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导语:近期南方地区高温高湿,辣椒很容易患青枯病,辣椒患了青枯病后会迅速萎蔫死亡,由于这种病菌发病速度非常快,往往等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了,因此对于这种病害我们一定要加以预防。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为什么能使辣椒植株快速萎蔫?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这种细菌会通过辣椒根部的伤口侵入植株,病菌从根部侵入后会不断繁殖,导致根毛腐烂,根毛腐烂后辣椒植株吸收水分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病菌还会通过大量繁殖来堵塞维管束,维管束是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通道,维管束堵塞植株会快速萎蔫。因此,这种病菌不仅不让植株吸收水分,而且还会堵塞水分的运输通道,最终导致植株快速萎蔫。

补充说明:辣椒的根系不发达,根入土浅,根的最前端有1~2CM长的根毛区,根毛是根系中吸收水分最强的部分,根毛快速腐烂会导致辣椒植株快速失水。辣椒青枯病发病速度很快,患病3~4天后整株会萎蔫死亡。

辣椒青枯病在田间的表现症状

辣椒患了青枯病后新叶会快速萎蔫,紧接着中下部叶片也快速萎蔫,叶片呈青枯状,不变黄。在发病的中后期叶片会干枯,植株会枯死。患了青枯病的辣椒植株会向周边健康植株蔓延,导致成片发病。辣椒患了青枯病后切开茎基部微微变成褐色,轻轻挤压就会分泌出白色的粘液,植株拔起后可见须根坏死。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辣椒青枯病茎基部症状

要了解青枯病大发生的原因,我们首先要了解青枯病病菌的生活习性

辣椒青枯病病菌在10~40℃都能够正常的繁殖,不过这种病菌喜欢生活在温度高的潮湿环境中,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大于90%,土壤表层5CM地温大于18℃,土壤含水量大于25%时,土壤中的青枯病病菌就容易侵入植株根部。这种病菌在冬天能在土壤中越冬,或者寄生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待外界环境适宜的时候会快速侵染植株。

补充说明:辣椒青枯病病菌适宜繁殖的pH在6.0~7.5之间,最适宜的pH为6.6,而辣椒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在6.2~7.2之间,说明辣椒青枯病病菌很适应辣椒的生活环境,这也是青枯病易感染茄科蔬菜的一大原因。

什么情况下辣椒容易患青枯病?

雨后初晴,气温上升快,蒸腾作用强,会导致空气湿度大,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如果土壤中有青枯病的病菌,辣椒就容易患青枯病,如果刚好辣椒的根部有伤口,辣椒患青枯病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此外,土壤湿度大、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田间郁闭、多年重茬栽培、偏施氮肥、地下害虫较多都会导致辣椒易患青枯病。由于这种病菌更喜欢酸性土壤,如果种植土壤酸度过高,也会增加辣椒患这种病害的风险。

这种病菌除了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外,还可以借助雨水、灌溉水、劳动工具来传播,这些传播途径大大增加了辣椒青枯病的防治的难度。因此,如果我们采用活水来灌溉,可能上游流下来的病菌就会感染自己种植的辣椒,因此最好使用井水或者山泉水灌溉。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辣椒青枯病根部症状

辣椒已经患了青枯病我们该怎么办?

辣椒青枯病是可以传染的,且一旦患上青枯病就很难根治,因此辣椒患了青枯病最主要的就是封锁发病中心。首先我们要把病株拔除,拔除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根拔断,拔除的病株立即带出田外烧毁。然后往拔除后的定植穴撒生石灰,每个定植穴撒生石灰80~100克,病株周围3米的土壤表面也要撒适量生石灰,生石灰遇到土壤中的水分或者空气中的水分会放出热量,且生成的熟石灰具有强碱性,能够有效的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记住,高温高湿是诱发植株患青枯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辣椒患了青枯病后一定不要给辣椒浇水,同时最近15天也不要进行中耕,以防伤到辣椒根部给病菌侵入。在干燥土壤中青枯病的存活率低,我们除了不要浇水外,还可以在田间施入草木灰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这样可以明显的降低青枯病病菌的蔓延。

给健康植株喷药。辣椒患了青枯病,就要给整块地的辣椒植株喷药,可以用25%溴菌腈粉剂25克兑水30斤进行叶面喷雾,喷药的时候辣椒的叶片、植株、花果都要喷到,不要漏喷,重点喷茎基部,最好再对患病植株进行药剂灌根,除了可以用溴菌腈灌根外,还可以用

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注意,溴菌腈和叶枯唑都是是低毒、高效、广谱的杀菌剂。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辣椒青枯病

对于辣椒青枯病我们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综合防治

1、整地时增施草木灰。辣椒青枯病病菌适宜生存在偏酸性的土壤上,而草木灰呈碱性,在整地时可以每亩施草木灰120公斤,通过施草木灰能改良土壤的酸度,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同时草木灰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钾元素能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辣椒病害的发生。

注意:除了可以施草木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外,还可以在整地的时候增施石灰来调节土壤pH,一般每亩石灰的用量在40~60公斤,土壤中撒入石灰还可以防止辣椒脐腐病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

2、轮作栽培。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能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重茬栽培会使土壤中的青枯病病菌不断积累,同时重茬会使土壤酸化,这些因素都容易使辣椒患青枯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换地栽培,同一块土地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起苗和中耕的时候尽量不伤很。辣椒的根部有伤口是造成辣椒患青枯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怎么才能减少伤很呢?辣椒苗伤很有三个主要情况:一是起苗移栽时伤很;二是中耕除草时伤很;三是地下害虫咬食导致伤很。

对于辣椒育苗伤很我们可以在移栽前把苗床浇透,这样起苗可以减少伤很,此外我们采用营养钵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不仅可以减少病菌侵入,而且还可以减少伤很,此外营养钵培育的幼苗会更加茁壮。中耕应该在晴天土壤干燥的时候进行,越靠近根系的地方挖土越易浅,距离辣椒植株远的地方可以挖土稍微深,这样可以避免伤很。对于地下害虫多的土壤,在整地的时候每亩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300克兑细土40公斤撒在土壤中,当然也可以在辣椒生长阶段开沟撒施药土,能有效的防止地下害虫,从而减小地下害虫对辣椒根部的危害。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辣椒营养钵育苗

注意:辣椒根系主要分布在深度为10~18CM,半径20~25CM的土层内。辣椒根系发达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能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

4、防止带病移栽。无论是我们自己培育的辣椒苗还是集市购买的辣椒苗,在定植前可以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蘸根,通过药剂蘸根可以有效杀死根部的病菌,能很好的预防病害的发生。

5、栽培精细化管理。辣椒在种植的时候可以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垄高大于15CM,这样可以有效防涝,在雨季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的湿度。地膜建议用黑色地膜,黑色地膜能防草,可以减少中耕的次数,防止辣椒伤很,黑色地膜还能降低一定的地温,而青枯病病菌适宜较高的土壤温度。因此,采用高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有效的防止辣椒患青枯病。

6、喷保护性杀菌剂。在高温高湿天气到来前可以给健康的辣椒植株喷保护性杀菌剂,来预防病害的发生。如可以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喷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500倍液,对于保护性药剂可以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尤其是辣椒开花坐果期一定不要嫌麻烦,可以喷保护性杀菌剂来预防多种病害。

7、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改善田间的透风透光性能够降低土壤的湿度,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有两种方法:一是控制好种植的密度;二是合理的整枝打杈。

辣椒一般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对于早、中熟辣椒品种可以适当种密些,对于晚熟品种、株幅大的辣椒品种定植的时候密度可以适当减小,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辣椒门椒坐果后要及时剪掉门椒以下的侧枝,对于枯黄老叶、病叶也要及时摘除,同时对主枝上的侧枝在第一节时摘心,对于不结果枝要及时摘除,通过整枝打杈不仅能提高坐果率,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辣椒整枝打杈

8、不要偏施氮肥。偏施氮肥会使辣椒茎叶徒长,植物的细胞壁会变薄,造成茎杆柔弱,会导致辣椒受病虫害的入侵。因此,辣椒除了施有机肥外,还要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其中钾肥不仅能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还能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施肥有利于辣椒增产增收。

9、正确选择种植地块。土壤积水辣椒容易患青枯病,因此地势低洼地块不宜种植辣椒,在雨水较多的地区,辣椒最好种植在地势倾斜的缓坡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不积水的土壤较少患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与立枯病、根腐病都会使辣椒植株萎蔫死亡,那么该怎么快速区别这三种病害?

辣椒立枯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茎基部溢缩,随着病症的发展褐色的病斑会环绕茎一周,最终使植株枯死,在患病部位比较干燥;辣椒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近地表以下,发病初期顶部叶片稍微萎蔫,腐烂的根部极易剥离,植株一般一周左右会全部萎蔫;而辣椒青枯病在植株叶片尚绿就萎蔫,中午更加明显,发病非常迅速,一般3~4天植株就会死亡,患病部位可以挤出白色的分泌物,这也是区别于上述两种病害的主要方法。

补充说明:辣椒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辣椒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定植以后,而辣椒青枯病主要发生在坐果期,这三种病害都在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生,“白天萎蔫,夜晚恢复正常”也是这三种病害在患病初期的共同特点。

青枯病被称为辣椒的“癌症”,做好以下9点,防治起来很简单

高产高质的辣椒

总之,辣椒青枯病会给辣椒植株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于这种病害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平常加以管理。在种植辣椒的时候遇到雨后骤晴,我们一定要去田间观察,发现异常及早治疗,在患病初期要及时用溴菌腈或者叶枯唑给植株灌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