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一:前言:生子当如李亚子

1.1我要去中戏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大多数读者认识的李存勖都是来自中学阶段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因此很不幸的是李存勖也留下了相对糟糕的印象。)

参加过高考的孩子没有人会说不认识爱看戏的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

啧啧,要先插两句嘴。

关于李存勖,先来一波正经的。

薛居正公的《旧五代史》: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母曰贞简皇后曹氏,以唐光启元年岁在乙巳,冬十二月二十日癸亥,生帝于晋阳宫。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旧五代史》是五代研究的重要史料,北宋薛居正主修)

薛居正公话说得很明白。

李存勖的父亲不是别人,而是李克用。

李克用和十三太保的故事无须赘述。

沙陀人李克用,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又号“独眼龙”(不解释)。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由于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和黄巢起义军。大顺二年(891年),唐廷恢复李克用官爵,并封晋王。

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地区,与占据汴州、控制河南地区的朱温对峙。

猛人李克用用自己的基因证明了“虎父无犬子”,李克用的沙坨作风已经让人大跌眼镜。李存勖则更加是少年英雄,11岁时,李存勖便开始到长安装逼。唐昭宗李晔对李存勖尤为欣赏,竟然让李存勖坐到自己腿上,满朝皆惊。

《旧五代史》中描述李存勖成年后状貌雄伟瑰丽,得习春秋,豁达而通大义。

说起来李存勖算是高富帅的典型代表。

无奈的是和当代的网瘾少年一样,李存勖酷爱音乐歌舞,有瘾。

这也是被后世史书吐槽的一大原因。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克用盘踞河东之时,看河南小痞子朱阿三混的风生水起。差点得了抑郁症,整天唉声叹气。儿子李存勖却不以为然。李克用大为惊讶,李存勖告诉李克用,朱温穷兵黩武,早晚自取灭亡。

李克用:呵呵

很显然,李克用并没有把李存勖的话放到心上。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戏言而已。

尽管李克用并不相信他儿子所谓的预言,但李克用知道,自己和朱温的对峙还会持续,在平衡被打破之前,必须勇敢的搏斗下去。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河东的李克用和河南的朱温是死敌,地图上的名字在此后的文字中会逐渐明朗起来)

无论李克用李克用有多重的土匪习气,也打不败他的最大的敌人:时间。

顽强的李克用终究没有斗得过朱温,908年,李克用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儿子仍需努力”的嘱托就撒手人寰了。

李克用临死之前别开生面的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倒不是让李存勖和兄弟们来掰断。而是嘱咐李存勖要去完成三件极其重要的事。

第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

第二则是征讨契丹,安定河北。

最后一件事可谓李克用之心,路人皆知,搞定世敌朱温。

李存勖把三支箭供奉在家庙之中。准备跨上战马,开始他的辉煌一生。

对于李存勖而言,尽管老爹的一生已经结束,自己的辉煌却才刚刚开始。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失去父亲并没有让他有多少伤感,相反,李存勖因为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帝国的第一抹光辉而兴奋不已。

等等,好像还有什么事没办。

当时的兵马大权并不在自己手上,而归于叔父李克宁。李存勖倒也爽快,老爹丧事刚刚办完,二话不说就拿下了李存颢和李克宁。对于这样的叔叔,自然没有留下的必要。

但该走的程序还是不能少的,李存勖毕竟是多年得资深戏瘾青年,没吃过猪肉也看到过猪跑,何况自己还经常露两手。二话不说,李存勖上来便作垂泪状,痛哭流涕。陈述不舍云云。不过哭归哭,再不舍哭完了还是一刀下去简单方便。

1.2潞州,辉煌的起点!

俄国航空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对于李存勖来说,河东是摇篮,但要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必须要走向中原,那里,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对手。

在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来临之前。李存勖首先想给朱温一个明显的信号。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

李存勖盯上了潞州。

一不做二不休,李存勖效仿李愬雪夜下蔡州之举,趁着大雾袭击了潞州的后梁军。

消息传到大梁,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潞州的战败并不能威胁到后梁的统治基础。

但朱温大惊失色,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凡的对手,也是自己创造的帝国最大的威胁。

他对身边的近臣做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评论。

要知道当年曹孟德对孙权那是赞不绝口,“生子当如孙仲谋”后面还补充一句,“要是像刘景升的那群儿子,只不过是猪狗而已”,还不忘恶心一下刘表。顺路也默默装个逼,我曹操的儿子都还是很不错的。

朱温则比较直接,“生儿子就要生像李存勖这样的儿子,李克用就不会灭亡了啊!至于我的儿子,猪狗之辈而已”(原文: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很显然,朱温同志觉悟那是相当的高,表扬别人的时候不忘批评自己,甚至更进一步来恶心自己,颇有些国际主义战士的风采。

但从历史的结局来看,朱阿三倒也是预言帝。不仅是李存勖灭了后梁,朱温本人也死在自己那群猪狗不如的儿子手里。

当然了,花一点篇幅吐槽一下朱温。蔡东潘先生在大作《五代史通俗演义》的自序中写道

“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朱温同志的所谓可谓人神共愤,睡了自己儿媳妇儿。被自己儿子干掉。也算是罪有应得。

1.3天下宠儿!

潞州战役后,后梁镇州守将王镕和定州王处直也做出了和朱温类似的判断,并作出了一个更加意义深远的决定。从年龄上看,李存勖比朱温年轻,未来是属于李存勖的。带着发展的眼光,二人立刻倒戈。

对于后梁来说,河北有失是绝不能容忍的结局,为此甚至可以不惜一战。

柏乡之战就此发端。

柏乡之战中李存勖和部将李嗣源、周德威只有区区三千骑兵和镇州、定州两处军马,后梁方面则是王景仁统帅的禁军和八万魏博军。梁军以逸待劳,想来个兔子搂草一网打尽。

但很明显,李存勖虽然没有学过算术,却也知道一拳难敌四手。于是果断接受了周德威的建议,晋军(此时未立唐国号)主动后撤。王景仁明显没有脑子,一股脑冲出去,被周德威和李嗣源拦腰冲乱,李存璋也不含糊,马上掩杀过去,柏乡之战一战定河北。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五代前期,梁晋对峙,923年5月13日,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进入后唐与后梁对峙阶段。)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热血沸腾,似乎天下唾手可得。

但这唾手可得,是十二年。

二:卢顺密:卧槽(#゚Д゚)!

2.1奇谋!奇人!奇袭!

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

郓州守将卢顺密突然来降,李存勖大喜过望。卢顺密心情也是相当的激动,一阵唾沫横飞之后,提出了进袭郓州的计划。李存勖不敢耽误,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五代第一贤才郭崇韬)

郭崇韬向来老谋深算,没有十分把握,不敢冒进。

李存勖无奈之下单独召见了李嗣源,李嗣源后悔自己此前在胡柳渡河,遭到责罚,于是想将功补过。常言道知耻而后勇,一时李嗣源慷慨激昂,慨然建议“我朝连年用兵,生民疲敝,若非出奇取胜,大工何日得成?臣愿独当此任,勉图报命!”

李存勖心情很激动,啥都不说了,立即给了李嗣源五千军。

不过要说李嗣源这命不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到了出师那一天,无奈天公不作美。强调风和日丽是没机会了,士兵们议论纷纷。

硬着头皮才走了没几步就又遇到了阴雨,由于缺乏雨具,士卒们苦不堪言,唉声叹气。

前锋将领高行周心态却很不错,心情不仅没有收到天气影响,反而喜笑颜开,高兴不已。

“各位!”高行周大喝一声“这是上天助我,今天阴雨,郓州守军疲惫,我等可以一举成功!”。高行周用坚定的目光回应了那些质疑他脑子有病的目光。要么怎么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呢。郓州守军也是一脸懵逼,一边骂娘一边无可奈何的站哨,无奈烟雾朦胧,又没有红外探测装置,一不小心被李从珂带人摸了上来。一鼓而下,攻破郓州,州官崔簹和判官赵凤直接被从老婆的床上拖了下来送到了兴唐府。

李存勖大喜过望,也不说啥了,连连惊呼李嗣源奇才。并立即任命李嗣源为天平节度使。

2.2敬翔的权谋!

后梁末帝朱友贞虽然是暴发户,倒也知道家产有限。今日失五城,明日丢十城,不要一年自己就得成低保户了。后梁北面招讨使戴思远被骂的狗血喷头,赶忙催促段凝和王彦章进军。梁相敬翔老爷子,想想倒是觉得郁闷,当年小流氓朱温起家时自己就一直跟着鞍前马后。现在都一大把年龄了,按说应该混吃等死拿退休金,但很明显敬翔工作热情比较高涨。敬翔看李存勖一步步坐大,一看就是14年。这越瞅越不是那么回事儿,李存勖这个刺头儿越来越难搞。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去找朱温汇报了。敬翔越想越不放心,必须要找小老板谈谈心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敬翔被誉为“后梁的诸葛孔明”,不过历史资料显示,敬翔先生很可能是妻管严)

2.3爷爷也疯狂

考虑到朱友贞这种富二代直男一般靠磨嘴皮子说不动,敬翔倒也有心理准备。

到了宫中,不等朱友贞问话,敬翔就抢先趴到地上,抚地痛哭流涕,哭诉先帝朱温用人之能牛逼,而现在自己建议不被采纳云云。说完朱友贞很感动也很欣慰,毕竟年纪一大把,能说哭就哭,落泪和开闸放水一样轻松,果然心态年轻。

敬翔是一脸无语,只能放大招了。

敬翔抬起脚,直接从靴子(百宝靴,认真脸.jpg)中掏出一根绳子,套入颈中,作自经状。演技相当可观,和李存勖算是艺友。

朱友贞顾不上欣赏艺术,万一敬翔真的挂在了这里,事情传出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只要经过路边社加工发布,吃瓜群众的朋友圈马上就是各种刷屏,《震惊!敬翔死亡内幕》《不转不是梁国人,敬翔去世真相》《政治斗争:敬翔传奇》。

朱友贞越想越恐怖,弄不好李存勖再打个为忠臣敬翔报仇的大旗,那就日了狗了。不管他真想死假想死,反正这个时候不能死。

赶快让人拉开了敬翔。敬翔瞪大眼睛,勒出来一句,其实不死也是可以的。朱友贞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那你说吧”朱友贞盯着敬翔。敬翔也不打算死了,赶忙丢掉了绳子。

“陛下,臣愿保一人”敬翔一下子来了精神。

“哦?”朱友贞问道“是谁?”

“王彦章”

朱友贞被逗乐了,王彦章本是将才,怎么有不用之理。立即擢升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段凝充任副将。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朱友贞通过诛杀朱友珪上位,三年中连续杀死七位手足,绝非善类)

2.4我是王彦章,我是王铁枪。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绝非浪得虚名。)

要说毒眼朱温都服气的李存勖还会有人表示不服?

事实证明,人口基数大永远是奇人存在的基础条件。中国永远不缺乏奇人。

“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虽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水浒传》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梁山泊土匪头子宋江。

王彦章,字子明或贤明。郓州寿张人。

字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在王彦章的一生中,王彦章都光明磊落却一直没有明白一些道理。

要说郓州却是奇特的地方,后梁的命运全系于郓州城和一个郓州人,然而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即将要发生的一切。

要说王彦章不服李存勖,总要有个不服气的法子。

王彦章明显没有薛公的雅致,王彦章评价李存勖只有一句

“李亚子系斗鸡小儿,怕他作甚?”

咳咳,强调一下,李存勖是斗鸡眼这件事倒也不是王彦章杜撰,确有其事。

别因为一句“斗鸡小儿”就觉得王彦章是个粗人,事实上他是个很粗的人。

王彦章的人生格言就八个字:“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只能说他是条(gou)汉(tui)子(zi)。

有趣的是《水浒传》中宋江混饭吃的正是郓城,而黑旋风李逵大闹的王彦昌老家郓州寿张县是距梁山最近的一个县,要是王彦章生在永和年间,在水泊梁山混一把交椅也是说不定的。

要说奇人就是奇人。从小那就是震天炮,非同凡响。

《五代史补》中提到梁太祖朱温在郓州征兵时,小屁孩儿王彦章也跑过去报名。王彦章跑过去找征兵主将要求,也不是闹事,只是找领导提点要求,要当队长。“后面排队的那几百号人以后就是我管了”长的没擀面杖高的王彦章小手一挥。排队的几百号人觉得王彦章纯属没事找抽类型,各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声令下教王彦章重新做人。王彦章倒也不屑在意众人,指着众人喊道:“我天生雄壮,我不针对谁,在站的各位都是垃圾,所以队长就是我了。你们别闲的蛋疼了,都散了吧。”几个不服气的听得目瞪口呆,王小孩儿倒是不在乎,冷笑一声,“你们一个个装逼神的?这样吧,今天就说说自己怕不怕死,死不死今天先不谈,谁敢和我一起赤脚到荆棘丛中走个三五圈?”

虽然参军不做智力测试,但荆棘丛是啥大家还是有数的,傻子才会走,显然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站着不动。王彦章冷笑不止,当场脱掉靴子,光脚踏进荆棘丛,还得意洋洋、若无其事地走了三五圈。这事被朱温知道了,惊为神人,从此开始重用王彦章。

要说朱温和王彦昌也算是惺惺相惜。

卢顺密:是我手贱(上):潘张、杨刘和大梁,卢顺密推倒的骨牌

(朱温算是中国帝王史上的奇葩之一)

朱温年幼时父亲去世,只能和家人投往萧县,佣食在富豪刘崇家,朱温狡诈有余,却也懒得超乎想象,要命的是朱温吃起来完全是无底洞。刘崇经常被他气得直哆嗦,经常想暴打朱温过把瘾,无奈刘崇的老娘却咬定朱温是个奇人。

这话又要从《旧五代史》的一个小故事说起了,话说一天刘崇的老娘半夜听到朱温躺的床上有奇怪的声音,心中大疑。

过去一看,十四五岁的朱温睡得东倒西歪,苦笑一下。再凑近一看,还不如不看,命都吓飞了一半,原来是一条红色的大蛇附在朱温身上,一时吓得汗毛竖起大叫不止。话说这不叫也就算了,大喝一声之后朱温醒了,蛇倒也没了。刘崇的老娘一口咬定朱温是奇人,经常训斥刘崇“尔等富贵,皆寄于阿三”。

王奇人碰到朱奇人,合作还是相当愉快的。

王彦章跟随朱温转战南北各地,一路升迁到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要说换做别人,算是祖坟冒烟了。王彦章却觉得还不够,要命的是王彦章并不是那种伸手要工资的员工,为了让大梁公司的朱老板看到自己的价值,王彦章决定继续好好露一手。这手一热,一般就停不下来了。

于是一杆铁枪戳遍黄河南北。

《新五代史》记录王彦章也倒是干净利落:

“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沙陀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五代时期最响亮的名头出现了,“铁枪王彦章”。

“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资治通鉴》

中国古人的冷兵器强调“一寸长一寸强”,但金属兵器也是“一寸长一寸重”,所以扛个一吨的铁锤也是不现实的。

但像王彦章这样的奇人加猛人,兵器自然也不一般。

《资治通鉴》告诉我们,王彦章的铁枪是百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五代时的一市斤相当于现在的十三两左右,粗略换算下来当时一百多斤至少在六十多公斤!

不服气的看官可以垒砖头试试。两堆砖头。要是能做到“挥舞如飞“,才算勉强赶得上王铁枪。

这种级别的猛人,到了今天估计参加举重国家队,那直接是举牙签。

冷兵器时代能够造成这种心灵震撼的除了王彦章估计也只有明朝万历年间的“刘大刀”刘綎了,一杆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轮转如飞”,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指向哪里就砍向哪里。

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明史》

猛人也!

一千多年后,查良镛先生还不忘致敬一下王铁枪。

在旷世经典《射雕英雄传》中出现的嘉兴铁枪庙便是纪念王彦章而建,内奉王彦章所用铁枪,后来被江南七怪柯镇恶取用,成为了铁仗。不知道九泉之下的王彦章是不是早已暴跳如雷,想跳出来想找查良镛先生理论一番呢。

三:黄河鏖战

3.1给我三天,只需要三天

有了公司老股东敬翔的推荐,王彦章顺利入股。但朱友贞也不是吃干饭的,军权交给他之前还是需要王彦章表个决心的。

末帝问王彦章何时破敌。

王彦章说,三日,三日即可。

左右之人都哑然失笑,王彦章却也不介意,燕雀不知鸿鹄之志,更加不知鸿鹄之能,我自乘风而上九万里,我的高度不需要你们达到。

王彦章随即前往滑州,一路舟车已经耗费两日。

王彦章倒也不介意时间紧张,到达滑州后,召集将士,置酒大会用来麻痹后唐军。却秘密派人去杨村收集大船和竹筏,并在夜间集中六百人,带上大斧,会同冶工,顺流而下。

而宴会持续到半夜,大家喝的东倒西歪南北不分。王彦章也是满嘴胡言乱语,到了半夜,众人睡倒后,王彦章假装更衣,从后营溜出。

带上数千精兵,扑向德胜南城。

德胜的守将朱守殷是五代名人,勇武过人,但总是需要充值智商。

李存勖嘱咐朱守殷,“王铁枪勇决过人,必来冲突德胜,汝宜严备为是”

朱守殷却料定王彦章来不了那么快,加上细作通报,王彦章已经在酒宴上喝成狗,早就趴了。加上黄河里还有铁索铁链,实在没啥可以多心的。

朱守殷不但不担心,还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莫非王彦章的船能打水漂飞过铁索铁椎?

王彦章确实没能力让船飞起来,却有办法搞定铁索。

船上的冶工熔断了铁链,士卒用大斧砍断浮桥。

德胜南城一下子孤立起来。朱守殷在德胜北城却还是一脸轻松,区区几百人,等到天明,就可以杀退。

王彦章却没有给朱守殷翻盘的机会,率军兼程抵达了德胜南城,一举攻破南城。至此前后正满三日。

德胜南城失守之后,朱守殷慌了手脚,赶快派兵增援,黑灯瞎火,无法靠近,一直到天明也没有突破。

朱守殷手忙脚乱,还在担心南城得失。

南岸的王彦章明显行事果断英武,不事休息,连续攻破重镇潘张、麻家口和景店。当然啦,王彦章并不是善男信女,一路切菜砍瓜,后唐军防线瞬间岌岌可危。

3.2杨刘的决心

李存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即派宦官焦守宾亲赴杨刘城,和李周一起固守杨刘。并催促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把房屋拆除,改造为一切能飘动的载具,把士兵输送到杨刘

王彦章不是福利机构的员工,并不想同情失败者朱守殷,看到朱守殷准备撤离,王彦章也紧急拆除德胜南城的房屋木板,沿着河岸一路而下,两军在河中各自掌握一侧河岸,每到河流弯处,就用强弓硬弩相互射击,一天能大小交战上百次,两军都伤亡惨重。王彦章一面黏住朱守殷不放,一面派段凝催促十万军队进攻杨刘。

李周外号“小李牧”,守城之能冠绝天下,王彦章数次冲破城堞却终究没有攻入杨刘,只能退到南侧河岸,用水师把持住河津,稳定战局。

杨刘后唐军守将李周自己知道,躲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只要后唐大军不到,自己早晚要喂鱼。

不敢怠慢,赶快向李存勖告急。雪花般的告急信发来,李存勖立即催动三军,奋力前行,以博尔特速度赶到了杨刘,却看到杨刘被后梁军团团围成铁桶。李存勖无可奈何,心急如焚。

立即求教郭崇韬,郭崇韬回答“现在王彦章尝试攻破杨刘不成,日久一定会疲惫,但人数众多,我军依然难以击败”

“然而,如果我军不南进,王彦章必然向东攻击,郓州危急”郭崇韬停顿了一下,带着自信的笑容“我有一计”。

郭崇韬附到李存勖耳边“如果在博州东岸筑城来戍兵,截住河津,既可以接应东平府,又可以分散王彦昌的军力”。李存勖满意的点点头,“只是”郭崇韬皱了皱眉头。李存勖扭过头来“恩?”,郭崇韬奋然道“如果被王彦章诇知,我必然无法构筑,那么将酿下大祸,请求陛下招募死士,每日挑战,牵缀彦章,十日之后,等博州东城筑成,大事可定!”

李存勖跳起,做作揖状“天下大定,皆系于君!”

李存勖急遣郭崇韬率领万余人前往博州麻家口渡河筑城。昼夜不停。李存勖每日挑战王彦章,与王彦章苦苦纠缠。但到了第六天,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王彦章听说筑城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带上几万人的拆迁队赶往施工现场搞拆迁。

包工头郭崇韬自然不会同意,王彦章倒也不废话,上来就打。郭崇韬一边亲赴火线堵枪眼,一面派人通秉李存勖,李存勖发现王彦章跑了,不等郭崇韬回报,已经率军赶往博州。援军到,后唐守军一时声威大振,梁军阵脚开始混乱。王彦章不是莽夫,溃军之心不可收,无奈只好撤军整顿。

后梁军退兵博州后,王彦章立即转向杨刘,想趁机咬下一口肉。唐军将领李绍荣也率骑兵反冲。梁军副将段凝素来胆怯,急忙后退,李绍荣率军掩杀,王彦章刚刚振奋,却又收不住败军,只能退到杨村。

唐军一路追杀,斩首上万。后唐军回到德胜。

杨刘之围至此解除。

四:折翅的天鹅

4.1论嘴贱的危害

王铁枪不是浪得虚名,收拾好了自己鸿鹄翅膀,打算重新抖擞翅膀。

无奈因为自己嘴贱,找来了点麻烦。

这破事最早要追溯到到王彦章的早年,王彦章那时候不仅是喜欢热血上脑的肌肉男,也是个大嘴愤青。

本着关心国家发展和政治建设的良好意愿。小王总是评论时事,大有指点江山的气魄。

关键是,吐槽了赵岩和张汉杰二人,这两个人不需要多介绍,欧阳修公评价为“佞臣”。大致如此。

小王一向豪气冲天,对于朝中的两个人渣,自然是不吝自己的情绪用生命进行吐槽。

甚至对外宣称“等我回朝后就要干掉他们”。

虽然没开新闻发布会,但毕竟王铁枪是五代时期的知名公众人物,不谈收录到名人名言,至少确保可以赵、张二人接收到消息。

历史多次证明,一般奸臣度量都不是很大,赵、李二人并没有违反历史规律,确实是小人,二人商议后,达成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共识“我等宁受死沙陀,不可为彦章所杀”(李存勖表示躺着中枪)。我觉得这句话纯属扯淡,最多只有后半句是真的,要是李存勖打过来,估计二人也是投诚接受人民改造的急先锋。

不管二人怎么说,历史还积极证明过一点,一般奸臣行动能力都很强。

由于对利益重视程度比较高,加上有坑人天赋,二人迅速用惊人的毅力和才智,推出了针对王彦章同志的一些针对性方案。

不过话说回来了,赵、张二人也知道自己名声差。一个王彦章倒下,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王彦章站起来。为了确保自己脑袋的安全,二人物色了可靠地接替者。

4.2段凝,帝国之猪

话说这段凝向来和赵、张二人交好。

但王彦章本来和段凝也并没有多少矛盾。

虽说段凝脑子不好使,但王彦昌想想自己的感人的学历,也就不能说啥了,要是智商靠谱,也不至于混迹行伍之间打打杀杀了。

不过,段凝给二人做走狗,王彦章就不能忍了。赵张二人也就借事乱事。每逢战败,三人都咬定这是王彦章态度不端正,顺路质疑一下王铁枪的智商。要是稍有小胜,肯定是张大人和赵大人指挥有方,不用多说,首功。段副指挥积极作战,也会予以褒奖。至于王大人嘛,反应迟缓,使得战果未能进一步扩大。恩,就酱紫。

时间一长,朱友贞感觉这王铁枪明显是个刺头。敬翔老爷子明显是年龄大了,这种人都能看成人才,看来差不多该进敬老院了。

另外,这段凝倒是个人才啊,真乃国家栋梁也!不提拔岂不是显示朕没有识人之明?不行,必须重重提拔,重点建设,搞个全国优秀将领啥的。

一来二去,黄河防务和军政大权就到了段凝手里。

王彦章挥一挥手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军心和士气。

沿河的十余万梁军将士一个个耷着脑袋。

这种事嘛,只要张赵两位大人开心就好。

然而,王彦章离开黄河防线,除了赵岩和张汉杰两位大人喜笑颜开,还有一位比他们二人还高兴。

对于李存勖来说,梁帝国的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附录:

后唐灭后梁之战起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而结束于龙德三年(923年),后唐与后梁为争夺黄河下游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争。

910年 后梁开平四年 晋击后梁柏乡之战

915年 后梁末帝贞明元年 晋、后梁争夺魏州之战

916年 后梁贞明二年 后梁袭晋晋阳之战

晋击后梁杨刘之战

918年 后梁贞明四年 晋败后梁胡柳坡之战

920年 后梁贞明六年 晋击后梁同州之战

921年 后梁末帝龙德元年 后梁击朱友能陈州之战

晋击后梁德胜城之战

922年 后梁龙德二年 晋击后梁镇州之战

后梁袭晋卫州之战

923年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后唐击后梁郓州之战

后唐灭后梁大梁之战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三》

【2】《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

【3】《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4】《旧五代史·卷二十三·庄宗纪六》

【5】《旧五代史·卷四十九(唐书)·列传一》

【6】《五代史通俗演义》

本文来自笔者知乎文章《卢顺密:是我手贱(上) - 萧半杨的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