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朝宮中舊藏。不過,在故宮裡所收藏的那些珍貴文物中,也有許多件是由愛心人士捐獻的。比如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他就將一生所藏的珍品全部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現在人們在故宮中看到的許多國寶級文物,當初都是由張伯駒先生捐獻的。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張伯駒出身於清末豪門,父親張鎮芳曾經擔任過清朝的直隸總督。小時候的張伯駒聰敏異常,7歲能文,9歲能詩,有“神童”之稱。張鎮芳在很早的時候就給張伯駒規劃好了人生方向,將他送入了袁世凱開辦的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只待他學成歸來就能有一個光明前途。可是張伯駒無論是對於仕途還是軍伍都不感興趣,反而對戲曲、書法收藏興趣濃厚。

因為張家根本不缺錢,所以只要被張伯駒看上的名家字畫,他都會想盡辦法買來收藏。正是因為他在書法收藏上耗費了很多錢財,所以才被人當作是紈絝子弟,將其和袁寒雲、盧小嘉等人並列為“民國四公子”。實際上,張伯駒和那些紈絝子弟根本不一樣,他收藏這些名家書法作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這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使這些文物能“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張伯駒所收藏的文物,每一件都可以說是價值連城。而且,他和當時其他所謂的收藏家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從來不將這些珍貴文物當作牟利的工具。清末民初時期,很多收藏家在遇到價格合適的時候,都會選擇出售手中的藏品牟取暴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當時許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而張伯駒卻不屑於此,他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避免這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以免子孫後代再也見不到這些古代藝術傑作。

張伯駒頗為重視文物精品,曾向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提出“餘主張寧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的建議。可是,凡是號稱名家傑作的字畫,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為了收藏這些字畫,張伯駒可以說是傾盡家產。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在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經費十分有限,復購文物也是有心無力。當時張伯駒和徐悲鴻等人都在故宮擔任專家,每當遇到精品文物時,他都優先推薦給故宮購買。例如當時故宮很想購買范仲淹的《道服贊》,可是因為賣家蘄伯生開價太高只得作罷。張伯駒得知消息後,主動找蘄伯生說情,最終蘄伯生答應以110兩黃金的價格賣給故宮。

《道服贊》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唯一傳世的墨跡,具有無比珍貴的文化歷史價值,堪稱是國寶級文物。以範仲俺在文壇和歷史上的地位,絕對是萬金難求的珍寶,110兩黃金的價格相對於《道服贊》的價值來說,幾乎相當於白菜價了。可是,因為經費緊張,雖然蘄伯生開出的價格已經很低了,可是故宮仍然無力購買。為了避免這件珍寶流失海外,最後張伯駒只好自己掏出110兩黃金買了下來。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張伯駒的畢生追求就是“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所以在1956年時,已近花甲之年的張伯駒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自己畢生所藏文物中的珍品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其中就包括那幅價值萬金的《道服贊》。

張伯駒所收藏的文物每一件都堪稱精品,能被他稱作精品之中珍品的文物,每一件都堪稱是古代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他在1956年捐獻的文物除了范仲淹的《道服贊》之外,還有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李白的《上陽臺帖》,黃庭堅的《諸上座帖》等,每一件都堪稱是萬金難求的無價之寶。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在很多文物專家看來,張伯駒捐出的這些書法珍品已經無法用金錢價值來衡量了。從張伯駒捐出的這些文物來看,他可以說是捐了半個故宮。在故宮所收藏的那些書法珍品中,幾乎有一半都是張伯駒所捐贈的。不過,因為張伯駒一生都比較低調,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壯舉,也沒什麼人認識他。所以,當張伯駒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時,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1982年正月,參加宴會歸來的張伯駒突患感冒,被家人送進北大醫院。因為當時病房比較緊張,所以院方將張伯駒被安排進了一個8人床位的集體病房。當時張伯駒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年老體衰身體十分虛弱,集體病房嘈雜的環境讓他無法安心修養。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張伯駒的家人和學生為了他的病情著想,就找到院方提出希望換一個單人病房,結果卻被院以“級別不夠”為由拒絕了。後來等到換病房的手續辦下來時已經為時已晚,張伯駒老先生已經與世長辭了。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因病去世,享年84歲。

張伯駒的一生為了保護文物,可以說是耗費了無數心血,晚年遭到如此對待也確實令人頗為憤慨。幸運的是,張老先生的理想最終得到了實現,他捐贈的那些文物現在都成為了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算是完成了他“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的遺願。

此人捐了半個故宮,晚年病重想要換間病房,卻被告知:你級別不夠

人們現在能夠在博物館裡親眼看到陸機、范仲淹、李白等等這些古代大文豪的書法傑作,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張伯駒先生。如果不是他的話,可能這些珍貴文物要麼淪為私人收藏,要麼流失海外,普通人一輩子恐怕都很難有機會一睹這些古代名家的風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