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頤堂丨老將趙愛萍 眼疾手快玩轉乒乓人生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日常鍛鍊也多了起來,特別是老年人,唱歌、跳舞、打太極、跑步、爬山……每天的生活豐富多彩。

有這樣一位老年體育達人,雖然年齡已經64歲,但精神矍鑠,雷厲風行,叱吒乒壇,獲獎無數,榮譽數十件。她的日常生活完全是在體育鍛煉中度過,她叫趙愛萍,甘肅乒乓界的老將,比專業選手還“專業”的乒乓球教練。

從12歲開始,乒乓球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陪伴,讓她的生命在不同階段煥發出無限精彩。近日,記者有幸採訪了她,聽她講述與乒乓球的不解之緣,聽她闡述乒乓球鍛鍊帶給人體的諸多益處。

養頤堂丨老將趙愛萍 眼疾手快玩轉乒乓人生

趙愛萍獲得的獎章。

一次結緣 相伴終生

初見趙愛萍,一身休閒服,梳著馬尾,說話幹練,笑聲爽朗,走路帶風,一點不像年紀64歲的人。“我現在的狀態都是鍛煉出來的。”趙愛萍笑著說,估計很少有這樣年齡的人,一天體育鍛煉堅持4-6個小時以上,但這樣的鍛鍊時間是她生活的常態。與乒乓球結緣後,帶給了她很多意外。

出生于軍人家庭的趙愛萍,與生俱來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從小到大,從中年到老年,這股韌勁讓她在生活和工作中吃了不少苦頭,也是這股韌勁,讓她的生命一次次煥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她在乒乓球路上永不停歇的腳步。

幼年的趙愛萍是在富裕、幸福的環境中成長的。父親是軍官,從小對她和弟弟妹妹要求嚴格,嚴於律己是他們無條件遵守的家規。“正是這樣的家規,練就了我的性格,從小敢於決斷,永不服輸。”趙愛萍說,小時候在軍區大院裡,她就是個“孩子王”,手底下有好多“小兵娃”,玩耍的任何事都聽她的,一呼百應,小小年紀就展現出較強的組織力。

愛上乒乓球,是因為玩耍的花樣太少了。“有一天,看到大院裡一群大男孩在打乒乓球,覺得好玩,試了一下,就喜歡上了。”這一結緣,就註定了一生的陪伴。此後,在家屬院、學校裡,同齡的小姑娘玩的是毽子、沙包、跳皮筋,但趙愛萍的身影總是在有乒乓球比賽的地方,大小課間,每一場都打得酣暢淋漓。

因為球打得出色,15歲時,趙愛萍被甘肅省體工隊相中,成了一名乒乓球隊員,走上了體育之路。後來,經歷了生活的諸多變遷,事業起起落落,但乒乓球一直陪伴她左右,是業餘也是專業。直到後來因為機緣巧合,她成了一名教練。

養頤堂丨老將趙愛萍 眼疾手快玩轉乒乓人生

趙愛萍參加比賽。

打乒乓球 益處多多

在打乒乓球的路上,趙愛萍代表甘肅、代表全國參加過無數比賽,有省級賽、國家級賽事,獲得了無數榮譽,“只要出去打比賽,不管是50歲組,還是60歲組,每次少不了獲獎,不論是個人獎還是團體獎,獎牌也不計其數。”趙愛萍說,每一次的比賽獲獎都是對她體育精神的肯定,也激勵她向更高的方向邁進。

“任何體育項目都是為了強身健體,打乒乓球的好處可能更多。”趙愛萍分享了她多年打乒乓球的經驗,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鍛鍊肌肉、增強體質,同時鍛鍊心腦功能,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她告訴記者,在所有球類運動項目中,乒乓球的速度是最快的,由於球體小而輕,攻防轉換迅速,它要求運動員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一般不超過半秒鐘)即對變化的來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反應,迅速移動腳步,或搓或削,或打或拉,揮拍將球打過去。這種講技術、講戰術、動腦筋的特點能很好地鍛鍊老年人的反應能力,鍛鍊人腦對周圍事物的靈敏性。所以,打乒乓球可以預防老年人腦痴呆,延緩老年人腦動脈硬化,保持良好的思維記憶力。定期打乒乓球還有助改善一些帕金森病症狀,包括手抖、行動遲緩和肌肉僵硬。

“在打比賽時,雙方運用的戰術更是多種多樣,而乒乓球區別於其它球類的特點之一是個人獨立作戰,這就更能鍛鍊一個人的思想、作風、意志、毅力和聰明智慧。”趙愛萍笑著說,每次比賽結束,總會有人好奇地問,“您真的已經過60歲了嗎?場上的反應能力和水平與實際年齡差距太大了!”

趙愛萍說,打乒乓球時,由於球的來往速度飛快,來球落點或近或遠,或左或右,或旋轉或不轉,為了作出準確的判斷,多通過眼睛獲得來球的信息,眼球始終處在高速的運動中,並與大腦進行快速反饋聯繫,這對眼睛及視力的調節很有好處。同時,長期鍛鍊可使上下肢的關節更靈活,腰背部的肌肉也更健壯,整個人的身體機能被充分調動,協調性和靈活性都得到提高,更加充滿活力。

養頤堂丨老將趙愛萍 眼疾手快玩轉乒乓人生

趙愛萍在家彈鋼琴。

談話、運動,趙愛萍的身上處處散發著活力,精力充沛。她現在的日常狀態是:每天早上和下午正常在運動場館當教練打球,回家後,陪母親聊天,心情好了,演奏幾曲鋼琴,讓詩意在生活中流淌。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歐陽海傑

圖丨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