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在破壞你家孩子的“想象力”

一次偶然,我在幼兒園公眾號看到一篇關於想象力的文章,引發一場自己育兒中的反思,原來我在沒有意識中破壞干涉了孩子無限的想象力。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中招?聽聽燕媽來嘮一嘮吧。

某天,我將剛拆的快遞玩具丟給兩歲你小小玩。小小拿著新玩具電話,很是喜歡,拿在手裡左看看右看看,神情專注,一聲不響,小腦袋瓜不知在想什麼。

我看見小朋友在那看來看去,摸這摸那,就湊到小朋友身邊,一邊按鍵一邊說:“來,媽媽教你啊,這是一,這是二,這是三……”。

小小在我的指揮下,按了一會兒按鍵,聽了一會音樂,就把電話丟一邊玩別的去了。


你可能正在破壞你家孩子的“想象力”


後來我還和朋友抱怨:“都不知道什麼原因,小小竟然不喜歡玩玩具電話,玩不到半個小時。”

朋友和我說:“我們家新玩具都是讓孩子自己拆出來,自己拿出來玩,我也不理他,拆丫裝電池都是孩子自己弄,他來找我才幫他,一件玩具總是反覆玩,拆拆裝裝的。你丫,可能是顧著自己玩了,孩子看了沒興趣。”

反思想想還真是:小小明明剛開始拿著電話時是愛不釋手,如果不是我打斷,他可能還要看上很久,摸上半天呢。而我卻是直接拿過來教他玩,都讓我說了,一點都不好玩,小小應該先自己摸一摸,按按鍵,聽聽有什麼原因聲音,再“喂喂喂”,顯然是因為我,打擾了孩子的專注力,打擾了孩子的探知慾,破壞了他的想象力。

記得翁亦奇老師說過:愛而不寵,定而不讓;交而不教,帶而不代;我們只需要“交代”而不是“教”孩子,帶領而不是代替;初級父母教孩子,高級父母被孩子教,而想象力是孩子智力發育的最大原動力。

一個從小一直在媽媽指導下做遊戲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思維活躍的人。而一個思維僵化,循規蹈矩的人,幾乎註定在職場默默無聞。

我們可以坦然接受孩子將來做一顆職場螺絲釘,但並不表示從一開始,我們就要照著螺絲釘的標準來打造孩子。

你願意麼?我是不願意。

馬雲在香港大學的演講中提到: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你可能正在破壞你家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家長無須刻意培養,只要按照以下原則,盡力保護其不被破壞就足夠了。

1. 千萬不要教,要引導

孩子看起來總是漫無目的和慢吞吞的,其實並不是真的無所事事。關於這一點,著名心理學家辛格有過闡述:孩子很享受自己的想象。

他們雖然看起來無所事事,其實處於不自知的醞釀階段,這種醞釀能改善創造力思維。

不要教孩子,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給孩子蓋玻璃屋頂。

如果無限的思考經常被有限的知識替代,孩子漸漸就會懶得想,時間久了也就不會想了。

2. 不打擾要專注

每次叫孩子之前,先看看孩子在幹什麼,如果孩子在專注地做某件事情,暫時不要打擾他,直到他從當前狀態出來為止。

孩子一聲不響專心致志的時候,哪怕出神放空,大腦也在飛速旋轉,都是在發展思維能力。

蒙臺梭利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3. 不糾正要鼓勵

孩子知識儲備少,腦海中的條框少,很容易說出不著邊際的話。當孩子說出不合常理內容,家長不要急於糾正,更不能批評。相反,還我們要加以鼓勵,鼓勵孩子“胡思亂想”,甚至跟孩子一起胡思亂想。

劉慈欣說,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擁有的唯一優勢。


你可能正在破壞你家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正是這一優勢的天然持有者。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捍衛這個優勢,別讓孩子的超能力,毀在我們手裡。

我是燕媽,育兒育己,歡迎我們一起討論育兒中發生的故事,喜歡我點點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