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2020年4月25日

是第3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和最有效的措施。最近這些年來,國家不斷增加免疫規劃疫苗的種類,目前我們的適齡兒童可以免費接種的疫苗有15種,這15種疫苗可以預防15種傳染病。


2019年,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一直在90%以上。這麼多年來,我們通過大量的免疫接種工作,國家消滅了脊髓灰質炎,摘掉了乙肝大國的帽子。2019年,全球有多個國家暴發了麻疹疫情的情況下,我國麻疹的發病率降到了歷史新低。


如今的成就,要感謝我國科研人員多年來的不懈堅持。其中,“糖丸疫苗”就構成了如今“60後”至“80後”,甚至不少“90後”的童年記憶中獨特的一部分。


“健康對於生命,猶如空氣對於飛鳥,有了空氣,鳥兒才能展翅飛翔。珍惜生命,愛護健康。”

——顧方舟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它不僅控制了中國脊髓灰質炎,更讓千百萬兒童免於罹患小兒麻痺症。


小時候每次打完疫苗針都會得到一顆甜甜的糖,曾經以為這是打針不哭的獎勵。那時候幾乎沒有孩子知道,這顆糖丸也是一種疫苗,是使我們所有孩子遠離小兒麻痺症危害的“寶物”。而發明這顆糖丸的他卻一直身居幕後,很少被世人所知。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他就是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作為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顧方舟研發的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讓中國進入無脊髓灰質炎時代。


顧方舟,1926年出生,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有一雙巧手的顧方舟捨棄了待遇高、受尊重的外科醫生職業,選擇了從事當時基礎差、價值低的苦差——公共衛生。在他眼中,當醫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從事公共衛生事業,卻可以讓千百萬人受益。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生病的對象主要是7歲以下的孩子,一旦得病就無法治癒。由於病症是隱性傳染,開始的症狀和感冒無異,一旦暴發,可能一夜之間,孩子的腿腳手臂無法動彈,如炎症發作,孩子更可能有生命危險。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1955年,脊髓灰質炎在江蘇南通大規模暴發。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大多為兒童,其中466人死亡。病毒隨後迅速蔓延到青島、上海、濟寧、南寧等地,一時間全國多地暴發疫情,引起社會恐慌。


1957年,剛回國不久的顧方舟臨危受命,開始脊髓灰質炎研究工作。他首先從患者的糞便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攻克脊髓灰質炎的戰役,首戰告捷。


接下來的考驗就是疫苗研發的技術路線,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活疫苗與死疫苗兩種疫苗相比較,死疫苗雖然安全,但是低效;活疫苗雖然高效,但是安全性存疑,有可能個例會出現嚴重反應,且兩種疫苗的成本差別巨大,1人份的死疫苗成本相當於100人份的活疫苗成本。


冒著極大的風險,顧方舟結合我國當時的國情和經濟基礎,大膽判斷:中國只能走活疫苗的路線。衛生部採納了顧方舟的建議。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為了進行自主疫苗研製,顧方舟團隊在昆明建立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一群人紮根在距離市區幾十公里外的昆明西山,與死神爭分奪秒。


就這樣,一個挽救百萬人生命健康的疫苗實驗室從一個山洞起家了。顧方舟自己帶人挖洞、建房,實驗所用的房屋、實驗室拔地而起,一條山間小路通往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夢想彼岸。


生產基地的建設面臨著資金少、交通運輸困難、物資緊缺、蘇聯撤走所有援華專家的困難。顧方舟後來回憶說:“那時候沒有房子,住都沒地方住,搭起爐灶來就那麼幹,吃也吃不飽,可是大家咬緊了牙關幹。”


9個月後,疫苗生產基地終於建成了。研究所幾乎是建在一座荒山上,研究人員只能在漏雨的實驗室中開展工作。他說:“人可以餓,猴子是做試驗用的,絕不能餓著。”


臨床試驗怎麼做?


中國首批減活疫苗研發生產之後,在猴子身上試驗成功,但是動物成功不代表人類就能成功。怎麼做臨床試驗?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面對這些副作用還不明確的疫苗,顧方舟選擇做人體試驗的方法,竟是自己首先喝下去!10天后,安然無恙,說明疫苗成功了?又一個重要問題縈繞心頭——成年人本身大多就對脊灰病毒有免疫力,而小兒麻痺症高發還是孩子,對成年人有效不代表對孩子也有效。必須證明這疫苗對小孩也安全才行。那麼,找誰的孩子試驗?誰又願意把孩子給顧方舟做試驗?


顧方舟毅然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瞞著妻子,給自己幾個月大的兒子喂下疫苗。


對於一個剛做父親的人來說,這比割肉還要心疼。一旦失敗,他的孩子面臨的就是癱瘓甚至死亡。然而為了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孩子,他義無反顧。實驗室一些研究人員作出了同樣令人震驚的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參加這次試驗。經歷了漫長而煎熬的一個月,孩子們生命體徵正常,第一期臨床試驗成功了。這個時候,一向堅強的顧方舟哭了,和同事們抱在一起哭了。隨即更大規模的二期臨床試驗開展,2000人,全部成功。


1960年,全國正式打響脊灰殲滅戰。首批500萬人份疫苗在全國11個城市推廣開來,流行高峰很快被遏制下來。


然而,首批脊灰活疫苗生產出來後,又有了新難題。怎樣才能讓疫苗既方便運輸又讓小孩愛吃呢?顧方舟想到,為什麼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測試,聞名於世的脊灰糖丸疫苗問世了。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體疫苗的升級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長了保存期——常溫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兩個月,大大方便了推廣。為了讓偏遠地區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顧方舟還想出了一個“土辦法”運輸:將冷凍的糖丸放在保溫瓶中!


這些發明,讓糖丸疫苗迅速覆蓋祖國的每一個角落。1965年,全國農村逐步推廣疫苗,從此脊髓灰質炎發病率明顯下降。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計劃免疫,病例數繼續呈波浪形下降。


1981年起,顧方舟從脊灰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技術入手研究。1982年,顧方舟研製成功脊灰病毒單克隆抗體試劑盒......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吃糖丸保健康”宣傳畫


歷經40年的不懈努力,世界衛生組織證實,中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被阻斷。小小的糖丸,讓脊灰的年平均發病率從1949年的十萬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萬分之0.046,使數以萬計的兒童免於致殘。


2000年7月21日,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上,已經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莊嚴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國正式成為消滅脊灰國家,這也是人類繼消滅天花之後的又一個偉大成就。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所說的“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這句話,是對顧方舟人生的最好寫照。醫學和人類健康這一終極目標聯繫在一起,就不要怕醫學之路遙遠,不要怕路之艱辛。


心存使命和責任者,其行為自會卓然於眾。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鉅變——中國科技70年的歷史跨越》】


一顆小小糖丸,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