或者定向降準。

2)4月15日MLF下調20個基點,4月20的LPR利率也將大概率跟隨下調——預計1年期LPR利率跟隨下調20基點,5年期LPR利率跟隨下調10基點。

3)存款基準利率下調預期增強。

417會議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根據央行通報的一季度的信貸投放情況顯示,2020年一季度是實體經濟受疫情影響的承壓期,

一季度各項貸款增加7.1萬億元,是季度最高水平

一季度投向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創下2011年4月以來新高,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較快增長,新增2695億元,同比多增956億元。

從央行來說,貨幣政策的大方向是非典型寬鬆,應該把改革式降息作為主要手段

寬鬆是逆週期對沖的必然選擇,但又不能“大水漫灌”,於是就有了“非典型寬鬆”。

非典型寬鬆的力度會小於2008、2011和2014年開始的三輪大寬鬆。2008年4次降準4次降息,2011-2012年3次降準2次降息,2014-2016年8次定向+全面降準6次降息。而2019年只有3次降準和3次改革式降息。改革式降息就是不直接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而是用利率市場化改革來間接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LPR形成機制就是“改革式降息”的關鍵一步。

LPR改革以來,短端利率和長端利率不再一刀切,儘量隔離房貸,引導資金流入實體企業

。去年8月份改革以來,1年期LPR下調了四次,從4.31%降至4.05%,共下降了26BP,5年期LPR下調了兩次,從4.85%降至4.75%,只下降了10BP。未來5年期LPR雖然也會下降,但還是受“房貸利率基本穩定”的約束,下調的節奏和力度會明顯小於短端。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25萬億元,同比多增9608億元;最新一次降準後,全國4000多家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到6%,為歷史上的最低水平

資金面整體寬鬆,市場利率逐級走低。但仍然有相當部分小企業感受不到融資環境改善,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深圳一家規模以上企業的財務負責人表示,“我們公司的貸款利率與去年12月相比,沒有明顯降低,可以享受的優惠服務只有一項,就是疫情期間新增的貸款或展期的貸款可以享受政府貼息,但我們公司沒有此類貸款。”他指出,銀行的授信額度增加了,但是否放貸、條件是否放鬆,又是另一回事。

而在一中型企業財務總監也表示,銀行風控條件沒變,額度也沒有增加,企業實際受益不多。“我們去年展期的兩筆貸款,年利率為4.8%,今年3月有一家商業銀行說可以給我們貸款,貸款利率5.5%,後來左談右談,可以降到4.8%,但有附加條件,比如劃轉業務到該行、增加保證金等等。”

因此他透露,不管是市裡還是區裡舉辦的銀企洽談會,現在都不會參加,因為銀行貸款條件沒太大變化,參加了用處也不大。但也能理解銀行的“苦衷”,“銀行畢竟也是企業,也要對股東負責,有自己的內控體系和考核標準,有些貸款條件確實很難執行。”

深圳一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表示,銀行可放貸的錢是增加了,可同時市場風險也在加大,並不是有錢就要多放貸。銀行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首先考慮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風險有多大。雖然現在政策在向中小企業傾斜,但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再加上疫情,市場風險、信用風險都在增大,銀行放貸理應更加謹慎。“融資條件好的時候,企業可以向多家銀行貸款,而現在環境下,我們也擔心企業能否在其他銀行貸款,會不會被別的銀行抽貸,如果借不到或者被抽貸,我們貸款給企業就會很被動。

總行也給分行下達任務和額度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但是執行起來難度不小。中小企業缺少抵押物,信用貸款風險太大了。現在許多銀行都有針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金額在100萬元左右,也有些只有三四十萬,可以滿足企業短期資金週轉。

但是,貸款企業必須擁有大公司背景,或者銀行對這家企業非常熟悉,只因短期遇到應收賬款問題,這兩類企業銀行都可以批,其他的就基本不可能了

此外,銀行對企業的穿透式調查,也是許多小微企業難過的一關。企業是否有穩定的訂單,是否和大企業合作,是合作多年還是剛剛開始,把貨賣給了誰,銷售回款怎樣,明年後年的經營情況預計會怎樣,有怎樣的經營策略等,這些我們都會詳細考察。

其實銀行對於普惠性的放貸動力並非很足,關鍵在於風控和問責機制問題,但是在國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大背景下,各家銀行均會尋求平衡,銀行之間也會在業務量上形成一定的默契。信用貸款,總量上是有控制的,審慎介入。其他銀行做我們也要做,但誰也不會做太大,也不會完全不做。

整體來看,高層的好政策仍然有待各地方、各部門“善加落實”,“疏通貨幣傳導機制”仍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